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在现有刮板输送机的结构特点基础之上,研究一种新型中间驱动刮板输送机。将传动装置置于中间后,不仅可降低刮板输送机两端的空间要求,更能灵活地在中间任意位置布置传动装置。新型刮板输送机不仅是对传动意义上刮板机结构的有效补充,更是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创新,对于特定环境下的使用,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合并肺动脉高压(PAH)肺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进行肺移植的134例IPF合并PAH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供体的性别、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冷缺血时间,受体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是否吸烟、是否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及其术前是否使用激素、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脏超声检查和心功能、血肌酐(SCr)、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以及手术方式、是否进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手术时间、血浆与红细胞输注比例等。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肺移植术后30、60、180 d累积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供体、受体及手术因素对受体肺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的影响。结果供体中以男性居多(80.6%),年龄≥35岁者占63.4%,机械通气时间<10 d者占80.6%,中位冷缺血时间465.00(369.25,556.25)min;受体中主要为男性(83.6%),年龄<65岁者占70.9%,大多数未合并高血压(75.4%)和糖尿病(67.9%),中位mPAP为36(30,43)mmHg(1 mmHg≈0.133 kPa);单肺移植73例(54.5%)、双肺移植61例(45.5%)。134例IPF合并PAH肺移植患者术后30、60、180 d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3%、76.9%、67.4%。单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受体术前使用激素〔风险比(HR)=2.079,95%可信区间(95%CI)为1.048~4.128〕、mPAP≥35 mmHg(HR=2.136,95%CI为1.129~4.044)、NT-proBNP≥300 ng/L(HR=2.411,95%CI为1.323~4.392)、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HR=3.021,95%CI为1.652~5.523)是IPF合并PAH肺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受体术前使用激素(模型一:HR=2.072,95%CI为1.044~4.114,P=0.037;模型二:HR=2.098,95%CI为1.057~4.165,P=0.034)、NT-proBNP≥300 ng/L(HR=2.246,95%CI为1.225~4.116,P=0.009)及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HR=2.771,95%CI为1.495~5.134,P=0.001)是IPF合并PAH肺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受体术前使用激素、NT-proBNP≥300 ng/L、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是IPF合并PAH肺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这类人群应关注并优化其术前功能状态,术前减少受体激素使用量,改善心功能,可提高此类患者肺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合并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对肺移植(lung transplantation,LTx)术后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接受LTx的134例IPF合并PA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右心导管检测的平均肺动脉压力,将病例分为轻度PAH组(63例)、中度PAH组(47例)、重度PAH组(24例),收集3组供体资料以及受体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资料并进行生存分析,比较3组患者术后早期的预后情况。结果伴随肺动脉压力升高,患者右心功能异常比率升高,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少比例增多,术中采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 ECMO)的比率增加(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合并重度PAH对LTx术后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primary graft dysfunction,PGD)、再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72 h内低血容量性休克以及6个月生存率影响显著。生存曲线提示,IPF患者合并轻度、中度、重度PAH时LTx术后30天生存率分别为85.7%、80.8%、66.7%,术后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0.9%、74.0%、62.2%。结论IPF患者合并不同程度PAH对术前心功能及LTx期间ECMO选择的影响显著,合并重度PAH时可明显降低LTx术后早期生存率。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不同转流方式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受者肺移植(lung transnsplantation,LTx)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经静脉-静脉ECMO(VV-ECMO组,68例)或静脉-动脉ECMO(VA-ECMO组,44例)辅助下行LTx手术的112例IPF合并PH受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供者性别、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和冷缺血时间;受者性别、年龄、吸烟史、术前PO2、PCO2、PH程度、NYHA心功能分级、右心功能、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和合并症(高血压和糖尿病),术中手术类型、手术时间、ECMO转流时间、失血量、输血量、尿量及术后输血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再次开胸手术、肺部感染、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primary graft dysfunction,PGD)、肾功能不全等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纳入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种不同转流方式对LTx术后早期并发症和短期结局的影响。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VV-ECMO和VA-ECMO转流方式与移植术后受者生存相关的因素。结果VV-ECMO转流组术前PO2为58.3(51.3,72.0)mmHg显著低于VA-ECMO组73.2(63.3,96.8)mmH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VA-ECMO组NYHA Ⅲ级、重度PH及术前右心增大者分别有24例(54.5%)、15例(34.1%)和22例(50.0%),与VV-ECMO组17例(25.0%)、6例(8.8%)和16例(23.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移植术后PGD、术后机械通气时间(≥3 d)、肺部感染、术后再开胸比例、术后肾功能不全、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VV-ECMO组和VA-ECMO组受者术后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0.9%和61.4%,经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校正后,两组之间短期存活率(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统计结果显示,VV-ECMO组术后延迟撤机的风险是VA-ECMO组的14.452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2.448~85.323,P=0.03)。结论合并轻度PH的IPF受者采用VV-ECMO模式与合并重度PH的IPF受者采用VA-ECMO转流方式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短期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V-ECMO转流可延迟移植术后撤机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护理用于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对其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2020.2-2021.4,抽取12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研究,依循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组,给予延续护理的61例设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理念的61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负性情绪比较,两组干预前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躯体、角色、社会、情绪)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有效改善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目标管理在骨科中医护理方案实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11月设为实施前,2021年1月-2021年11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表收集规范率、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效果评分、中医专科专病护理能力、护理文件书写、中医特色健康教育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中医特色技术运用能力。结果:实施后中医护理能力、管理维度均高于实施前。结论:中医护理方案实施中采用目标管理,有助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有利于科室护理人员中医护理能力的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我院收治的26例重度子痫前期静滴缩宫素引产并药物降压患者的护理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0年7月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护理,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判定胎儿的Apgar评分。结果 经过护理后,有2例产妇发生了不良情况,均表现为大出血症状,产妇未发生的产后肾衰竭及死亡的情况。且引产的所有胎儿也未发生死亡的情况;胎儿Apgar 评分为9.95±0.34分,处于正常评分范畴。结论 对重度子痫前期静滴缩宫素引产并药物降压的产妇进行护理时,应注意术前的心理护理与术后产妇的营养护理,并在护理过程中对产妇与胎儿进行24小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究心理干预对老年创伤应激综合证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心理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 2016年 12月至 2017年 12月收治的 80例老年创伤创伤应激综合证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将 80例病患随机平分为两个组别,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共 40例患者。对观察组病患在围手术期内采取一定强度的心理干预,而对照组则应用常规的临床护理办法。综合对比两组病患的病情进展、治疗效果,调查病患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反馈。结果:观察组老年应激综合证病患临床有效率接近 95%,而对照组病患的有效率仅为 77.5%,两组病患临床效果差异明显 (P<0.05)。此外,观察组老年病患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97.50%,而对照组仅为 75.00%(P<0.05)。结论:在老年创伤应激综合症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必要的心理干预,能够加强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在临床护理领域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