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椎后路侧块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次年8月期间行颈椎后路侧块钛板内固定治疗的40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随机将患者分入对照组、研究组并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比较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颈椎后路侧块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角支撑固定与Gamma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用一名年龄40岁、身高172 cm、体重75 kg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提供的股骨CT影像数据,通过Mimics 21.0软件及Geomagic 2013软件重建股骨实体化模型。利用UG 12.0软件建立EvansⅠ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重建Gamma钉与三角支撑髓内钉模型并分别模拟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在Abaqus软件中,模拟站立状态下Gamma钉与三角支撑髓内钉两种内固定模型并收集两者主钉、固定螺钉、骨质以及三角支撑髓内钉中支撑螺钉的应力峰值,同时测量Gamma钉与三角支撑髓内钉固定骨折模型的最大位移。结果在1 200 N载荷下,两种骨折内固定模型的应力峰值均位于主钉,其中三角支撑髓内钉主钉的应力峰值为233.73 MPa,较Gamma钉主钉的应力峰值(265.21 MPa)减少11.9%;固定螺钉的应力峰值均位于压力螺钉与主钉接触区域,三角支撑髓内钉的应力峰值(138.86 MPa)较Gamma钉的应力峰值(180.75 MPa)减小23.2%;骨质模型的应力峰值均位于股骨近端内侧皮质,分别为61.67 MPa和32.38 MPa,三角支撑髓内钉较Gamma钉减小47.5%;三角支撑髓内钉中支撑螺钉的应力峰值为92.04 MPa。三角支撑髓内钉固定骨折模型的最大位移为17.34 mm,较Gamma钉固定骨折模型的最大位移(19.37 mm)减少10.5%。结论与Gamma钉相比,三角支撑髓内钉固定可明显提高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改善应力分布并降低应力峰值、减小应力集中区域,有助于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断加压骨栓联合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间应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自断加压骨栓联合接骨板治疗的1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20~65岁,平均45.6岁;左侧6例,右侧6例。根据Schatzker分型: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3例,Ⅳ型2例,Ⅴ型1例,Ⅵ型2例。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X线片上胫骨平台宽度,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是否出现术后复位丢失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应用Rasmussen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54.6 min,出血量平均25 mL。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7.2周,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术后胫骨平台宽度(78.9±7.2)mm,较术前(87.4±6.1)mm变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术后复位丢失和手术伤口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治疗后痊愈。末次随访时Rasmussen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优9例,良2例,可1例。结论自断加压骨栓联合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不但能恢复胫骨平台宽度,而且骨折块挤压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康复较好。
简介: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拥有独特的文体和内容的引申意义。然而诗歌翻译界一直存在着对诗歌可译与不可译的争论。诗歌翻译的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困难导致了诗歌不可译的观点。苏珊·巴斯内特在其文章《种子移植:诗歌与翻译》中阐明了诗歌可译的观点及诗歌翻译的种子移植理论。巴斯内特关于诗歌翻译的种子移植论对诗歌翻译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其《种子移植:诗歌与翻译》一文的解读认为:诗歌是可译的,诗歌翻译的过程就是移植种子的过程,即抓住诗歌原作的精神实质,充分考虑与文本相关的各种因素,找到合适的形式和风格来承载原诗的精神实质,把诗中的引中意义和文化内涵充分地展现出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chatzker 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基于术前CT测量的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深度(ADD)和胫骨平台增宽的宽度(TPW)对发生外侧半月板撕裂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31例Schatzker 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88例,女51例;年龄为18~60岁,平均41.5岁;右侧74例,左侧5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双反牵引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且骨折块复位内固定后立刻用关节镜评估外侧半月板损伤情况。根据患者术中是否出现外侧半月板撕裂分为2组:半月板撕裂组(n=70)和非撕裂组(n=61)。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受伤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TPW和ADD等一般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TPW和ADD对Schatzker 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外侧半月板撕裂的最佳临界点。结果本组患者外侧半月板撕裂的发生率为53.4%(70/131)。半月板撕裂组与非撕裂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侧别、BMI和受伤至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撕裂组患者TPW和ADD显著高于非撕裂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PW和ADD在预测Schatzker 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外侧半月板撕裂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6(95% CI:0.562~0.750,P=0.002)和0.709(95% CI:0.619~0.800,P<0.001),其对应的最佳临界点分别为4.3 mm和6.1 mm。结论TPW和ADD可以作为预测Schatzker 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外侧半月板撕裂的有效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内镜诊疗患者护理安全风险关键因素分析并制定相应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方式展开本研究,研究时段2022年度,将1月~6月内30例内镜诊疗患者纳入对照组,探讨护理安全风险关键因素,将7月~12月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取处理措施。结果:与对照组36.66%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偏低(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前期沟通、心理缓解等护理满意度各指标分值偏高(P<0.05)。与对照组患者接受程度(76.66%)相比,观察组患者内心对内镜诊疗的接受程度较高(P<0.05)。结论:分析内镜诊疗护理安全风险关键因素并制定相应处理措施效果显著,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2019年8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64例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将常规护理措施应用在对照组的护理中,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研究组的住院时间(11.46±2.67)、排气时间(51.96±4.28)相比对照组的要短,总蛋白指标(65.76±9.35)相比对照组的(55.19±1.06)要高,对比两组生存质量评分,研究组患者的生理功能(43.67±5.96)、心理状态(57.39±5.67)、认知功能(81.36±10.19)、社会功能(47.29±9.46)评分相比对照组的要更高,P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角支撑固定接骨板系统与动力髋螺钉(DHS)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8对16具男性股骨标本,死亡年龄平均为51.9岁。将8对股骨的左、右两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8):制作AO分型31-A1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实验组采用三角支撑固定接骨板系统固定,对照组采用DHS固定。然后将标本固定于生物力学试验机,以10 N/s的速度加载至400 N。记录并比较两组模型的整体形变、16个选取位点的应变值和循环实验结果。结果在400 N的载荷下,实验组和对照组模型的整体形变分别为(0.31±0.13)、(0.49±0.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6,P=0.023)。实验组股骨颈前、前方骨折线上、前方骨折线下外侧、前方骨折线下中间、前方骨折线下内侧、前方固定螺钉根部、股骨颈内侧骨折线下方、股骨颈后、后方骨折线上外侧、后方骨折线上中间、后方骨折线上内侧、后方骨折线下、后方固定螺钉根部上方、后方固定螺钉根部下方、股骨干后平行于固定螺钉、股骨干前平行于固定螺钉位点的应变值分别为-244.90、13.16、-71.77、-124.38、-366.89、121.62、-10.94、-166.00、-54.93、-367.38、-608.93、-69.09、326.50、133.14、52.97、-185.82,对照组分别为-24.62、-40.39、-36.99、-120.97、-486.38、99.20、35.36、-205.67、-74.30、-566.01、-1 085.40、-77.41、334.34、114.08、38.50、-235.74。对照组1具标本加载1 759次时出现内固定失败,实验组无一具标本内固定失败。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三角支撑固定接骨板系统固定较DHS固定的整体形变小,更符合正常股骨生物力学的传导特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医院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手术治疗期间,对其采用术后优质化护理干预模式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选在医院接受球囊扩张手术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共计18例,医院收治血透患者的诊疗时间为2020年11月-2021年2月之间,将其随机平均的划分成为①组(术后优质化护理干预组)与②组(术后普通护理干预组),各9例,试探讨分析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后,其对采取的不同术后护理工作各方面评价的具体比较情况。结果:①组(术后优质化护理干预组)患者在采用该护理模式后,其具体的护理评价情况为:护理管理(95.44±3.01)分、护理安全(93.69±2.47)分、护理效果(94.57±2.94)分,较②组患者护理各方面情况更佳,(P<0.05),②组患者护理各方面的评价情况为:护理管理(83.03±2.55)分、护理安全(84..52±2.73)分、护理效果(82.09±3.44)分。结论:对扩张手术治疗患者采用术后优质化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护理工作各方面的实施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采用小切口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在上一年度诊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共58例,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组,采用标准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29例,采用小切口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情况以及术后患者视力提升情况,明确小切口隧道内小梁切除术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眼压术后降低更加明显,视力提升更多,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肠内营养护理管理流程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本试验对象均选自在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我院在医院进行医治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5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接纳一般肠内营养基本护理)和观察组(接纳肠内营养护理管理流程指导的护理),每一组25例患者。统计实验数据,观察两组肠内营养达标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内营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为(81.7±6.3)h,首次排便时间为(118.6±8.2)h,住院时间为(23.6±2.7)d;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为(51.5±5.4)h,首次排便时间为(86.7±6.1)h,住院时间为(15.5±1.4)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相关的实践数据表明,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管理流程,降低并发症问题的产生概率,加速患者的修复速度,非常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应用于老年肠内营养支持对其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老年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肠胃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91%)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效果好,且并发症发生情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