简介:<正>一"口语"是黄遵宪、胡适等现代诗歌先驱为中国新诗发展提供的一把利刃,这不但奠定了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基础,而且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呈现出较为宽广的拓展空间。到了当下,由于"口语"自身的"低难度",以及网络的广泛普及,"口语写作"成为当下诗歌写作诸种诗歌形态中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形式。而问题在于,"口语"成为了
简介:当时代进入到二十一世纪,我们从"落后挨打"的屈辱走向现在风头正盛的"大国崛起"的自豪。此时的我们,似乎是一个屹立于东方的巨人。此种豪言实可嘉奖。但问题是,在二十一世纪初的十年里,我们自己有什么?我们自己是什么?我们自己又是怎样存在状态呢?只有厘清这些问题,才能洞察我们当下文化的现实境地。由此,在这样的大浪潮之下,展示当下人即呈现我们自己真实生命感受和体验的作品,就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简介:当下诗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诗歌命名"与"诗歌文本"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当我们要确定一位诗人价值的时候,他所从属的"命名"(或者说社团、流派)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考量环节,甚至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砝码。于是在拉帮结派基础上,寻找并确定一个独特的命名,成为当下诗歌前进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愈演愈烈的命名冲动在当下诗坛不断上演。这样,以一个诗刊、一本诗集、一个论坛或博客、一种诗歌朗诵会等形式为阵地和平台,当代诗坛涌现出无
“口语”与中国新诗的“诗本身”
“被抛”的生命——论析李斌的诗
当代诗学“命名”的操作、意义及反思——以“中生代”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