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的修饰性再造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1月,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外科收治129例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伴骨或(和)肌腱外露的患者,男111例,女18例,平均年龄34(17~59)岁。甲基质缺损0.4 cm×1.1 cm~1.8 cm×2.0 cm,骨缺损长度0.4~1.8 cm,软组织缺损1.6 cm×1.8 cm~3.2 cm×4.8 cm,采用清创游离趾组织瓣修复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77例趾腓侧皮瓣供区中17例直接关闭创面,60例缩小创面后10例采用植皮、28例采用人工真皮覆盖创面、22例采用横行"V-Y"推进皮瓣修复创面。52例甲瓣供区创面中49例采用人工真皮修复、3例趾甲基质全部缺损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门诊随访,随访截止时间至2022年7月,随访内容包括:皮瓣有无坏死,皮瓣外形、纹理、质地,再造拇、手指甲板外观,再造拇、手指指腹TPD,皮瓣瘢痕及对冷耐受性,再造拇、手指屈伸功能,X线片评价再造拇、手指指骨骨愈合时间;供区趾外观、感觉、对冷的耐受性及供区足部运动功能。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1(18~24)个月,术后128例皮瓣成活,1例趾腓侧皮瓣发生皮瓣坏死,通过指掌侧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愈合良好。再造拇手指外形、纹理、质地及甲板与健侧拇、手指接近。再造拇、手指参照Zook指甲修复评定标准,优127例,良2例。再造拇、手指指腹TPD为4~10 mm,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评价再造拇、手指的瘢痕平均为0.6分,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再造拇、手指对冷的耐受性平均为0.3分,所有患者再造拇、手指屈伸功能恢复良好,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27例,良1例,中1例。所有患者X线片示拇、手指指骨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术后2个月,无骨吸收、感染、骨不连及应力性骨折。供区趾长度与对侧趾无差别。除了趾甲根为供区外,供区趾外观与对侧趾多数差别不明显。供区趾趾腹TPD 4~8 mm;趾VSS评分平均为1.4分,VAS评分平均为0.7分;趾趾骨无应力性骨折发生;所有病例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踮脚时均无影响。结论趾修饰性再造重建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是一种值得推荐理想的方法,既可以重建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获得拇、手指良好的外观及满意的功能,又不会损失趾长度,对供区趾外形、感觉影响较小,且对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等均无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神经修复方式的游离趾腓侧皮瓣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共收治拇、手指指腹缺损伴骨或(和)屈肌腱外露39例,其中男31例,女8例,平均年龄36(17~59)岁。拇、手指指腹缺损大小1.0 cm×1.2 cm~2.6 cm×4.0 cm。均在清创后采用个性化神经修复方式的游离趾腓侧皮瓣进行修复,皮瓣供区21例直接缝合,18例无法缝合者先缩小供区创面,剩余创面12例采用人工真皮修复,6例植皮修复。术后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拇、手指屈指和伸指功能,伤口有无感染,皮瓣有无坏死、疼痛,皮瓣外形、纹理及质地,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评价皮瓣的瘢痕,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皮瓣对冷耐受性,观察皮瓣感觉恢复情况、供区趾外观、感觉及供区足部运动功能。结果本组39例中,38例皮瓣成活,皮瓣愈合良好,1例皮瓣发生坏死,通过指掌侧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成活。术后随访1~3(平均1.8)年,随访截止时间至2021年6月。所有指腹皮瓣无疼痛,纹理及质地与该手指邻近的皮肤接近,皮瓣TPD为4~10 mm,皮瓣瘢痕VSS评分平均为0.6分,VAS评分平均为0.3分;手功能按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优34例,良4例,差1例。供区趾外观与对侧趾外观无明显差别,供区趾TPD为4~7 mm,VSS评分平均为1.2分,VAS评分平均为0.6分;所有病例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踮脚时均无影响。结论个性化神经修复方式的游离趾腓侧皮瓣是一种值得推荐的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的理想方法,既可以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恢复指腹的外观及感觉,又供区隐蔽,损伤小,且对供区趾趾腹感觉影响较小,对供区趾外观、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等均无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薄肌肌皮瓣修复开放性骨盆骨折时会阴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9年6月,兵器工业521医院创伤骨科收治11例伴有会阴部软组织缺损的开放性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16~56岁,平均33岁。致伤原因:交通伤6例,高处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1例。患者均为开放性骨盆骨折,按照Tile分型标准:A型1例,B型7例,C型3例。均伴有会阴部软组织损伤,缺损创面范围为5 cm×5 cm~8 cm×12 cm。以股薄肌肌皮瓣修复缺损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6 cm×5 cm~9 cm×13 cm。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加强营养支持,保持平卧位避免外展,适当抬高下肢。并定期随访。结果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22个月。11例肌皮瓣均成活,其中1例肌皮瓣远端表面皮肤少许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股薄肌肌皮瓣质地、颜色、弹性良好,供瓣区有瘢痕存在,但无明显功能障碍,随访期间供区及受区无破溃发生。患者对外观及功能均满意。结论股薄肌肌皮瓣是修复开放性骨盆骨折时会阴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趾横行V-Y推进皮瓣修复同侧趾腓侧皮瓣供区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外科对20例患者的趾腓侧皮瓣的供区采用趾横行V-Y推进皮瓣修复,其中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33(18~52)岁。先将趾腓侧皮瓣供区缝合缩小创面,剩余创面的横行宽度0.4~1.6 cm,创面的面积为0.5 cm×0.8 cm~1.6 cm×1.8 cm。随后采用同侧趾横行V-Y推进皮瓣修复缩小的创面。V-Y皮瓣横行推进距离0.2~0.8 cm,皮瓣切取的面积为1.0 cm×1.4 cm~1.8 cm×2.4 cm。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7月,随访内容包括:V-Y推进皮瓣成活情况,切口有无感染,皮瓣外形、质地、纹理及感觉,皮瓣及趾有无疼痛,供区趾及皮瓣对冷耐受性,供区趾及皮瓣瘢痕情况,供区趾外观、感觉及屈伸功能,供区趾有无特殊不适以及是否影响行走等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2~18(平均14)个月, 趾横行V-Y推进皮瓣全部成活, 趾供区切口无感染,切口I期愈合。皮瓣外形、纹理及质地与对侧趾相同位置皮肤接近, 趾横行V-Y推进皮瓣及供区趾TPD均为4~7 mm。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皮瓣对冷的耐受性平均为0.3分,供区趾对冷的耐受性平均为0.6分。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评价皮瓣的瘢痕平均为0.2分,供区趾瘢痕平均为1.2分。供区趾外观与对侧趾外观无明显差别,V-Y推进皮瓣及供区趾均无疼痛等不适,所有病例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踮脚时均无影响。结论采用趾横行V-Y推进皮瓣修复同侧小面积趾腓侧皮瓣供区,可获得满意的修复外形及功能,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关节镜结合尺骨短缩截骨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合并创伤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周围撕裂的疗效,说明腕关节镜在此类病例中的作用。方法自2017年8月至2020年9月,我科共收治尺骨撞击综合征合并创伤性TFCC周围撕裂患者8例,就诊前均有外伤史但无桡骨远端骨折病史。均行尺骨短缩截骨结合关节镜下TFCC探查缝合修复术。术前桡尺远侧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不稳定者术中经骨缝合;稳定或仅有轻度不稳定者经关节囊缝合。术后定期随访。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PRWE评分、活动度及握力作为功能评价指标。结果所有病例镜下均可见腕尺侧结构退变表现,均有创伤性TFCC周围撕裂。其中Palmer 1B型4例,1C型1例,背侧撕裂3例;1B型中合并DRUJ不稳定者3例,轻度不稳定者1例。1例合并TFCC背侧撕裂者失访,其余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44个月,平均27.1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为13.5周,无骨不连。术后尺骨变异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PRWE评分、关节活动度及握力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MRI未见腕骨信号异常者,术中应用关节镜可明确尺骨撞击综合征诊断,为截骨提供依据。有外伤史的尺骨撞击综合征可能合并创伤性TFCC损伤,应同时进行尺骨撞击综合征截骨治疗和TFCC周围撕裂缝合修复,以提高整体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治疗儿童足踝部轮辐伤的疗效。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对8例足踝部轮辐伤患儿急诊行清创、固定、跟腱缝合或重建、VSD敷料覆盖,5~7 d后切取游离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覆盖创面桥接胫后动脉。术后门诊定期随访。结果除1例发生静脉危象,经探查后危象解除外,其余皮瓣均成活,伤口一期愈合。门诊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所有皮瓣颜色与受区皮肤相近,外观臃肿不明显。1例踝关节提踵力量减弱,2例踝关节外翻畸形,1例内翻畸形,行走影响不明显。结论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在修复肢体创面的同时,可桥接重建肢体主干血管,是一种治疗儿童足踝轮辐伤致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趾末节冠状面截骨的甲骨皮瓣再造末节背侧甲根以远复合组织缺损拇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拇指末节背侧甲根以远复合组织缺损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20~49岁;其中末节指骨中远段缺损,甲床缺损,伴少许指端或(和)甲床侧方软组织缺损,骨缺损长度0.6~1.7 cm。采用游离趾末节中远段冠状面截骨的甲骨皮瓣再造拇指末节背侧甲根以远复合组织缺损,趾皮瓣供区直接缝合,人工真皮修复趾甲床供区。术后每隔1个月随访1次,骨折愈合后每隔2~4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再造拇指、供区趾外形及甲板外观,再造拇指功能;X线片评价再造拇指指骨愈合情况,观察有无感染、骨吸收及骨不连情况;再造拇指及供区趾有无应力性骨折,患足跑步、行走功能有无影响。结果本组19例再造指体全部成活。随访时间10个月~3年,平均26个月。再造拇指外形与健侧拇指外形相似,再造拇指甲板与健侧拇指甲板外形接近;所有患者X线片示指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个月,无骨质吸收、感染和骨不连。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19例均为优;供区趾甲板与健侧甲板外形接近,供区趾及再造拇指无应力性骨折发生。结论趾末节冠状面截骨的甲骨皮瓣再造末节背侧甲根以远复合组织缺损拇指,既能恢复再造拇指的外形及功能,又能保留供区趾的外形及功能,是一种修复该类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修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背侧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我们对12例腕关节TFCC背侧撕裂患者采用腕关节镜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根据术前专科检查,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患者采用由内向外经关节囊缝合修复,不稳定患者经骨缝合修复。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PRWE评分、腕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及握力等指标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31个月,平均15.5个月。经统计学分析,术前、术后VAS、PRWE评分、腕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及握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CC背侧撕裂属于Palmer分型中未覆盖的类型,镜下缝合修复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low-through游离尺动脉腕上支皮瓣治疗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节段性指血管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我科应用flow-through游离尺动脉腕上支皮瓣治疗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节段性指固有动脉缺损的16例患者,其中手指双侧指固有动脉节段性缺损12例,单侧缺损4例,血管缺损长度为1.0~2.5 cm。急诊一期皮瓣修复12例,亚急诊皮瓣修复4例。术后定期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采用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法评定手功能。结果术后16例16指皮瓣全部存活,未发生指端或皮瓣坏死。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末次随访时患指外观满意,皮瓣弹性、血运良好。手功能采用手指关节TAM法评定:优9例,良4例,可3例。供区无并发症。结论Flow-through游离尺动脉腕上支皮瓣治疗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节段性指固有动脉缺损,术后手指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此类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重建前足胫侧列缺损的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外二科共收治前足胫侧列缺损患者22例,其中11例采用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设为观察组;另外11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修复,设为对照组。一期手术2组均为清创后采用克氏针或钢板螺钉固定骨折及脱位,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覆盖。二期重建前足胫侧列缺损时,观察组采用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进行修复。观察皮瓣是否成活、是否有血管危象和感染发生;通过定期门诊复查、微信、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术后24个月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足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比较,其中优:90~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以下,计算患者足功能恢复优良率;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提出的感觉功能恢复分级标准,分别在术后6、12、24个月对2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比较。数据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对照组1例分别于术后1、2 d出现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缓解。观察组1例出现皮瓣伤口浅表感染,经换药、静脉滴注抗生素后缓解。术后24个月足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优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0.9%;对照组:优1例,良3例,可7例,优良率36.4%。观察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8,P=0.024)。术后6、12、24个月,观察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8.0(4.0, 8.0)、12.0(12.0, 16.0)和16.0(16.0, 16.0)分;对照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4.0(4.0, 4.0)、12.0(8.0, 12.0)和12.0(12.0, 12.0)分。相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65、-2.280、-3.031,P=0.030、0.023、0.002)。结论带血管的髂骨瓣及腓骨瓣为足部骨质缺损提供理想供骨;足底内侧皮瓣为修复前足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提供良好的供区,修复后足部负重及行走功能恢复良好、外观满意、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良好,足底皮肤耐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虽能覆盖创面,但术后外观差,感觉恢复较差,易滑移及破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Masquelet技术结合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修复手掌贯通伤伴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手掌贯通伤伴复合组织缺损15例,均为男性,年龄20~ 45岁,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2.0 cm~ 8.0 cm×10.0 cm,骨缺损长度1.0~ 4.6 cm,伴或不伴有肌腱、神经、血管缺损。2例存在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急诊采用清创加骨折复位钢板或克氏针固定治疗,骨水泥充填骨缺损,并用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加前臂皮下静脉行血管移植;13例急诊采用清创加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加骨水泥充填骨缺损后,VSD敷料覆盖创面,择期用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覆盖创面,在皮瓣修复同时选择掌长肌腱、股前外侧皮神经移植修复肌腱、神经缺损。术后8~ 10周创面无感染,行Masquelet技术植骨重建掌骨缺损,并定期随访。结果本组15例皮瓣术后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2~ 24个月,平均18个月,X线片示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植骨后3.2个月,后续观察无骨吸收。手功能按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13例,良2例。结论手掌贯通伤伴复合组织缺损需采用综合治疗方法,Masquelet技术结合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对其修复重建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