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L型细菌感染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关联性,为临床预防SSI提供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LC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观察时间为手术之日起1个月内,详细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胆囊内容物L型细菌检出情况、术后SSI等指标,以及术者术前完成LC例数。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SI按照1∶4比例进行配对分组:SSI组和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C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695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48例,女性447例,年龄(46.0±15.0)岁。SSI组(n=139)与对照组(n=556)L型细菌感染率分别为45.32%与30.94%,SSI组L型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型细菌感染(OR=2.082,95%CI:1.335~3.197,P=0.001)、胆囊破裂(OR=2.249,95%CI:1.352~3.740,P=0.002)、胆囊及周围组织粘连(OR=1.903,95%CI:1.133~3.194,P=0.015)、术中出血量多(OR=2.247,95%CI:1.418~3.561,P=0.001)可增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LC术后发生SSI的风险,而术者术前完成LC例数多(OR=0.549,95%CI:0.340~0.888,P=0.014)可降低SSI风险。结论L型细菌感染是SSI的危险因素之一,加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L型细菌感染筛查,提高手术操作技能,重点注意胆囊及周围粘连患者的手术操作,减少术中出血量,避免胆囊破裂,可减少LC术后发生SSI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选取我院2022年8月~2024年1月收治的54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7例与干预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血气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77.78%,有统计学差异(P<0.05)。2)和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的血氧分压增高、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干预组分别是(88.30±9.24)mmHg和(42.39±6.26)mmHg,优于对照组的(83.19±8.57)mmHg和(46.07±5.59)mmHg,P<0.05。3)治疗后和随访3个月,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37.60±5.15)分和(48.72±7.6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92±4.63)分和(44.37±7.24)分,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疗效确切,能改善血气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Tei指数联合校正QT离散度(corrected QT dispersion,QTcd)和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评估无创正压通气对早产儿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接受无创正压通气的胎龄28~32周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根据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设置的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MAP),分为低压组(≤6 cmH2O,1 cmH2O=0.098 kPa)、中压组(>6~<9 cmH2O)和高压组(≥9 cmH2O)。监测无创正压通气0~2 h内及使用稳定的MAP持续通气12 h后右心室Tei指数、QTcd和血BNP。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和积矩相关性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178例进入本研究,其中低压组75例,中压组62例,高压组41例。(2)使用稳定的MAP持续通气12 h后,高压组右心室Tei指数和QTcd大于中压组和低压组[Tei指数:(0.38±0.05)与(0.33±0.04)和(0.33±0.04),F=29.18;QTcd:(27.6±4.2)与(22.8±4.4)和(22.2±4.2)ms,F=23.26;P值均<0.001];中压组右心室Tei指数和QTcd与低压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血BNP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1.33,P=0.267)。(3)与无创正压通气0~2 h内相比,使用稳定的MAP持续通气12 h后,高压组右心室Tei指数和QTcd增大[Tei指数:(0.38±0.05)与(0.34±0.04),t=-6.61;QTcd:(27.6±4.2)与(23.4±4.4)ms,t=-5.06,P值均<0.001];中压组与低压组右心室Tei指数和QTcd变化不明显(P值均>0.05);3组持续通气12 h后血BNP水平与0~2 h内相比,未见明显变化(P值均>0.05)。(4)右心室Tei指数和QTcd与MAP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6和0.50,P值均<0.001)。结论当MAP<9 cmH2O时,无创正压通气对RDS早产儿心功能无明显影响;较高压力(MAP≥9 cmH2O)、较长时间(>12 h)的无创正压通气,对RDS早产儿右心功能有一定影响。
简介:摘要针对某供电局一基220kV线路ZM32-38.5m塔在罕见大风下,发生第6段主材扭曲变形,造成倒塔停运的事故。以35m/S风的气象条件下对该塔进行了塔头、塔身及塔稳定等计算分析,找到了引发事故的原因,为下步ZM32系列塔的运行管理提供了经验。
简介:摘要儿童轻微外伤后的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可导致截瘫,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外科于2018年3—12月收治3例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致截瘫的患儿,并行椎管腔探查术,术中发现均存在终丝牵拉病变及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结合文献认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儿中很可能存在先天性脊髓拴系病变,如终丝牵拉等,在外力诱因下突然发病导致脊髓严重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 :对强化心理预知管理干预在老年疾病患者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 遴选我院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3 月收容确诊为老年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见病患者 102 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将其分为一般组和对照组,每组均 51 例。 结果 一般组患者在接受强心理认知管理依从性的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依从率,且不依从率低于参照组;行强化心理认知管理干预后,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护理前的评分。 结论 强化心理认知管理 降低患者自身的消极情绪表现,对于疾病康复进程的展开以及患者的临床护理需求有进一步的提升和满足,是当今临床护理工作人性化的凸显,其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菌液保存时间对菌群移植(FMT)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肠道微生态治疗中心自愿接受菌群移植治疗的483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FMT所用菌液保存时间进行分组,分为新鲜菌液组(菌液制备完成后0~4℃冷藏6 h内,29例)、菌液保存1周组(-80℃冷冻保存1周,187例)、菌液保存1个月组(-80℃冷冻保存1周至1个月,121例)、菌液保存3个月组(-80℃冷冻保存1~3个月,89例)、菌液保存6个月组(-80℃冷冻保存3~6个月,38例)和菌液保存12个月组(-80℃冷冻保存6~12个月,19例)。比较各组间FMT治疗后1周和1月的每周完全自主排粪次数、Wexner便秘评分、胃肠生活质量(GIQLI)评分、FMT治疗满意评分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不同菌液保存时间分组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全体患者总体排粪次数为(3.83±1.22)次/周,Wexner便秘评分为(6.74±3.56)分,GIQLI评分为(108.76±15.38)分,临床治愈率为57.8%(279/483),临床改善率为66.3%(320/483),治疗满意度为(3.85±0.93)分。全组病例在FMT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FMT相关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出现FMT相关不良反应事件共115例(23.8%),包括恶心25例(5.2%)、呕吐13例(2.7%)、腹泻21例(4.3%)、腹痛16例(3.3%)、腹胀33例(6.8%)、咽喉部疼痛56例(11.6%)、发热16例(3.3%),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不同菌液保存时间各分组之间,FMT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周和1个月患者的排粪次数、Wexner便秘评分、GIQL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间,治疗后1周和1个月的患者临床治愈率、临床改善率以及治疗满意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间,FMT治疗后患者总体并发症及各类型并发症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MT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安全有效。新鲜菌液样本或-80℃冷冻保存1年内的菌液样本均可安全地应用于FMT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短期随访疗效稳定,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CT引导下肺癌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患者的精准护理。方法根据预计划对行CT引导下肺癌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的患者进行知识宣教、心理疏导、体位训练以及呼吸配合,观察治疗期间医患配合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结果经过护理的干预,医生对患者满意度达92.3%,患者对精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94.1%。本组患者插植后CT扫描发现小量气胸8例,大量气胸3例,痰中带血8例,穿刺点轻度纤维化3例,未发现血胸、胸膜肺休克和剧烈疼痛。结论对风险较高且治疗精度要求严格的有创操作治疗,治疗前护理的知识宣教、心理疏导以及相应的患者配合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操作依从性以及治疗满意度。
简介:【摘要】江宁年产25800台电液伺服阀生产项目为高层高大跨度厂房项目,采用桩、承台基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本工程高大模板采用了新型的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作为支撑系统。本文总结了此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重点考虑的施工工艺注意事项,并介绍了其在安全、成本等各方面取得的实施效果,以求对为后续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移植途径的菌群移植(FMT)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自愿接受FMT治疗的270例STC患者的临床资料,供体采用非亲属健康成年标准供体。FMT治疗途径包括经鼻肠管(入空肠)输注肠菌溶液移植治疗(鼻肠管组,120例)、经口服肠菌胶囊治疗(口服胶囊组,120例)以及经结肠镜途径输注肠菌溶液移植治疗(结肠镜组,30例)3种方法。比较3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3组移植菌群均为从100 g新鲜粪便提取出,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菌群移植,鼻肠管组、口服胶囊组和结肠镜组治疗等待时间分别为(1.5±0.5)d、(0.4±0.3)d和(3.6±0.8)d(F=9.210,P=0.03)。移植途径建立费用分别为(495±20)元、(25±10)元和(1 420±45)元(F=10.60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鼻肠管组、口服胶囊组和结肠镜组FMT治疗后1个月临床改善率分别为74.2%(89/120)、60.0%(72/120)和53.3%(16/30)(χ2=5.990,P<0.05);治疗后3个月临床改善率分别为71.1%(69/97)、53.6%(45/84)和44.0%(11/25)(χ2=7.62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肠镜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7%(23/30),高于鼻肠管组(39.2%,47/120)和口服胶囊组(21.7%,26/120)。鼻肠管组、口服胶囊组和结肠镜组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分别为呼吸道不适(17.5%,21/120)、恶心呕吐(10.0%,12/120)和腹泻(36.7%,11/30)。治疗后随访3个月时,未有FMT相关的不良反应报告。结论鼻肠管途径具有稳定的临床疗效及可操作性,而口服胶囊途径的治疗等待时间更短且花费更少。但不同移植途径所带来不良反应有所不同,建议进行个性化移植途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