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维克多·特纳(VictorTurner,1920-1983)是英国人类学“曼彻斯特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最初擅长冲突与仪式的研究。他在对非洲恩丹布人的仪式研究中,从象征意义着手,深入探讨了象征的本质属性及象征研究的方法,最终成为象征人类学理论研究大师。特纳继承发扬了阿诺德·范·盖内普(ArnoldVanGennep,1873-1957)“通过仪式”的思想,对其仪式的三段论分析作了更深层的解释,特别是将研究重心放在仪式的第二阶段,大大推进和深化了范·盖内普的仪式理论,并最终将之应用与一种特殊形式的旅游研究,即“朝圣”现象。特纳关于朝圣研究理论及所创造的一系列分析概念,成为旅游人类学研究开始在人类学理论中生根发芽的第一步,由此奠定“类中介性”作为旅游过渡仪式研究的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不同发病年龄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开滦集团公司在职、离退休职工为研究对象,排除基线已确诊的NAFLD、既往有糖尿病病史、长期大量饮酒史,最终43 317例纳入队列。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5组(<30岁为1组,30~39岁为2组,40~49岁为3组,50~59岁为4组,≥60岁为5组),比较各组NAFLD人群与非脂肪肝人群新发糖尿病发病率和发病密度,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NAFLD不同发病年龄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或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非脂肪肝人群相比NAFLD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和发病密度均明显增高,不同年龄分组糖尿病的发病率分别为6.45%、6.88%、9.94%、10.83%、11.43%,各年龄组发病密度分别是9.21/千人年、11.10/千人年、16.17/千人年、18.72/千人年、22.13/千人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校正性别、收缩压、空腹血糖等混杂因素后,各年龄组发生糖尿病的HR(95%CI)分别为3.992(1.897,8.400)、2.321(1.589,3.392)、2.041(1.667,2.500)、2.007(1.708,2.360)、1.908(1.570,2.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新发NAFLD是新发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NAFLD暴露得越早与同年龄相比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越大。年龄越轻发生NAFLD更应重视和积极治疗。
简介:摘要:公路养护的目的是保持公路的良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服务的作业。目前,我国公路已进入大规模养护阶段,根据官方统计,截至 2018年年底,我国开展公路养护里程达到 475. 78万 km,占公路总里程的 98. 2%。在现有路面养护体系中,主要有前期预防性养护和后期矫正性养护两种养护方式。预防性养护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路面养护新理念,通俗的讲,预防性养护就是把养护工作提前,在路面尚未出现病害或者病害较轻时,通过提前养护来减少后期养护工作量,通过提前投入来减少后期投入。通过对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的研究,对旧路及新建路面及时进行预防性养护,可以很大程度上延缓路面的破坏,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并保持良好的服务水平[ 1]。本文依托某高速公路养护工程,对路面病害进行调查分析,并实施预防性养护措施,同时通过实测数据对养护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以期提出合理建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水通道蛋白、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62例,根据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2组,氨溴索组31例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氨溴索组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肺表面活性物质组在氨溴索组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肺表面活性物质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间、撤机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氨溴索组(P值均<0.05)。2组治疗前血气指标水平相当(P>0.05)。治疗后肺表面活性物质组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显著高于氨溴索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氨溴索组(P值均<0.05)。2组治疗前TGF-β1、TNF-α、C反应蛋白、水通道蛋白水平相当(P值均>0.05)。治疗后同氨溴索组相比,肺表面活性物质组TGF-β1、TNF-α、C反应蛋白、水通道蛋白水平显著更低(P值均<0.05)。氨溴索组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降低TGF-β1、TNF-α、水通道蛋白的表达,改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缩短疾病的病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血清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疾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COPD患者182例(COPD组),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78例、COPD稳定期患者104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SIRT1、sTREM-1水平,测量COPD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占预计值比例(FEV1%)。结果COPD组外周血SIRT1为(0.78±0.22)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TREM-1为(94.40±32.2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血SIRT1明显低于COPD稳定期患者(P<0.05),而sTREM-1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FEV1和FEV1%分别为(41.02±9.88)L和(64.40±10.15)%,明显低于COPD稳定期患者(均P<0.05)。SIRT1与FEV1和FEV1%呈正相关(r=0.343和0.350,均P<0.05),sTREM-1与FEV1和FEV1%呈负相关(r=﹣0.401和﹣0.433,均P<0.05),SIRT1与sTREM-1呈负相关(r=﹣0.302,P<0.05)。结论COPD患者外周血SIRT1降低,而sTREM-1升高,可能在疾病进展中有一定作用,两者水平与患者肺功能有一定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并探讨二者与熊去氧胆酸(UDCA)短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PBC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各80例。收集PBC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及血清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样本中Nrf2及HO-1的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检测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并进一步分析UDCA治疗前后PBC患者血清中Nrf2、HO-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治疗前PBC患者血清Nrf2、HO-1含量分别为(626.07±103.95)U/L、(16.62±5.06)U/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分别为164.45±35.12)U/L、(11.74±2.0)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治疗前比较,UDCA治疗后1个月PBC患者血清中Nrf2[(754.30±104.36)U/L]、HO-1[(22.60±5.51)U/L]含量显著增加(P均<0.001),肝功能各项指标也得到改善(P均<0.001)。患者治疗前血清中Nrf2水平(r=0.751,P=0.012)、HO-1水平(r=0.621,P=0.038)与治疗效果均呈正相关。以治疗前Nrf2=586.17 U/L作为阈值,预测的UDCA短期疗效的敏感度为84.6%,特异度为77.5%,曲线下面积为0.824(P<0.05);以治疗前HO-1=14.92 U/L作为阈值,预测的UDCA短期疗效的敏感度为88.5%,特异度为75.0%,曲线下面积为0.861(P<0.05)。结论Nrf2、HO-1在PBC患者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在血清中的基线水平及动态变化同UDCA疗效相关,可以提示PBC患者对UDCA短期治疗的应答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microRNA-217(miR-217)在坐骨神经部分结扎(partial sciatic nerve ligation,pSNL)大鼠的神经性疼痛及和神经炎症中的作用。方法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pSNL组(坐骨神经部分结扎)、Sham组(假手术组)、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每组8只。于手术前第1,2,3天以及手术后第1,3,7,14天进行机械缩足阈 (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 和热缩足潜伏期 (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值测定。qRT-PCR实验检测大鼠手术侧脊髓组织miR-217和TLR5的mRNA表达变化。另外取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pSNL-LV-miR-217组(坐骨神经部分结扎+鞘内注射LV-miR-217)、pSNL- LV-NC组(坐骨神经部分结扎+鞘内注射LV-NC)、假手术组,每组8只。于手术前第1,2,3天以及手术后第1,3,7,14天进行MWT和PWTL测定,并利用qRT-PCR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TLR5、COX-2、IL-6和TNF-α在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痛行为结果显示,与Sham组[7 th d(13.58±0.30)g,14 th d(14.54±0.51)g]相比,pSNL组的MWT在术后第7天[(6.72±0.15)g,t=11.79,P<0.05]和第14天均降低[(5.72±0.22)g,t=17.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NL组的PWTL在术后第7天以及第14天分别为(6.78±0.21)s 、(5.99±0.22)s,与Sham组[(14.86±0.35)s,(14.50±0.51)s]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7.13,均P<0.05)。qPCR实验显示,pSNL组的大鼠脊髓中miR-217表达下调、TLR5表达上调,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4,P<0.01;t=7.54,P<0.01)。鞘内注射miR-217后连续测定MWT和PWTL实验显示:pSNL-LV-miR-217组的MWT与pSNL-LV-N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 th d:t=14.79,P<0.01;14 th d:t=15.83,P<0.01)。pSNL-LV-miR-217组的PWTL在术后第7天及第14天均明显升高(7 d:t=14.95,P<0.01;14 d:t=16.27,P<0.01)。qRT-PCR实验显示,与pSNL-LV-NC组相比,pSNL-LV-miR-217组的miR-217明显上升(t=7.49,P<0.01),TLR5、COX-2(t=8.82,P<0.05)、IL-6(t=6.42,P<0.05)和TNF-α(t=7.46,P<0.05)的表达明显降低。Western blot实验显示,pSNL-LV-miR-217组的TLR5、COX-2、IL-6和TNF-α的蛋白表达在术后第7天明显降低。结论鞘内注射miR-217能明显缓解坐骨神经结扎大鼠的神经性疼痛,并且可能通过调控TLR5抑制神经炎症。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新生儿SMA的临床特征。以"脊髓性肌萎缩、脊肌萎缩症、新生儿"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国内23年来收录的相关文献,总结新生儿SMA的临床特征。结果本例患儿男性,日龄3 d,因"反应差伴哭声低3 d,发现肌张力低2 d"入院,四肢肌电图检查示四肢广泛性神经源病损,基因检测示SMN1基因第7、8外显子纯合缺失,诊断为新生儿脊髓性肌萎缩症,父母均为SMN1基因携带的杂合子。家长放弃治疗后死亡。共检索到9篇文献,包括本例共15例新生儿SMA患儿,其中男性13例;生后第1天起病10例;宫内胎动减少5例;蛙腿体位11例;合并肺部感染11例;不同程度的原始反射减弱、肌张力低下13例;近亲结婚1例;有家族史7例;12例行肌电图检查提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3例行腓肠肌肌肉活检提示神经源性肌萎缩;5例行基因检查,4例为SMN1基因第7、8外显子纯合缺失,1例为SMN1基因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死亡9例,均死于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结论新生儿SMA以SMA-1型或SMA-0型为主,起病时间早,主要表现为肌无力、原始反射减弱、哭声减弱,肌电图、肌肉活检、基因检查可明确诊断。基因检查是金标准,多为SMN1基因第7或第7、8外显子纯合缺失,预后不良,多在6个月内死于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对疑似患儿,应尽早行基因检查,有家族史者应在孕期行基因检查明确,减少SMA患儿出生。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新生儿SMA的临床特征。以"脊髓性肌萎缩、脊肌萎缩症、新生儿"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国内23年来收录的相关文献,总结新生儿SMA的临床特征。结果本例患儿男性,日龄3 d,因"反应差伴哭声低3 d,发现肌张力低2 d"入院,四肢肌电图检查示四肢广泛性神经源病损,基因检测示SMN1基因第7、8外显子纯合缺失,诊断为新生儿脊髓性肌萎缩症,父母均为SMN1基因携带的杂合子。家长放弃治疗后死亡。共检索到9篇文献,包括本例共15例新生儿SMA患儿,其中男性13例;生后第1天起病10例;宫内胎动减少5例;蛙腿体位11例;合并肺部感染11例;不同程度的原始反射减弱、肌张力低下13例;近亲结婚1例;有家族史7例;12例行肌电图检查提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3例行腓肠肌肌肉活检提示神经源性肌萎缩;5例行基因检查,4例为SMN1基因第7、8外显子纯合缺失,1例为SMN1基因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死亡9例,均死于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结论新生儿SMA以SMA-1型或SMA-0型为主,起病时间早,主要表现为肌无力、原始反射减弱、哭声减弱,肌电图、肌肉活检、基因检查可明确诊断。基因检查是金标准,多为SMN1基因第7或第7、8外显子纯合缺失,预后不良,多在6个月内死于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对疑似患儿,应尽早行基因检查,有家族史者应在孕期行基因检查明确,减少SMA患儿出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对性护理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一组实施针对性护理(针对性组),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常规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比较示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针对性组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示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针对性组的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临床对心律失常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其预后、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性护理对中年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1年9月-2022年2月收入的中年脑卒中患者中随机抽取7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两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比综合护理满意率:观察组综合满意36例(94.74%),对照组综合满意29例(76.32%),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临床指标有显著改善,负面情绪和疼痛感得到显著降低,结果优于对照组,指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帮助中年脑卒中患者调节情绪,临床综合护理效果好,患者满意率高,可推广。
简介:摘要IgG4相关疾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IgG4相关性咽喉疾病发病率低,多为个案报道,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此极易漏诊、误诊,但明确诊断后疗效佳。近年临床工作者对该病诊疗逐步有了新的认识,本文旨在对本病诊疗现状及最新研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