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山区风电场风叶运输属于超长件运输,对道路参数尤其是转弯半径和路面加宽值要求较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主流风电整机制造商风叶长度进度统计分析,得出陆地风电场2MW—5MW机型风叶长度区间。将山区风电场风叶运输分为前段运输和后段运输,前后段运输采用不同运输车型。建立风叶运输道路转弯半径及加宽值计算模型,采用各等级道路规范允许的极限设计值,选定代表车辆参数和风叶长度,针对前后段运输计算各级道路在极限设计参数下所需的不设加宽值的最小转弯半径和极限设计参数下的路面加宽值,为山区风电场风叶运输道路设计或改造提供数据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病例回顾及文献复习,探讨尾部重复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例尾部重复综合征的临床资料。1例男患儿,出生时即发现会阴两处肛门开口,6个月时门诊就诊,骶尾部MR发现患儿腰骶部椎管内脂肪瘤并脊髓栓系,9个月时因排便困难入院。造影显示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重复畸形,横结肠扩张,肠镜检查示重复结肠内被覆正常肠道黏膜。阴茎头可见两处尿道外口,逆行尿路造影显示膀胱为双腔,尿道重复,静脉肾盂造影示上尿路未见异常,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为独立双腔,每个腔有各自尿道,腔内各有一个输尿管开口,尿动力学检测未见异常。结果患儿6个月时给予椎管内脂肪瘤切除+脊髓栓系松解+硬脊膜修补术;9个月时行腹腔镜降结肠、乙状结肠隔膜切除术+后矢状位肛门重建术+结肠造瘘术,术后2个月复查肛门外观良好,返院行横结肠封瘘术,术后1年排便每天1次或隔天1次,成形大便,肛门功能评分Baylor评分31分。每两周复查尿检,无尿路感染,基于尿动力学检查正常,给予临床观察。结论尾部重复综合征是一种罕见重复畸形,术前充分评估,按步骤、多学科联合纠正畸形,效果良好。排便、排尿功能是首要考虑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以抑郁为首次发作的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纳入参加双相障碍临床路径调研的、以抑郁为首次发作的双相障碍患者共1 600例,描述人群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信息,以及第1次躁狂发作患者的症状学特点。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就诊患者临床特征,采用卡方检验对目前为第1次轻躁狂/躁狂发作时的症状学表现与复发躁狂的症状学表现进行比较。结果首次抑郁发作到第1次轻躁狂/躁狂发作的平均时间为3.63年;从第1次轻躁狂/躁狂发作到双相躁狂诊断平均1.83年,其中仅有45.4%(728例)首次发作即被诊断;从首次抑郁发作到双相障碍诊断平均为5.45年;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就诊的双相障碍患者在既往抑郁发作次数(F=7.119, P=0.008)、既往发作总次数(F=3.980, P=0.04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目前为第1次躁狂发作的患者中排在前3位的症状分别是心境高涨(83.0%,215例)、活动增多(81.5%,211例)、语量增多(79.9%,207例);与复发性躁狂相比,首次躁狂发作的患者出现比平日更合群(χ²=13.277,P<0.01)、比平日更善辩或诙谐(χ²=10.665,P=0.001)症状的频率高,出现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增多症状(χ²=3.990,P=0.046)的频率低。结论以抑郁为首次发作的双相障碍患者确诊所需时间长,首次躁狂发作不易识别,就诊于综合医院的患者抑郁发作更频繁,首次躁狂发作与复发性躁狂症状表现有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慢性咳嗽患者临床症状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了我院呼吸内科在 2018年 11月 -2019年 11月收治的 120例慢性咳嗽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中药辨证治疗,然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的首发症状均是咳嗽,且同时伴随有不同程度咳痰、喘息、反流等症状,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98.33%)高于对照组( 88.33%),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对慢性咳嗽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前,需要先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调查与统计,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以此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原发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2例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治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符合多原发结直肠癌诊断的患者42例,占同期收治的所有结直肠癌患者的1.20%(42/3 499),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其中,同时性多原发癌32例,年龄38~86岁,中位年龄66岁,共发现73处结直肠癌灶,多位于近端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共检出淋巴结527枚,阳性10枚(1.9%),淋巴结阳性患者占同时性多原发癌的37.5%(12/32);27例为双原发癌,3例为三原发癌,2例为五原发癌;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75%和74.38%。异时性多原发癌10例,年龄33~86岁,第一癌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区域,第二癌多位于升结肠区域;共检出淋巴结276枚,阳性率12.3%(34枚),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0%和66.67%。结论多原发结直肠癌在临床上不少见,其分布有一定规律。临床中应引起重视,提高早期诊断率。应早期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发病特点,总结临床诊断方法,提高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我院急诊内科接诊的 300例急性腹痛患者临床资料,对诊断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1)统计结果: 300例急性腹痛患者中包括急性胃肠炎患者 148例( 49.3%),溃疡病患者 55例( 18.3%),急性阑尾炎患者 36例( 12%),胆囊炎和胆石症患者 25例( 8.3%),急性胰腺炎患者 10例( 3.3%),肠梗阻患者 5例( 1.7%),初步确诊 279例( 93.0%),误诊、漏诊 21例( 7.0%),后期经医学影像辅助检查,确诊为附件炎 5例、急性阑尾炎 3例,输尿管结石 2例,心肌梗死 2例,胃肠穿孔 2例,尿毒症 1例,溃疡病 1例,其他疾病 5例。( 2)发病特点:急性腹痛患者中,内科系统疾病患者数量庞大,超过了 50%,主要包括急性肠胃炎、溃疡病等相关胃肠道疾病。外科系统疾病发病率次之,主要为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相关疾病类型。急性胰腺炎、肠梗阻在急性腹痛患者中不常见。急性腹痛患者易漏诊妇科疾病引起的急性腹痛症状,主要以附件炎疾病为主。结论:对于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应充分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掌握急性腹痛症状的特点,可以提高临床诊断效果,降低误诊漏诊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伴肝转移患者以及无肝转移高危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为GIST肝转移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118例2014—2019年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GIST患者,其中GIST首发伴肝转移56例,无肝转移高危患者62例。对两组主要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对比和预后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8~65个月)。与无肝转移患者相比,肝转移患者相对更年轻(P=0.01)。两组患者在性别、原发肿瘤部位、大CD117、CD34、DOG1和Ki67的表达以及基因突变上均相近。肝转移组患者肿瘤核分裂象显著高于无肝转移组患者(P=0.02)。GIST无肝转移患者无复发生存期明显更长(P=0.03),两组患者总生存期相近(P=0.83)。结论GIST伴肝转移的恶性程度可能比高危无转移GIST更高。R0切除以及术后的辅助治疗依然是伴肝转移GIST治疗的关键。对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GIST伴肝转移的时间与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胃癌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有30例,对照组患者有30例。为实验组患者采取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的方法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取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临床并发症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36.67%,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病率为23.33%,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病率为63.33%,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的方法进行之劳,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能耐收能力,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术中用眼科广域数字化视网膜成像系统(WFIS SW-8000)对术前高度怀疑有眼底病变的白内障患者行实时检查和治疗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法,于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纳入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因严重白内障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90例96眼。所有患者根据术前相关病史疑有术眼眼底病变但术前眼底无法窥入。术中摘出患眼白内障后即刻用WFIS SW-8000行眼底照相,实时进行眼底检查并及时治疗。术后采用前置镜辅助的裂隙灯显微镜进行眼底检查,同时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将术后各项检查结果与术中检查结果进行对照,以验证术中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白内障术中发现患眼存在眼底病变者40眼,检出率为41.67%,其中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者2眼、湿性AMD者3眼、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者1眼、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HMR)者7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伴黄斑水肿者1眼、轻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者12眼、中度NPDR者7眼、重度NPDR者4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者3眼;术后检查发现眼底病变者45眼,检出率为46.88%,与术中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8,P=0.468)。白内障术中诊断为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或黄斑水肿者共22眼,经患者知情同意对其中11眼行玻璃体腔抗炎和/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注射。结论白内障术中用WFIS SW-8000进行实时眼底病诊断是可行的,有助于对白内障合并严重眼底病患者的眼底疾病进行及时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肺双途径栓塞治疗肺动脉假性动脉瘤(pulmonary artery pseudoaneurysms,PAPs)伴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经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ve angiography,DSA)证实为PAPs伴大咯血的15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相关影像学表现、介入治疗技术和临床止血成功情况,随访1年内咯血复发状况。结果共发现15个PAPs,肺CTA发现14个,血管造影发现1个。术中仅支气管动脉造影发现6个,仅肺动脉造影发现4个,支气管动脉及肺动脉造影均发现4个,1个体肺动脉造影均未发现。介入栓塞术后咯血有效止血14例,1例患者术中因大咯血窒息导致死亡。患者随访12个月,其中1例患者术后2周复发大咯血行外科切除术;1例咯血术后3个月余复发,再次行介入栓塞后咯血停止。结论经体肺双途径栓塞治疗肺结核患者PAPs伴大咯血的临床疗效确切,方法可行,但仍有一定风险。
简介: 【摘要】 目的 对治疗肾盂肾炎患者应用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100例肾盂肾炎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 50例。对照组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 观察组使用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 88.00%, 与对照组的 40.00%相比有显著提高,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2.00%, 与对照组的 72.00%比较有显著降低,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采取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肾盂肾炎, 在保障患者不良反应率较低的条件下, 可有效地提高其疗效, 效果很显著, 值得医疗界的推广及其应用。 【关键词】 肾盂肾炎;头孢哌酮;舒巴坦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efoperazone combined with sulbactam in the treatment of pyelonephritis.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pyeloneph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evofloxaci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efoperazone combined with sulbactam.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8.0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40.00%).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2.0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2.00%).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cefoperazone combined with sulbactam in the treatment of pyelonephriti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w adverse reaction rate, and the effect is very significant,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medical field.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合并支气管哮喘者的临床体征对比结果。方法 随机选择了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为 COPD组,同时选择同期的 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 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组,然后对其临床体征对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OPD组肺部无啰音体征的例数高于 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组,同时, COPD组的单纯哮鸣音低于 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组,而干湿啰音并存高于 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肺部体征方面, 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组肺部体征主要是以单纯哮鸣音为主,而 COPD组主要是以干湿啰音并存为主,同时 COPD组肺部无啰音体征的例数高于 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组。
简介:摘要:目的 患者出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后,其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独活寄生汤对患者治疗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选择其中的128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组后通过不同方式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血清炎症因子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通过不同方式治疗后,对比患者的临床效果可以发现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也明显更低(P<0.05),完成治疗后对比两组的膝关节功能,可以发现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独活寄生汤进行加减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同时还可以让患者的关节功能得以有效改善,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LenSx和LenSAR两种不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摘除手术操作平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4至11月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摘除手术患者86例(90只眼),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LenSx组44例(45只眼),LenSAR组42例(45只眼)。手术过程中获得下列观察指标结果并进行组间比较。操作性指标包括尝试对接次数、飞秒激光前囊膜切开时间、预劈核时间、飞秒激光发射总时间、负压吸引眼球的总时长;临床效果指标包括飞秒激光前后的眼压变化、结膜下出血率、晶状体前囊膜是否切开完整、前囊膜切口圆度、前囊膜切口居中性(前囊膜切口是否全周包裹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前囊膜切口撕裂率、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率。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χ²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年龄、晶状体核硬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enSx组和LenSAR组尝试对接次数分别为1(1~4)、1(1~2)次,飞秒激光前囊膜切开时间分别为13.00(10.00~22.00)、3.00(1.00~3.00)s,飞秒激光预劈核时间分别为(16.67±3.36)、(12.38±4.36)s,飞秒激光发射总时间分别为(30.49±3.53)、(15.36±4.29)s,负压吸引固定眼球的总时长分别为(97.23±19.96)、(123.76±16.81)s,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3,-8.71;t=-5.23,-18.26,6.82;均P<0.05)。两组患眼飞秒激光术后眼压平均值均较术前升高,LenSx组和LenSAR组术后与术前眼压差值分别为(2.99±4.66)、(5.64±5.42)mmHg(1 mmHg=0.133 kPa);结膜下出血率分别为33.3%(15/45)、8.9%(4/45),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χ²=6.67;均P<0.05)。两组晶状体前囊膜完整切开率、前囊膜切口圆度、前囊膜切口全周包裹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前囊膜切口撕裂率、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enSAR对接过程便捷,结膜下出血少;LenSx总负压吸引时间短,眼压升高较低。(中华眼科杂志,2020,56:530-535)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结直肠癌非治愈性内镜切除术后追加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病理证实结直肠原发性腺癌;(2)内镜治疗后追加外科手术;(3)限期手术患者。排除标准: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阑尾肿瘤、肛管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以及内镜治疗并发穿孔或出血而追加手术的病例。追加外科手术指征:(1)切除标本侧切缘和基底切缘阳性;(2)黏膜下层高度浸润(黏膜下层浸润1 000 μm以上);(3)脉管侵袭阳性;(4)低分化腺癌、未分化癌、黏液腺癌;(5)癌瘤出芽分级G2以上;(6)非完整切除或标本破碎切缘无法评价;(7)病理检查结果不明确,经与患者共同商讨决定手术。根据以上标准,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92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内镜切除肿瘤后追加外科手术治疗情况,包括追加外科手术指征、病变定位方法、手术术式、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等。结果全组患者男61例(66.3%),女31例(33.7%),年龄(58.2±10.7)岁,体质指数(23.8±3.5)kg/m2。病变位于右半结肠19例、左半结肠37例、直肠36例。内镜治疗采用圈套器电切16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45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31例。追加外科手术的指征包括切缘阳性(22例,23.9%)、黏膜下层高度浸润(9例,9.8%)、脉管侵犯(4例,4.3%)、低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5例,5.4%)、非完整切除或标本破碎切缘无法评价(13例,14.1%)和病理检查结果不明确(52例,56.5%)。内镜治疗至追加外科手术中位间隔时间为16 d。病变采用纳米碳示踪剂定位34例(37.0%),钛夹定位5例(5.4%)。腹腔镜手术74例(80.4%),开腹手术17例(18.5%),1例(1.1%)因为定位钛夹无法探寻,中转开腹。采用经肛局部切除3例(3.3%),肠段切除2例(2.2%),肠癌根治术87例(94.6%)。追加外科手术术后病理示:肿瘤残留5例(5.4%),淋巴结转移8例(8.7%),脉管侵犯1例(1.1%),癌结节1例(1.1%)。术后并发症12例(13.0%),其中4例(4.3%)吻合口漏或吻合口出血,均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全组患者肿瘤病理分期:0~Ⅰ期83例(90.2%),Ⅱ~Ⅳ期患者共9例(9.8%);1例Ⅳ期患者同期行肝转移灶切除,1例Ⅱ期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复查,7例Ⅲ期患者及1例Ⅳ期患者均接受术后化疗。85例(92.4%)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2.8(P25,P75:8.1,24.3)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外科手术是早期结直肠癌内镜下非治愈性切除的补救措施。追加外科手术同样存在并发症风险,需要明确适应证,必要时做好术前定位,确保追加外科手术的安全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