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  摘 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农业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主要分析了农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科学做好农业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做出初步探索,以期使农业机械设备能为农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并不断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农业 ; 机械设备 ; 安全管理    一、农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必然性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农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问题日益突出,在其安全监督方面,所能使用的方法单一,制定的措施缺乏相应的力度,而新入行的农业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比较低,安全意识不够,导致频频触发使用事故。近年来,我国农业结构也在逐步调整,农业机械的作业方式快速发展,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拥有量逐渐增加,所以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来保障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符合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    二、农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近况     1. 关于农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条例方面不健全    从农业机械设备开始应用到农业生产的时候起,我国就制定了很多农业机械设备管理办法,但是一旦到了具体的地方,就会因为各地区的不同实际情况而导致管理办法和管理措施有所不足。因此,相关法律条例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地方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2. 农业机械设备管理机构有所欠缺、不完善    农业机械设备使用者最多的地方还是乡村地区,因此,其管理也应该具体落实在乡镇中。目前,绝大多数地区缺少这方面的管理机构,加上农民本身理解农业机械设备管理知识的水平有限,对于一些机械设备不能规范操作,加大了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危险的概率,容易引发事故。而有些乡镇地区并没有条件成立相关的农机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管理员,致使一些乡镇农民对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不了解,出现无牌行驶、无照驾驶的现象。     3. 某些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方面达不到要求    大多数农民对农业机械方面的知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关心的主要问题是“我能不能用得到”,忽略了安全方面的问题。也有很多农业机械没有达到合格要求,这些设备在投入使用过程中就会给使用人员带来危险,并且大部分农民是没有经过严格培训的,不能具体地了解农业机械设备的正确操作流程,更不会对其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这也加重了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问题。    三、科学做好农业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1. 加深全民安全生产意识    在当前阶段,由于农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模式于实际生产过程中被逐步应用,农业机械设备也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时机,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依然不能忽略许多安全问题。如何才能行之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发生,这就要求从根本上加强全民安全生产的思想意识,乡镇的农机部门应该积极地对所在地的农民进行知识培训,让他们真正了解到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设备,在实际操作中要时刻注意那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要做到理論和实际相结合,并且在使用者提出不懂的地方时,要做到及时讲解,让使用者彻底弄懂,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使农业生产机械化平稳进行。     2. 尽快创建监督队伍    在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也得尽快组建监督队伍。我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会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来使用农业机械设备,难免会出现有些人贪图简便而不顾安全生产的现象,这就需要监督队伍的监察,而监督成员必须秉持对人民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对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进行监察和管理,严格依照规章制度办事,时刻将安全生产牢记心中。     3. 创建农业机械的强制报废制度    为了防止将年久失修的农业机械继续投入使用,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创立有诚信的废旧农机收购站。相关部门应该对废旧农机收购站给予一定的扶持,确保废旧收购站可以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同时,对于交回废旧农机的用户,应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从政策和措施上鼓励人们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报废,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遵守相关的安全管理法规,提升安全投放应用的认识水准,通过创建强制报废农业机械的方法和措施,保证农业机械向安全良好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必将是向机械化方向发展,因此一定要加强农业机械设备的管理。有效地改善机械化安全是保证农业安全生产最有利的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农民群众农业安全生产的教育,特别是在农业机械的使用规程方面,要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模式,让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下进行,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朝宇 ; 王冰 ; 执行国标《农林机械安全第 1 部分:总则》的几点体会 [J]; 新疆农机化 ;2013 年 03 期 .     [2] 刘娜 ;; 机械安全标准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J]; 河北农机 ;2013 年 06 期 .     [3] 林瑞 . 浅谈农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河北农机》 2015 年 10 期 . 

  • 标签:
  • 简介:  摘要农业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工作的核心,随着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农产品的产量不断提高,农业管理服务水平也不断进步。本文分析了农业推广中种子管理服务现状,提出了提高种子管理服务工作水平的对策,以期为促进种子的生产和推广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推广 ; 种子管理服务 ; 现状 ; 对策    农业产业改革要求加强农业推广的力度,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技术与优良的农产品品种进行推广,能够提升农业的内在效益,实现农业的稳定发展。种子管理服务工作是农业推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种子质量,推广优良品种,能够有效地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因此,要重视种子管理服务这一基础性工作。种子管理服务工作是农业推广中的基础性工作,能够完善我国农业种子市场,形成完整的种子培育与供给产业链,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良好的种子管理服务还能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也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农业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保证农业的稳定发展,我国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给完善种子管理制度、保证种子优选优育提供了保障。但是目前农业推广中种子管理服务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农业管理部门加大对种子管理服务工作的监督,使种子的生产和推广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1 农业推广种子管理服务现状     1.1 缺乏专业的种子经营管理人员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在种子培育方面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培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这就要求农业推广种子管理服务工作也要具备一定的專业性。但是目前很多基层的农业生产地区缺乏专业的种子经营管理工作人员,大多数农村的种子服务站由当地农民经营,相关的种子培育知识比较缺乏,导致采购的种子质量参差不齐,从而影响农产品的产量。     1.2 种子管理服务销售环节存在问题    种子管理服务工作的销售环节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目前在广大农村农业推广中种子管理服务销售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种子销售人员资质不合格,缺乏相关销售许可证,种子质量不能得到保障。另外,受利益的驱使,很多种子服务销售人员会低价购进不符合要求的种子,再以高价出售给种植户,导致质量低劣的种子用于农业种植,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使农民承担一定的经济损失。 1.3 缺乏种子管理服务监督保障机制    要想提升农业推广中种子管理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就必须对种子管理服务 . 工作实行监督,还要对出售的种子质量进行担保,这样一旦种子出现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的损失。但是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种子管理服务站缺乏相应的监督保障机制,不能对种子管理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实行监督,很难控制种子的质量。在种子出售后,没有相应的跟踪调查,缺乏一定的售后保障机制。     2 提高种子管理服务工作水平对策     2.1 提高种子管理服务工作人员的素质    要想提升种子管理服务工作水平,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对种子管理服务 . 工作人员的管理。首先,在种子管理服务工作的经营环节,地区农业生产部门门要指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经营者进行培训,提高种子经营者选购优良品种的能力,经营者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及时了解种子生产动向 "; 其次,在种子管理服务工作的销售环节,要加强对销售人员的管理,种子销售者必须要具备相应的销售资质,通过正规渠道获得销售许可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对销售的种子严格检验,避免质量不合格的种子流人种子市场”。     2.2 完善种子管理服务工作监督保障机制    在农业推广中完善种子管理服务工作监督保障机制是提高种子管理服务工作水平的重要方法。首先,在开展种植管理服务工作时要根据种子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有效的监督制度。农村种子管理服务站点要配备相应的监督管理人员,对种子从生产购进、检验、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一定的监管,从根本上保证种子的质量 8 。其次,要重视种子管理服务的售后保障工作,相关部门可以指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种子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并免费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3 开展农业推广种子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推广中种子管理服务工作也要逐渐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我国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在优良品种培育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需要通过种子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拓宽农民了解农业科技的渠道,提高农民对一些新品种的认识,从而减少新品种推广过程中的阻力。     3 参考文献     [1] 李正林 . 探究农业推广中种子管理服务工作 [J]. 农家参谋, 2018 ( 23 ): 14.     [2] 柯力 . 探究农业推广中种子管理服务工作 [J]. 农业与技术, 2017 , 37 ( 20 ): 159.     [3] 熊飞虎,尚龙云,夏际春,等针对农业推广中种子管理服务工作的研究 [J]. 种子科技, 2017 , 35 ( 4 ): 41.     [4] 徐长斌 . 农业推广中种子管理服务工作研究 [J]. 种子科技, 2017 , 35 ( 1 ): 36. 

  • 标签:
  • 简介:  摘 要: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没有农业信息化就没有农村现代化。因此,只有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才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本文拟对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 农业管理 经济管理 信息化建设    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农业信息化建设机制,推动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新思路。    一、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主要以农业计算机技术应用为标志。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相继开通,使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农村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手段和推进我国农业战略性转变的一个重要枢纽。特别是在我国各级政府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农业部门用于信息体系建设的总投资接近 10 亿元,各地的农业信息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了局域网,设立了相应的农业信息机构,配备了专兼职信息工作人员,并配备了必要的上网设备,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市在互联网上有自己的农业网页和独立网站。在农业科技教育、农产品市场等领域已形成了初步的信息采集系统和相对规范的信息采集、报送制度。同时,我国数据库建设水平和数据库技术、农业信息网络技术、农业多媒体制作技术和声像媒体技术都得到了迅速提高,其中部分数据库的功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尽管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较晚,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还很低,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二、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農民信息意识淡薄,农业信息需求不足。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大多数农民信息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和财富,利用信息的能力和自觉性不高,导致农业信息的利用率低下。另一方面,即使一部分农户看到了农产品网上销售的巨大商机,但由于购置计算机成本较高,,造成农业信息需求不足。     2.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 网站布局不合理。我国农业信息网络化发展很快,但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政府的宏观指导与必要引导,信息服务尚未完全形成。许多省份只建设了区级和部分地市的农业信息网站,还有部分地市、县区一级没有建立网站, 造成信息传输网络不够畅通,存在着“最后一公里”问题。由于许多县乡信息平台没有建立起来,绝大多数的乡镇、村庄、涉农中小企业还与互联网无缘,缺乏现代化沟通手段。信息传输在县一级到最终用户之间形成了“肠梗阻”现象。目前,农业网站中,各级政府主办的网站占有很大比例,约为 80% 左右,但农业基层站点却数量不多,尤其是乡一级网站。 另一方面,我国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处于研究阶段,其所需配套条件和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农产品电子商务目前还难以发挥其重大的作用。     3.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低。目前,许多地方农业信息网站对农业信息的采集、传输、贮存、处理标准和网络系统标准等都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垄断信息和行政干预时有发生,缺乏统一规划,给数据共享、信息共享带来困难。同时,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农业信息服务主要宣传本地农业、为领导服务的信息较多,而真正指导农民生产、销售的农业的信息太少,信息资源难以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不能产生预期的效益,信息化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功能不能有效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得不到有效利用。     4. 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农业信息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我国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仅有的少数农业信息科技人才,大都集中在大城市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市、县级懂农业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较少,乡、村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更是奇缺。大部分农业信息人员网络知识掌握得很少,信息反应灵敏程度低,发布的有效供求信息少,实效性差, 不能及时为农民生产和各级政府宏观调控、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准确、优质的服务。    三、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 加快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采用先进技术,建立集多个农业信息网络于一身的宽带高速、遍通全国的农业信息广域网络, 建立和健全乡(镇)、村两级信息传播网络, 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农广校、乡镇农业信息站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密切合作,形成横向相连、纵向贯通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形成集信息采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使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滞后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变,彻底打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对现有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使农业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以提高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实用性,满足农业信息化的要求。     2. 强化政府的信息化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建设起步阶段的主体是政府,只有政府才能担起提供公共通讯设施,建立农村信息体系,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责。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树立信息意识,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扶持力度。积极建设农业信息网,利用有限的网络资源为农民提供农业信息和技术支持,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水平,减少农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同时,政府在统一规划下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推动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对农业信息产业进行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以促进农业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3. 加快培养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要实现农业信息化,人才是关键, 因此,要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在大专院校可设立农业信息化专业,加强该类人才的教育,逐步培养造就一大批掌握农业信息化技术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对现有信息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一支适应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专业队伍,提高他们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能力和采编国际信息的能力和水平,把我国的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成真正为农民、为农业服务的技术平台。     4. 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利用农业信息的能力。农业信息服务的主要对象应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的农民、商人和涉农企业,他们构成了农业信息的需求者。这部分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一般难以自行在因特网上直接获取所需的信息。因此,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的素质,增强利用农业信息资源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对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政府管理部门、农业生产龙头企业、各种专业大户甚至农民进行互联网知识培训和宣传,培育网络信息的中介机构和中间用户,通过这些机构和用户,将因特网上的信息传播到分散的农业生产者或经营者手中,以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5. 加大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质量。在发达国家,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已成为第一位,如:美国、英国、日本等。目前在美国农户能够随时进入各种农业网络,获取农业信息和技术。据我国农业部对 1000 个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信息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农村家庭比较相对低。多数农民仍以电视、广播等传统方式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不但信息量小、传播速度慢,而且具有很大的时滞性。因此,我国要加大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成果,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的小康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 贾萍 . 新农村建设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 [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 ,( 9 ) .     [2] 周宏仁 . 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 [J]. 信息化建设, 2015.13.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