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治疗102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肿瘤82例,复发肿瘤20例。术后每3个月门诊随访患者的视力、视野,评估垂体-靶腺轴损伤数量以及有无尿崩症,复查头颅MRI观察肿瘤有无复发、进展。根据术后3个月的头颅MRI结果,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结果102例患者中,92例(90.2%)肿瘤全切除,10例(9.8%)次全切除;其中原发肿瘤全切除77例,复发肿瘤全切除15例。术后5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并行神经内镜经鼻修补术,3例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无一例患者死亡或出现昏迷。102例患者随访时间的中位数(范围)为12(6~19)个月。至末次随访,96例术前视力、视野受损的患者中,62例视力明显改善,27例稳定,7例恶化;术前视力正常的6例患者中,仅1例术后视力短暂下降,术后3个月复查时视力恢复正常。99例合并尿崩症,其中72例尿崩症持续时间≤3个月,27例持续时间>3个月。至末次随访,73例术前存在垂体-靶腺轴功能障碍的患者,垂体-靶腺轴功能均无改善;29例术前垂体-靶腺轴功能正常的患者中,22例出现垂体-靶腺轴功能障碍。102例患者随访期间复查头颅MRI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进展。结论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手术可更充分地观察肿瘤与视神经、垂体柄及下丘脑等结构的界限,为术者提供更清晰的术野,肿瘤全切除率较高,部分患者术后视力、视野改善,但术后尿崩症和垂体-靶腺轴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

  • 标签: 颅咽管瘤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治疗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 内分泌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治疗102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肿瘤82例,复发肿瘤20例。术后每3个月门诊随访患者的视力、视野,评估垂体-靶腺轴损伤数量以及有无尿崩症,复查头颅MRI观察肿瘤有无复发、进展。根据术后3个月的头颅MRI结果,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结果102例患者中,92例(90.2%)肿瘤全切除,10例(9.8%)次全切除;其中原发肿瘤全切除77例,复发肿瘤全切除15例。术后5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并行神经内镜经鼻修补术,3例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无一例患者死亡或出现昏迷。102例患者随访时间的中位数(范围)为12(6~19)个月。至末次随访,96例术前视力、视野受损的患者中,62例视力明显改善,27例稳定,7例恶化;术前视力正常的6例患者中,仅1例术后视力短暂下降,术后3个月复查时视力恢复正常。99例合并尿崩症,其中72例尿崩症持续时间≤3个月,27例持续时间>3个月。至末次随访,73例术前存在垂体-靶腺轴功能障碍的患者,垂体-靶腺轴功能均无改善;29例术前垂体-靶腺轴功能正常的患者中,22例出现垂体-靶腺轴功能障碍。102例患者随访期间复查头颅MRI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进展。结论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手术可更充分地观察肿瘤与视神经、垂体柄及下丘脑等结构的界限,为术者提供更清晰的术野,肿瘤全切除率较高,部分患者术后视力、视野改善,但术后尿崩症和垂体-靶腺轴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

  • 标签: 颅咽管瘤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治疗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 内分泌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Neuro-Endoport技术辅助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Neuro-Endoport技术辅助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5例。观察其手术时间、肿瘤切除程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1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2例,近全切除3例。手术时间为2.5~7.0(4.2±1.6)h,术中出血量为100~1 000(352±73)ml;术中造瘘10例;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住院天数为8~20(12.3±4.3)d;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例、脑水肿4例、癫痫发作2例、脑积水1例。15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12(7.9±2.3)个月。随访期间10例术前合并脑积水的患者症状明显缓解,2例癫痫发作者未再发作,4例脑水肿和2例颅内感染者均恢复良好;头颅MRI显示,10例造瘘患者的脑室均不同程度地缩小,4例未行造瘘的患者未出现明显脑积水,1例术后脑积水患者的脑室较出院前缩小。所有患者的肿瘤均无复发。结论Neuro-Endoport技术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内肿瘤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疗效好。

  • 标签: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脑室肿瘤 Neuro-Endoport技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中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监测的相关方法学参数,并探讨其在鞍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86例椎管内占位患者(112侧眼,设为A组)进行F-VEP监测方法学参数研究。将可获得稳定F-VEP波形的参数应用于31例鞍区肿瘤患者(62侧眼,设为B组)。所有患者均在全静脉麻醉下行肿瘤切除术,并在术中行F-VEP监测,比较不同导联、不同刺激频率(0.7~1.2 Hz)下所获取F-VEP的波幅。结果A组中,在所有刺激频率下,O2-Fz或Oz-Fz导联的N75-P100峰间值(A1)均高于O1-Fz导联(均P<0.05);0.7~1.0 Hz刺激频率下,O2-Fz或Oz-Fz导联的P100-N145峰间值(A2)均高于O1-Fz导联(均P<0.05);在任一导联中,0.7~1.2 Hz范围内各刺激频率下产生的F-VEP A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0.7 Hz频率下产生的F-VEP A2均高于其他频率下获得的波幅(均P<0.05)。B组中,61侧眼术中引出稳定的F-VEP波形,引出率为98.4%(61/62)。B组19例患者术中的F-VEP波形无变化,其中13例患者术后的视觉功能较术前无变化,6例患者的视觉功能有所改善。B组12例患者术中的F-VEP波形呈可逆性变化,其中4例术后视觉功能较术前无改变,7例有改善,仅1例视觉功能下降。结论选择合适的电生理刺激参数后,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获得稳定的F-VEP波形;通过在鞍区肿瘤手术中应用F-VEP监测,初步证实术中F-VEP监测结果可用于预测患者的术后视觉功能。

  • 标签: 脑肿瘤 监测,手术中 诱发电位,视觉 鞍区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