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考察不同厂家麦芽糖对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产品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两个厂家麦芽糖生产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分别在25±2℃和5±3℃保存0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取样检测,进行质量可比性研究,研究的质量指标主要包括外观、可见异物检查、渗透压摩尔浓度、pH值、蛋白质含量、纯度、麦芽糖含量、激肽释放酶原激活剂(PKA)、无菌检查、热原检查等。结果:两个厂家麦芽糖生产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各项指标均合格,A、B厂家麦芽糖生产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产品在25±2℃和5±3℃放置6个月后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质量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B厂家生产的麦芽糖均可用于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生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EOS)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9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分别以外周血EOS水平100个/μl、300个/μl、2%、3%和痰EOS水平3%为界值将患者分为EOS≥100个/μl组(33例)、EOS<100个/μl组(46例);EOS≥300个/μl组(10例)、EOS<300个/μl组(69例);EOS%≥2%组(27例)、EOS<2%组(52例);血EOS≥3%组(16例)、血EOS<3%组(63例);痰EOS≥3%组(7例)、痰EOS<3%组(15例),分别分析各界值对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根据急性期与恢复期血EOS水平≥100个/μl为升高,反之为降低,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均高组(21例),急性期高、恢复期低组(4例),急性期低、恢复期高组(20例)和急性期、恢复期均低组(12例),分析各组临床特征差异。结果EOS≥100个/μl组慢阻肺病程中位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50%者比例、合并呼吸衰竭比例、降钙素原水平中位数、全身激素治疗比例、住院时间中位数均显著低于EOS<100个/μl组(5比13年、48.0%比81.8%、21.9%比50.0%、0.04比0.09 μg/L、21.2%比56.5%、11比14 d)(均P<0.05)。EOS≥300个/μl组再次急性加重比例显著高于EOS<300个/μl组(60.0%比23.2%),而纤维蛋白原水平中位数、降钙素原水平中位数均显著低于EOS<300个/μl组(3.38比3.85 g/L、0.03比0.07 μg/L)(均P<0.05)。EOS≥2%组慢阻肺中位病程、FEV1%预计值<50%者比例、合并呼吸衰竭比例、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纤维蛋白原水平中位数、C-反应蛋白水平中位数、降钙素原水平中位数、全身激素治疗比例、住院期间需要无创通气比例、中位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EOS<2%组[5比13年、40.9%比83.3%、12.0%比51.0%、3(2,3)比3(3,4)分、3.37比3.97 g/L、3.6比16.8 mg/L、0.04比0.09 μg/L、14.8%比55.8%、0比19.2%、9比14 d](均P<0.05)。血EOS≥3%组慢阻肺病程中位数、合并呼吸衰竭比例、C-反应蛋白水平中位数、全身激素治疗比例均显著低于血EOS<3%组(5比10年、6.7%比45.8%、4.4比12.9 mg/L、12.5%比49.2%)(均P<0.05)。痰EOS≥3%组慢阻肺病程、住院时间中位数均显著低于痰EOS<3%组(2比15年、10比21 d),而血EOS计数水平中位数、血EOS比值水平中位数均显著高于痰EOS<3%组(0.20比0.01×109/L、2.4%比0.1%)(均P<0.05)。急性期、恢复期均高组合并呼吸衰竭比例、全身激素治疗比例均显著低于急性期低、恢复期高组(14.3%比75.0%、14.3%比55.0%)(均P<0.05)。急性期高、恢复期低组FEV1%预计值<50%者比例显著低于急性期低、恢复期高组(0比82.4%)(P<0.05)。急性期高、恢复期低组FEV1%预计值中位数显著高于急性期、恢复期均低组(59.5%比36.0%)(P<0.05)。结论EOS增高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病程更短,更少合并呼吸衰竭,住院时间更短,以100个/μl的血EOS计数作为界值更易区分出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性。急性期及恢复期EOS水平的不同有助于区分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特征。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嗜酸性粒细胞与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FU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诱导期前3次透析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诱导期前3次治疗是否发生透析器FUS分为透析器过敏组和无透析器过敏组。观察透析器过敏组和无透析器过敏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FUS发生率。结果共收集患者128例,患者年龄(54.8±13.9)岁,男性59例(46.1%)。与无透析器过敏组比较,透析器过敏组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增高[(6.46±1.82)×109/L比(5.70±1.58)×109/L,t=-2.247,P=0.026;0.29(0.18~0.80)×109/L比0.26(0.13~0.31)×109/L,W=1 550.5,P=0.04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55×109/L的患者有29例(22.66%),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55×109/L的患者有99例(77.34%)。透析器过敏组FUS发生率为44.83%(13/29),无透析器过敏组19.19%(19/99)(χ²=7.862,P=0.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发生FUS的患者中明显升高,对FUS的诊断具有较好的特异度,但敏感度较差。首次透析前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的患者,建议合理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并充分预冲,以降低FUS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抗神经束蛋白186(NF186)抗体介导的急性免疫性感觉性多发性神经根病(AISP)的临床特征,以加强对AISP/慢性免疫性感觉性多发性神经根病(CISP)的认识。方法总结2021年12月收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1例NF186抗体阳性AISP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既往文献报道的AISP/CISP患者进行系统回顾。结果患者为62岁男性,表现为急性起病的感觉性共济失调,血清中抗NF186抗体阳性(1∶32),体感诱发电位(SEP)脊髓电位和皮质电位均未记录到反应。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SEP均显著改善,目前停药2个月,未复发。经复习文献,目前报道的资料完整的AISP、CISP病例共23例(包括本例),发病年龄(54.7±17.7)岁,男女比例1.88∶1。3例患者为急性起病,归类于AISP。95.7%(22/23)的患者表现为不伴肢体无力的感觉性共济失调,95.0%(19/20)的患者SEP检查结果显示皮质电位潜伏期延长甚至未记录到反应,95.5%(21/22)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脊液蛋白升高,神经根增粗或者异常强化并不常见;10例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均对糖皮质激素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有效。筛查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或郎飞结区-结旁区相关抗体的AISP/CISP文献仅6篇,未见NF186抗体阳性的报道。3例AISP患者均具有CISP/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某些特点,AISP与CISP患者在除起病方式以外的临床特征上无差异。结论抗NF186抗体可以介导AISP,表现为急性起病的感觉性共济失调,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AISP与CISP除起病方式外,二者从临床、电生理、病理、致病抗体方面均难以区分,因此二者可能是一种疾病的两种不同表现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代谢水平、老年常见慢性心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选我院门诊和住院的老年患者4 322例,分析ApoE亚型在老年人群中的分布。分析600例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组321例,健康体检对照组279例)血脂相关生化指标,ApoE基因测定采用基因芯片法。结果ApoE亚型E3最常见为67.1%(2 898/4 322);ApoE亚型在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分布与人群分布水平基本一致,但在神经退行性变的患病人群中,E4亚型的携带率高于E2亚型[(26.4%,152/576)比(12.2%,70/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动脉粥样硬化组与对照组患者中,携带ε2与ε4等位基因三酰甘油水平分别为(1.85±2.09)mmol/L比(2.00±1.44)mmol/L、(1.53±1.31)mmol/L比(1.84±1.32)mmol/L(均P<0.05)。三酰甘油(OR=4.360,95%CI:2.150~8.84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486,95%CI:0.307~0.77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2.321,95%CI:1.020~5.281)及ApoE等位基因(OR=0.335,95%CI:0.210~0.533)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ApoE多态性与老年患者血脂代谢水平有关,遗传因素可能是影响血脂代谢的因素之一,携带ε4等位基因者的血脂异常风险增加,心血管患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率风险增加。
简介:摘要报道1例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致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非高血糖型酮症酸中毒(euDKA)的临床资料。患者于2019年7月因血糖控制不佳加用达格列净治疗,2020年6月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治疗好转后未停用达格列净。2020年8月25日出现euDKA,治疗好转后停服达格列净,随访至2021年3月未再出现酮症酸中毒。
简介:摘要报道1例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致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非高血糖型酮症酸中毒(euDKA)的临床资料。患者于2019年7月因血糖控制不佳加用达格列净治疗,2020年6月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治疗好转后未停用达格列净。2020年8月25日出现euDKA,治疗好转后停服达格列净,随访至2021年3月未再出现酮症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