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重建术中留置食管引流管并持续负压引流对术后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的影响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痊愈出院的先天性食管闭锁(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CEA)患儿的相关资料。将放置食管引流管并术后持续负压引流的患儿作为A组,将未放置食管引流管的患儿作为B组。本研究共纳入130例患儿,其中男84例,女46例;A组81例,男51例,女30例,出生孕周为(37. 6± 2. 0)周,出生体重为(2 737±482) g, 42. 0%(34/81)存在伴发畸形;B组49例,男33例,女16例,出生孕周为(37.8±2. 2)周,出生体重为(2 826±628) g, 32. 7%(16/49)存在伴发畸形。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人口统计学信息、手术方式及技巧、呼吸机使用、并发症及诊治情况。结果71. 5%(93/130)的患儿接受胸腔镜手术,28. 5%(37/130)的患儿接受开胸手术。所有患儿在术后达到经口喂养后出院,术后随访时间范围为10~60个月。A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B组,为18. 5%(15/81)比34. 7%(17/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38)。A组中Ⅰ型及Ⅱ型CEA患儿多于B组,为45. 7%(37/81)比26. 5%(1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30)。A组术中食管近远端缺失长度较B组大,为(3. 3± 1. 7) cm比(2. 7±1. 2) 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39)。术后,A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较B组稍长,为(8. 8±9. 2) d比(6. 1±7. 9)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90);A组住院时间少于B组,为(48. 7± 38. 0) d比(68. 6±52. 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5);A组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高于B组,65. 4%(53/81)比49. 0%(24/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64);在吻合口狭窄需行食管扩张次数方面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313),为(10. 3±7.8)次比(8. 3±7. 1)次。结论食管重建术中留置食管引流管并持续负压引流可以有效降低患儿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术后恢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调脂方案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脂、内皮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因不稳定性心绞痛就诊河南省人民医院的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强化他汀组和强化降脂组,按照预定调脂方案给予治疗,分别在1、3、6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血脂四项、肝功能、肌酶、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内皮功能反应性充血指数(reactive hyperemia index,RHI)、缺血事件、肌痛以及停药情况。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三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共入组375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5例,三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及用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时强化他汀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χ2=3.939,P=0.047)和强化降脂组(χ2=4.63,P=0.031),3个月时强化他汀组和强化降脂组LDL-C降幅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q=8.862,P<0.01和q=9.699,P<0.01),6个月时强化降脂组LDL-C降幅优于强化他汀组(q=4.332,P<0.01)。RHI和hs-CRP改善情况,1个月时强化他汀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q=3.412,P<0.05;q=4.133,P<0.05),3个月和6个月时强化他汀组和强化降脂组均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明显(均P<0.05)。从治疗3个月开始,强化他汀组和强化降脂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常规治疗组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6个月时,强化他汀组和强化降脂组停药比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χ2=4.488,P=0.03和χ2=5.039,P=0.02)。肝酶和肌酶升高比率以及肌痛发生率三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强化他汀治疗能够使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LDL-C尽早达标,炎症指标和内皮功能明显改善,且安全性好。
简介:摘要:高中生物知识中,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当中非常重要的章节,是是高中生物的入门知识,同时也是高考考察的重点之一,本文主要对该章节常见的重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历年高考真题进行刍议,希望可以对教学者和学习者在研究或学习本章内容是起到一定的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严重创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在创伤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连续纳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伤后1、3、5、7、14 d外周血,分离白细胞,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表面CD64、CD274、CD279表达及CD3+总T淋巴细胞、CD4+、CD8+ T淋巴细胞亚群。根据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和伤后28 d内是否发生脓毒症分组,分析患者细胞免疫指标的动态变化及与创伤严重程度、感染并发症的关系;进一步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细胞免疫指标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I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42例创伤患者,其中ISS>25分的严重伤患者8例,16分<ISS≤25分的重伤患者及ISS≤16分的轻伤患者各17例;伤后28 d内发生脓毒症6例,脓毒症发病率为14.3%。在创伤发生后不同时间点比较各细胞免疫指标动态变化显示,CD64指数和CD4+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H=15.464、P=0.004,F=2.491、P=0.035)。伤后1 d和3 d,损伤越重的患者,其CD64指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CD279阳性率越高。伤后1 d轻伤、重伤、严重伤患者的CD64指数分别为2.81±1.79、1.77±0.92、3.49±1.09,中性粒细胞CD279阳性率分别为1.40%(0.32%,2.04%)、0.95%(0.44%,2.70%)、12.73%(3.00%,25.20%),淋巴细胞CD279阳性率分别为3.77%(3.04%,5.15%)、4.71%(4.08%,6.32%)、8.01%(4.59%,11.59%),单核细胞CD279阳性率分别为0.57%(0.24%,1.09%)、0.85%(0.22%,1.25%)、6.74%(2.61%,18.94%),其中严重伤患者CD64指数显著高于重伤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CD279阳性率显著高于轻伤和重伤患者(均P<0.05)。伤后3 d,严重伤患者CD64指数和淋巴细胞CD279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重伤患者〔4.58±2.41比2.43±1.68,7.35%(5.90%,12.28%)比4.63%(3.26%,6.06%),均P<0.05〕。发生脓毒症的患者伤后1 d CD64指数和单核细胞CD279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发生脓毒症的患者〔4.06±1.72比2.36±1.31,3.29%(1.14%,12.84%)比0.67%(0.25%,1.48%),均P<0.05〕,伤后3 d淋巴细胞CD279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发生脓毒症的患者〔8.73%(7.52%,15.82%)比4.67%(3.82%,6.21%),P<0.05〕。此外,相关性分析显示,伤后1 d,淋巴细胞CD279阳性率与SOFA和ISS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3、0.394,均P<0.05);单核细胞CD279阳性率与APACHEⅡ、SOFA和ISS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9、0.452、0.490,均P<0.01);中性粒细胞CD279阳性率与APACHEⅡ和ISS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8、0.388,均P<0.05)。结论CD64指数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CD279表达水平与创伤患者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监测细胞免疫功能可能对创伤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健康教育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干预价值。方法选择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循证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总有效率,干预前后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R)评分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χ2=4.70,P < 0.05)。观察组干预后HDS评分[(20.86±1.75)分]和MMSE评分[(22.54±2.35)分]均高于对照组[(18.21±2.15)分、(19.43±1.86)分](t=5.23、5.68,均P < 0.05)。观察组干预后ADL-R评分[(21.74±3.21)分]低于对照组[(27.85±3.90)分](t=6.625,P < 0.05)。观察组干预后周围环境[(22.43±2.41)分]、生理健康[(21.83±2.62)分]、社会关系[(21.53±2.89)分]和心理健康[(22.04±1.76)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19.65±2.13)分、(18.61±2.24)分、(18.67±1.86)分、(18.97±2.35)分](t=4.73、5.11、4.55、5.72,均P < 0.05)。结论循证健康教育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备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常规检查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鉴别诊断不典型肝脓肿与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ICC和19例不典型肝脓肿患者的MR图像,观察两组间病灶MR征象及病灶边缘实性部分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ea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ean)值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elative ADC,rADC)值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两组MR征象及ADC值的差异。结果ICC与不典型肝脓肿在动脉期断环征、肝组织异常灌注、肝包膜的皱缩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C病灶边缘实性成分ADCmean值为(0.84±0.14)×10-3 mm2/s,rADC值为(0.70±0.12);肝脓肿边缘实性部分的ADCmean值为(1.04±0.10)×10-3 mm2/s,rADC值为(0.95±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DCmean值、rADC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0.964,ADCmean值以0.86×10-3 mm2/s为截断值,鉴别两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和63.2%,rADC以0.83为截断值,鉴别两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4.2%。结论MR常规检查联合DWI有助于鉴别ICC与不典型肝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