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18岁居民的血糖检测情况,为健康中国行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中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人口学特征、血糖检测情况、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等信息;通过身体测量获取个体的身高、体重及腰围等信息;采集所有个体的空腹静脉血测定FPG,自报无糖尿病病史者测定服糖后2 h血糖。完成调查且相关信息完整的177 904人作为研究对象。对结果进行复杂加权后,比较不同特征成年人的血糖检测率。结果未诊断糖尿病的成年居民中,血糖正常、糖尿病前期、新检出血糖升高的居民12个月内血糖检测率分别为32.0%(95%CI:30.5%~33.5%)、39.5%(95%CI:37.4%~41.6%)、43.8%(95%CI:41.0%~46.4%),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随着年龄、文化程度及BMI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诊断糖尿病的成年居民中,6个月内血糖检测率为89.6%(95%CI:88.4%~90.8%),女性高于男性,西部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查人群中未患、患1、2、≥3种主要慢性病的成年人中,6个月内血糖检测率分别为19.6%(95%CI:18.4%~20.7%)、41.8%(95%CI:40.1%~43.5%)、58.9%(95%CI:57.0%~60.7%)、71.9%(95%CI:69.0%~74.9%),血糖检测率随共病数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01);未患、患1、2种主要慢性病的成年居民中,血糖检测率城市高于农村,随着年龄、文化程度及BMI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3种主要慢性病的居民血糖检测率女性高于男性(P<0.001),其他分组血糖检测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成年居民检测血糖的行为有待提高,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促进高危人群定期检测血糖,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效率。

  • 标签: 血糖 检测 健康中国行动指标
  • 作者: 张宇姝 张梅 黄正京 李纯 赵振平 张笑 姜博 高星星 于宁 宋子伟 王丽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危险因素监测室,北京 100050 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沈阳 11012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危险因素监测室,北京 10005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危险因素监测室,北京 100050 包头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包头 01404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8年我国成年居民血压检测情况,为高血压早期发现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中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8岁常住居民进行调查,有效样本量为184 509名,以面对面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方法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资料、主要慢性病与血压检测情况等信息,血糖和血脂相关指标由实验室检测获得。本研究剔除关键变量的异常和缺失数据后,共纳入170 551名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经复杂加权后分析不同血压水平和患其他疾病人群的血压检测率和检测时间分布情况。采用SAS 9.4软件进行χ2检验和趋势性检验。结果我国成年居民中,正常血压人群、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和新检出高血压的人群3个月内检测过血压的比例分别为44.4%、50.4%和52.6%,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均P<0.05),城市高于农村(均P<0.05),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均P<0.001);3个人群中从未测过血压的比例分别为27.6%、24.2%、23.5%。已诊断高血压人群在7 d内检测过血压的比例为44.0%,城市为51.4%,高于农村的37.7%(P<0.001),检测过血压的比例随文化程度、人均年收入和BMI增长而上升(均P<0.001)。结论我国成年居民定期自我检测血压的行为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男性和农村地区。应加强相关健康宣传教育,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重点提高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和其他高危人群的血压检测行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血压升高。

  • 标签: 血压 检测 成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国≥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与控制以及血压测量现况。方法2018年中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直辖区、自治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常住居民194 779人,以面对面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方法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高血压诊断与治疗和血压测量状况等信息,并采用经认证的医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调查对象的血压值。本研究将其中完成调查且高血压相关信息完整的179 873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及年龄、城乡、文化程度、地理区域等分组分别计算血压均值、高血压患病率、患病知晓率、控制率、治疗率以及血压测量率等指标。所有结果采用基于设计的复杂抽样加权调整,以更好地估计中国成年人的状况。结果2018年,中国≥18岁居民SBP均值为(127.7±18.8)mmHg(1 mmHg=0.133 kPa),DBP为(76.8±11.2)mmHg。未诊断高血压的居民中,正常高值血压流行率为50.9%(95%CI:49.9%~51.9%)。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95%CI:26.6%~28.4%),男性[30.8%(95%CI:29.8%~31.9%)]高于女性[24.2%(95%CI:23.3%~25.1%)],农村[29.4%(95%CI:28.4%~30.3%)]高于城市[25.7%(95%CI:24.4%~27.1%)],华北地区[33.3%(95%CI:31.5%~35.2%)]和东北地区[32.7%(95%CI:28.1%~37.4%)]高于其他地区,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1.0%(95%CI:39.7%~42.4%)、34.9%(95%CI:33.6%~36.1%)和11.0%(95%CI:10.2%~11.8%),女性和城市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分别高于男性和农村居民(P<0.000 1)。未诊断高血压的居民中,41.9%(95%CI:40.7%~43.2%)曾在近3个月内主动或被动测量血压。结论中国成年居民较高的高血压患病水平和较低的血压测量率,以及高血压患者未见明显改善的知晓、治疗和控制状况,提示高血压防治工作从危险因素干预到患者管理的各个环节仍有待加强,尤其是农村地区。

  • 标签: 高血压 患病率 控制率 治疗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18岁居民体重和腰围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防治政策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中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常住居民194 779人,通过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获取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本研究将完成调查且体重和腰围知晓信息完整的179 045人作为研究对象,以性别分层,年龄、城乡、文化程度等分组计算体重和腰围知晓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8岁居民体重、腰围知晓情况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2018年我国成年居民体重知晓率为45.4%(95%CI:41.9%~48.9%),男性[46.2%(95%CI:42.5%~49.8%)]高于女性[44.6%(95%CI:41.1%~48.2%)],城市[54.3%(95%CI:49.3%~59.3%)]高于农村[35.8%(95%CI:32.1%~39.4%)],低体重居民体重知晓率最高[49.9%(95%CI:44.3%~55.6%)],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未确诊居民体重知晓率均高于确诊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居民腰围知晓率为11.6%(95%CI:9.7%~13.4%),女性[12.8%(95%CI:10.8%~14.8%)]高于男性[10.3%(95%CI:8.6%~12.0%)],城市[14.6%(95%CI:11.7%~17.4%)]高于农村[8.3%(95%CI:6.5%~10.2%)],糖尿病确诊居民腰围知晓率高于未确诊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体重和腰围知晓率均随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我国城市、文化程度高、家庭人均年收入高和进行健康体检的居民可能拥有较高的体重和腰围知晓率。结论我国成年居民中知晓自身体重状况者不到一半,知晓腰围者仅有约十分之一。农村、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以及肥胖居民需要重点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普及体重、腰围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高我国居民对自身腰围和体重的认识情况。

  • 标签: 腰围 体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年中成年人自报癌症患者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使用2015年中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分类变量的频率和比例,采用χ2检验比较无序分类变量,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癌症患者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2015年中国共有1 809人自报患有癌症,男性689人(0.63%),女性1 120人(1.03%),东部地区769人(0.71%),中部地区465人(0.43%),西部地区575人(0.53%)。患病人群主要分布在45~岁及55~岁两个年龄组、超重或肥胖、东部城市地区、文化程度低、已婚、家庭年收入低、就业等人群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西部,东部地区人群患癌风险较高(OR=1.05,95%CI:1.04~1.06),而中部地区较低(OR=0.94,95%CI:0.93~0.95);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患癌风险高于无癌症家族史人群(OR=1.95,95%CI:1.94~1.96);家庭年收入<10 000元或者10 000~元的人群患癌风险高于家庭年收入≥50 000元人群(<10 000元:OR=1.59,95%CI:1.58~1.60;10 000~元:OR=1.27,95%CI:1.26~1.28);城市地区人群患癌风险低于农村地区人群(OR=0.98,95%CI:0.97~0.99)。在个人行为与饮食方面,吸烟人群患癌风险是不吸烟人群的1.25倍(OR=1.25,95%CI:1.24~1.26)、饮酒人群患癌风险是不饮酒人群的1.16倍(OR=1.16,95%CI:1.15~1.17)、蔬菜摄入不足和水果摄入不足的人群患癌风险分别是蔬菜、水果摄入充足人群的1.29倍和1.03倍(OR=1.29,95%CI:1.28~1.30;OR=1.03,95%CI:1.02~1.04),高强度运动频率低的人群患癌风险高于高强度运动频率高的人群(OR=1.32,95%CI:1.31~1.33),中等强度运动频率低的人群患癌风险高于中等强度运动频率高的人群(OR=1.08,95%CI:1.07~1.09),静坐时间<2 h的人群患癌风险高于静坐≥2 h的人群(OR=1.69,95%CI:1.68~1.70),红肉摄入适量的人群患癌风险低于红肉摄入过量的人群(OR=0.86,95%CI:0.85~0.87)。结论女性自报患有癌症人数多于男性,东部地区自报患有癌症人数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有癌症家族史,家庭年收入低、吸烟、饮酒、蔬菜、水果摄入不足、高/中等强度运动少为癌症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部地区、城市地区和红肉摄入适量为保护因素。

  • 标签: 肿瘤 患病率 分布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流行和危险因素暴露及防控现况。方法依托2017年中心血管健康指数(CHI)研究,获取中国31个省份(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心血管疾病流行情况、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危险因素防控情况3个维度29个指标的数据。对各指标进行了同向化(CHI得分越高表示心血管健康水平越好)、标准化和百分化后,通过加权求和得到各省不同维度得分及最终的心血管健康指数得分,并采用得分和秩次描述不同省份各维度CHI得分情况。结果黑龙江、西藏、吉林、河南、新疆的心血管病流行维度得分较低,天津、河北、辽宁、山西和北京的危险因素暴露维度得分较低,海南、贵州、云南、陕西和广西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防控维度得分较低。在行为危险因素方面,中国31个省份(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18岁及以上成人吸烟率、身体活动不足率、肥胖率M(P25,P75)分别为26.8%(25.15%,29.25%)、17.80%(11.60%,19.45%)、12.00%(8.90%,17.95%),每天人均盐摄入水平为8.6(8.2,9.3)g;在代谢性危险因素方面,血脂异常的患病率(33.7%)高于高血压(26.0%)和糖尿病(9.7%)的患病率,而其知晓率(14.5%)、治疗率(7.9%)和控制率(5.4%)均低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相关指标。结论中国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水平较为严峻,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行为 危险因素 早死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