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安全是文化,文化引领安全。认真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从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责任落实、规范教育培训、严肃奖惩考核等方面常抓不懈,确立安全理念体系,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导向、凝聚、激励、辐射同化功能,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和“以人为本”理念贯彻到实处,企业才能切实做到“三管三必须”,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保证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药物中毒的临床特点,为急诊中毒患者的诊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197例急性药物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服药时间、就诊时间、药物种类、药物毒检浓度、伴随症状、住院时长、治疗方式、液体复苏、患者转归及预后)。纳入标准:年龄≥14周岁,符合急诊急性中毒标准;排除标准:年龄<14周岁;临床资料不完整;农药中毒;急性有害气体中毒;其他非药物中毒患者。根据患者出院时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临床特征、药物相关资料、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结果纳入的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年龄为(38.9±20.4)岁,以青年患者居多,占比68.0%(134例),伴随症状以意识障碍106例、头晕56例、乏力38例、恶心呕吐42例常见。药物相关资料:就诊时间为7.17±0.89 h(0.5~96 h),服药种类分布以镇静安眠药105例(53.2%)、抗精神病药物73例(37.1%)、抗生素17例(8.6%)、解热镇痛药20例(10.2%)常见。临床资料分析:存活组患者入室GCS评分(12.47±3.05)高于死亡组(7.60±4.43),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在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心肌肌钙蛋白I、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高于存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与转归:治愈187例,死亡10例,接受洗胃治疗159例,血液净化治疗23例,对134例进行毒检患者治疗前后的毒物浓度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浓度均较前明显下降,其中艾司唑仑、佐匹克隆、西酞普兰、劳拉西泮、喹硫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急性药物中毒以镇静安眠药、抗精神病药、解热镇痛药为主,临床上开展毒化实验室检查对指导患者治疗有指导意义,对于常见的急性药物中毒建立规范的监测系统和诊疗路径是未来的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梳理口腔癌患者术后吞咽障碍的相关文献,客观全面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路径及进展,为口腔癌患者术后护理及吞咽障碍的管理提供指导。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期刊为数据来源,纳入1991—2019年发表的与口腔癌术后吞咽障碍相关的文献,采用Excel和Citespace 5.5.R2版软件对年份、国家和关键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以所有年份搜索,并经过Citespace去重,最终得到1991—2019年的659篇文献。口腔癌患者术后吞咽障碍研究始于1991年,1999年的年发文量突破10篇;1999—2006年发文量略有增长;自2007年起,研究总体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美国在该研究领域的核心地位。根据关键词聚类分析并浏览对应文献,可以将该领域的研究分为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吞咽障碍的评估方法、吞咽障碍的并发症和吞咽障碍的管理4个方面。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包括肿瘤的发病部位、分期和治疗方式;吞咽障碍的评估方法包括仪器评估、临床评估、床旁初筛工具和主观评估量表。吞咽障碍可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误吸或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及脱水。吞咽障碍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病因疗法和补偿技术,治疗开始的时间为术后第9天~9年。结论口腔癌术后吞咽障碍相关研究受到各国学者持续关注,但早期吞咽功能的研究尚缺乏,尤其是护理相关研究,今后应注重开发适合护理人员使用的吞咽障碍评估工具,以早期识别患者吞咽障碍风险并给予预防性功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