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采取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7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38,开腹全子宫切除术)与研究组(n=38,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比总疗效、性激素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术后2个月患者复查时检测,研究组血清促卵泡成熟激素、黄体生成激素均较低,雌二醇水平较高,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采取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可改善其性激素水平,促进病情好转,建议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子宫肌瘤时采取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0,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与研究组(n=40,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术后尽早恢复,建议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妇科收治的13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46%,显著高于对照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显著提高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5例小切口不离断腹直肌胆囊切除术与62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及586例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组术后切口疼痛轻,发生剧烈疼痛23例(3.4%),无胆漏、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7.0天。腹腔镜组术中损伤胆总管4例(0.6%)、出血不止4例(0.6%),均中转开腹完成手术。术后切口发生剧烈疼痛21例(3.4%),出现右肩部酸胀疼痛25例(4.0%),出现恶心、呕吐15例(2.4%),平均住院7.0天。传统手术组术后发生切口剧烈疼痛有256例(43.6%),发生切口感染及皮下脂肪液化68例(11.6%)。平均住院11.0天。所需费用小切口组较传统组少800~1300元,较腹腔镜组少700~1100元。结论只要选择好病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痛苦小、操作简便、安全和经济的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分析儿童结直肠息肉的临床及内镜特征,探讨儿童结直肠息肉检出率和年龄及性别分布特征、内镜下治疗效果及随访监测,为儿童结直肠息肉的疾病管理提供参考。回顾性分析2019年1至12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诊治的结直肠息肉患儿的临床及内镜特征。将患儿按年龄(y)分为5组:0<y<1岁、1≤y<4岁、4≤y<7岁、7≤y<12岁、12≤y≤18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卡方检验(χ2)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显示,2019年共完成结肠镜检查724人,共诊断结直肠息肉160人,结直肠息肉检出率为22.10%。结直肠息肉患儿中,男性105人,占65.62%,女性55人,占34.38%。男性结直肠息肉检出率22.68%,女性结直肠息肉检出率21.08%,男性结直肠息肉检出率与女性结直肠息肉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617)。结直肠息肉患儿在1≤y<4岁年龄段最多见,为72人,占41.14%(72/175),各年龄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929,P<0.05)。结直肠息肉患儿主要就诊症状为便血,占87.5%(140/160)。结直肠息肉以单发息肉为主,共140人,占87.50%,2~4枚息肉15人,占9.38%,5枚及以上息肉5人,占3.12%。共切除的210枚息肉,其发生部位以直肠最多见,共123枚,占58.57%(123/210)。其直径以1~2 cm最多,共111枚,占52.86%(111/210))。其山田分型以Ⅲ型为主,共114枚,占54.29%(114/210)。直径≥0.5 cm的息肉中有165枚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切除,占78.57%(165/210)。术后并发症共23人,包括:便血、腹痛、发热、呕吐、腹泻、头晕,无消化道穿孔病例。病理类型以幼年性息肉为主,共141人,占88.13%(141/160)。对幼年性息肉患儿进行3~30个月的随访,其中2例考虑有复发的可能。综上,1≤y<4岁儿童结直肠息肉检出率较高,以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规范化的内镜下治疗及随访监测对结直肠息肉患儿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腹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结核性腹膜炎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抗结核药物常规治疗及穿腹抽液,对照组注射0.9%的氯化钠溶液20mL,观察组使用尿激酶100000IU加0.9%氯化钠溶液20mL进行腹腔注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注药次数、腹腔积液平均吸收时间、腹膜平均厚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腹膜粘连,腹膜粘连发生率为13.3%;对照组出现6例腹膜粘连,腹膜粘连发生率为40%,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腹腔内尿激酶注射能够减少患者注药次数,降低腹膜增厚,促进腹腔积液吸收,同时降低了腹腔粘连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生在约10%的生育期妇女。通常局限于盆腔,卵巢最常见,但异位组织有时也可生长在其他部位,如剖宫产术后的腹部瘢痕、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甚至胸腔和肺。真正发生在肺实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却少见。肺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导致月经期咯血,通常在症状出现后几个月后才能确诊。组织学特征是诊断的关键。该文报道1例因消化系统症状入院,影像学检查发现肺结节影,而无任何呼吸系统症状的肺子宫内膜异位症,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