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当代新诗在语言创新方面的特点及其审美价值。文章首先概述了当代新诗的发展背景,强调了语言创新在新诗发展中的重要性。随后,文章详细分析了新诗在词汇选用、句式结构以及意象和象征运用方面的创新手法。通过这些语言创新,新诗不仅丰富了其表达方式,还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力量和文化深度。此外,文章还从审美角度出发,探讨了这些语言上的创新如何影响读者的审美体验,以及它们如何反映当代社会的文化特征和时代精神。通过对具体诗作的案例分析,本文揭示了当代新诗的语言创新对于提升诗歌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的重要作用,突出了它在当代文学中的独特地位。
简介:继不久前在台北出版《台湾当代新诗史》后,古远清最近叉由香港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香港当代新诗史》。该书描述了1950年代至2007年香港新诗所走过的复杂而曲折的道路,对从舒巷城到林幸谦近50位诗人作品一一加以评述。这当中既有按十年为一期的新诗发展描述,也包括诗歌思潮史、诗论史、论争史、诗刊出版史等。该书的着力点不仅在于总结香港新诗发展的经验与教训,而且还力图融合“本土”与“南来”,在史的基础上确立一套建构香港新诗史的话语。著者将香港当代新诗分成三大板块:“本土”、“南来”、“外来”。在作者看来,这三大诗群各有其独特贡献,但又存在着自己的盲点。
简介:从'五四'到今天,新诗的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这百年的新诗历程中演绎了多少令人激动的风潮.新诗从当初的文化精英到今天的平民百姓,从社会的传声筒、时代的鼓手到个人的声音和私人的独白,新诗的艺术追求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新诗的社会身份也发生了重大的转换,新诗在大众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也不再拥有.有人说,这是诗的常态,是诗回到了其本来的位置,是正常的社会文化选择.可当我们仔细翻捡新诗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诗,我们不得不对新的道路产生某种程度的怀疑:新时期以来,新诗经历了由'英雄主义'的表现.到'个人主义'的抒情.再到'私人化写作'.再到'肉身化写作'.新诗是否在将自己一步步地推向艺术的边缘和大众的边沿?
简介:新诗是相对于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而言的“五四”以来的新体诗歌。它不受固定格律的束缚,用形式自由的白话写作,易学易懂,更有利于作者驰骋想象,抒发感情,更便于读者理解、接受。但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鄙视、嫌厌新诗了。报刊上,新诗只是为活跃版面而充当补白和点缀的角色;书店里,新诗集少得可怜,羞涩地躲在一隅,问津者寥寥;“新诗朗诵”作为文艺形式,似乎已不再登大雅之堂了;中学生爱诗的倒也有一批,但几乎都是青睐古诗;新诗,他们可能不屑一顾,没有兴趣。这是可怕的偏见,必须摒弃!毋庸讳言,古诗资格实在老,古体诗从发端于西周的“诗三百”算起,已有3000年的历史,近体诗即格律诗从其成熟的唐代算起也有1000多年的高龄了。相比之下,新诗还太年轻,仅几十年的“春秋”。但唯其年轻,才最少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