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专业口腔护理培训在根管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接受根管治疗的患者,本次实验在2019年5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9月,实验对象人数为70例。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为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对照组患者根管治疗中护理人员接受常规培训,实验组患者根管治疗中护理人员接受专业口腔护理培训,对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满意度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64.4±8.7)分钟及(82.7±8.6)分钟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长,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97.14%及74.29%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满意度,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在根管治疗过程中专业口腔护理培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在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作用较为突出。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抗肿瘤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规律和特点,分析患者对抗肿瘤药发生不良反应的人群分布、用药途径等具体内容,以更好的提示患者提高健康用药知识,以便对以后的临床应用提高合理的用药参考。方法对2014年收集的164例患者在使用抗肿瘤药物的过程中所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运用Excel软件等工具,对患者的具体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用药途径等。结果通过具体的研究发现,在使用抗肿瘤药物过程中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以中老年为多,并且大多会表现为对患者消化系统的损害。结论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分析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对患者使用抗肿瘤药物使用的监测管理,促进患者合理使用药物,以便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卒中属于高风险疾病之一。多年来,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研究聚焦于对卒中的影响,结果表明miRNA在卒中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了miRNA与卒中的相关文章,总结了miRNA在卒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及其在病理生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具体阐述了氧化应激、凋亡、炎性反应及血管生成4个方面的作用。
简介:摘要卒中属于高风险疾病之一。多年来,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研究聚焦于对卒中的影响,结果表明miRNA在卒中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了miRNA与卒中的相关文章,总结了miRNA在卒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及其在病理生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具体阐述了氧化应激、凋亡、炎性反应及血管生成4个方面的作用。
简介:摘要环状RNA(circRNA)是由前体mRNA反向剪接形成的具有封闭结构的环状分子,可充当微小RNA(miRNA)"海绵",与蛋白质、RNA结合形成复合物,发挥调控宿主基因表达、蛋白翻译的功能,在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多种眼科疾病中均存在特异性circRNA的异常表达,其通过"海绵"作用调控靶基因表达可引起多种眼部细胞功能异常,导致新生血管形成、血管渗漏、炎症反应、视网膜神经退行性变、晶状体混浊、肿瘤生长等病理改变,在眼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circRNA在眼科疾病中的表达特点及其在眼病病理过程中介导的基因调控网络进行综述,探讨circRNA作为眼科疾病生物标志物及新型治疗靶点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能量体外震波(ESW)对糖尿病大鼠皮肤切割伤愈合强度的影响并探讨其在切口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购自中国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糖尿组对照组和ESW治疗组,每组各12只。糖尿对照组和ESW治疗组使用链脲佐菌素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3周后于各组大鼠背部制作切割伤模型。ESW治疗组在伤后1、3、5 d行ESW治疗,糖尿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仅涂抹耦合液,未行ESW治疗。伤后7 d和14 d收集标本,万能材料测试仪测量切口愈合强度,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染色观察组织愈合,并检测切口组织内羟脯氨酸含量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One-way ANOVA检测。结果在伤后7 d和14 d,ESW组切口的愈合强度明显高于糖尿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2±0.80) N比(2.38±0.67) N,F=1.602,t=-9.078,P<0.05;(12.80±2.49) N比(6.11±0.89) N,F=17.410,t=-7.289,P<0.05];ESW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糖尿病对照组[(15.66±1.89) mg/g比(8.60±1.79) mg/g,F=0.018,t=-6.639,P<0.05;(22.46±3.21) mg/g比(11.69±2.26) mg/g,F=0.082,t=-5.928,P<0.05];TGF-β1阳性表达主要位于切口的成纤维细胞内,并且在伤后7 d和14 d ESW治疗组TGF-β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糖尿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2±0.05比0.14±0.02,F=2.901,t=-15.294,P<0.05;0.36±0.02比0.20±0.01,F=2.447,t=-14.482,P<0.05)。结论低能量ESW可以增加糖尿病皮肤切割伤的愈合强度,这与ESW上调成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进而增加切口内的胶原合成有关。
简介: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吉林省蛟河市2016年7月25-26日强降雨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冷涡不断东移,副高南退,500hPa槽持续变深,槽前正相对涡度对吉林省蛟河市造成影响,850hPa有低空急流与东北-西南走向暖式切变,受高空正涡度、低层切变辐合、急流风速区及地面气旋共同配置影响,促进蛟河市强降雨天气发生。水汽通量大值区分布和蛟河市强降雨天气过程保持良好对应。降水前后低层存在较强上升运动,高层垂直涡度耦合显著。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配置利于强降雨天气发生发展。降水天气出现时,蛟河市假相当位温(θse)值很大,说明降水天气发生是具备较好不稳定能量及水汽条件,为此次蛟河市强降雨天气形成给予充分的条件。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温经散寒汤在治疗虚寒性痛经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共计虚寒性痛经60例患者,研究年限在2019年7月至2021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淮南市2016年2—4月外环境标本中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特征。方法选取H9N2亚型荧光PCR检测核酸阳性标本(Ct值≤30),经鸡胚分离培养提取RNA,扩增8个基因节段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分析淮南株各基因节段分子特征,构建进化树进化分析。结果淮南市外环境2株H9N2禽流感毒株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基因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基因与A/Anhui-Lujiang/39/2018/H9N2人源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2%~98.3%/97.2%~94.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9%~98.8%/99.2%~98.6%,其余6个内源基因与A/Anhui/1/2013/H7N9、A/Anhui/33163/2016/H5N6高度同源;基因进化分析显示,2016年淮南市2株H9N2亚型禽流感毒株为G57基因型,淮南市2株H7N9分离株、安徽人感染A/Anhui/1/2013/H7N9和A/Anhui/33163/2016/H5N6内源基因均为G57-like基因型;HA蛋白受体结合域氨基酸S132D、K138T、T189D、V/A190T、Q226L变异,NA茎区缺失了"TEI"序列,H274Y、R292K、N294S耐药位点未发生变异,PA基因I550L,PB1基因I368V,PB2基因I504V,NS1基因P42S,M1基因N30D、T215A,M2基因耐药S31N位点均发生突变。结论淮南市活禽市场H9N2病毒与人感染H9N2安徽株A/Anhui-Lujiang/39/2018/H9N2高度同源,处于同一进化分支,均为G57基因型,可提供内源基因与人感染H7N9、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重组;HA受体结合域氨基酸位点、NA茎区缺失序列、聚合酶活性增加,均加强病毒感染人类的能力,M2离子通道抑制剂(金刚烷烃类)耐药,NA抑制剂(磷酸奥司他韦)仍为敏感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淮南市2016年度外环境标本中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特征。方法采集活禽市场禽类粪便、笼具、台面或砧板、脱毛机、禽类饮水、污水等标本,选取H7N9、H9亚型PCR检测阳性标本(Ct值≤30),鸡胚分离培养后提取RNA,扩增8个基因节段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分子特征与进化分析。结果2016年150份淮南市外环境标本检出H7N9亚型46份、H9亚型71份、H5亚型38份;2份H7N9亚型分离成功。基因进化分析显示,淮南市2株H7N9禽流感毒株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基因均处于长三角分支内,其余6个内部基因无明显地域分布聚类;HA氨基酸受体位点出现G186V、Q226L位点变异,NA茎区缺失了"QISNT"序列,R294K、E119V耐药位点没有发生突变;聚合酶发生PA基因I550L,PB1基因I368V,PB2基因I504V突变;NS1基因出现增强致病力的位点N205S、P42S改变;耐药相关位点出现M1基因N30D、T215A,M2基因S31N突变。结论2016年淮南市活禽市场禽流感病毒高度流行,H7N9亚型感染人类的能力有所增强,M2离子通道抑制剂耐药,NA抑制剂仍为敏感有效药物。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心肌梗死患者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 纳入实验的96例研究对象均为心肌梗死患者,入组时间为2019年5月-2021年5月,分组方式以电脑等量随机方式开展,分别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实验组,n=48)及常规护理(对照组,n=48)开展临床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探讨。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均显著更高,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相较于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在心肌梗死患者当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