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维生素D缺乏症(Vitamin D deficiency,VDD)与儿童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VDD对其发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Medline、EBSCO host、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系统性检索维生素D与危重症儿童的观察性队列研究,根据Newcastle-Ottawa scale文献质量评估标准评估文献质量,采用统一的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诊断标准和临床指标,分别提取25(OH)-D浓度及与脓毒性休克的相关数据,综合分析两种不同VDD与儿童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关系。结果共检索到658篇文献,最终纳入文献8篇,包括1 367例危重症患儿。系统评价结果显示,重度VDD患儿发生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风险性明显上升,合并RR值分别为1.71(95%CI1.11~2.63,P=0.01)和2.05(95%CI1.35~3.10,P<0.001),显著高于VDD患儿相应的发病率;此外与非重度VDD患儿相比,重度VDD的cv-SOFA评分明显增加(RR0.68,95%CI0.45~0.91,P<0.001)。VDD与重度VDD患儿均未在脓毒症病死率及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时间方面表现出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危重症儿童中,重度VDD与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合并重度VDD可使脓毒症患儿的cv-SOFA评分显著上升,明显优于VDD标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脓毒症儿童肠道菌群特征及益生菌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收住我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的脓毒症患儿34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予以常规治疗(常规组,A组,n=17),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益生菌辅助治疗(益生菌组,B组,n=17),同时选取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C组)。入组24 h内记录所有脓毒症患儿的一般情况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并于入组后5~7 d,采集患儿的粪便样本,同期留取健康患儿粪便样本,运用高通量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肠道菌群检测,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预测肠道菌群功能,比较组间差异。结果α多样性指数及β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两组脓毒症患儿肠道菌群的丰度均较健康儿童明显下降,同时菌群的个体差异也呈加大趋势,但是服用益生菌后,上述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在菌门水平上,常规治疗组的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比例最低,变形菌门的数量明显增加(P<0.05);在菌属水平上,肠球菌成为常规治疗组中的优势菌种,而在益生菌组中双歧杆菌、普氏粪杆菌及丹毒丝菌、扭链胃球菌的比例明显提高(P<0.05);益生菌组与常规组相比,两者在线粒体合成、外泌体、mRNA转录降解及半胱氨酸代谢等通路的丰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脓毒症儿童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下降,结构稳定性差,同时拟杆菌减少伴变形杆菌增多,而添加益生菌辅助治疗后可增加患儿双歧杆菌及普氏粪杆菌等有益菌的比例,减少肠球菌等机会致病菌的数量,其差异性代谢通路可能与益生菌的作用机制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维生素D缺乏症(Vitamin D deficiency,VDD)与儿童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VDD对其发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Medline、EBSCO host、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系统性检索维生素D与危重症儿童的观察性队列研究,根据Newcastle-Ottawa scale文献质量评估标准评估文献质量,采用统一的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诊断标准和临床指标,分别提取25(OH)-D浓度及与脓毒性休克的相关数据,综合分析两种不同VDD与儿童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关系。结果共检索到658篇文献,最终纳入文献8篇,包括1 367例危重症患儿。系统评价结果显示,重度VDD患儿发生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风险性明显上升,合并RR值分别为1.71(95%CI1.11~2.63,P=0.01)和2.05(95%CI1.35~3.10,P<0.001),显著高于VDD患儿相应的发病率;此外与非重度VDD患儿相比,重度VDD的cv-SOFA评分明显增加(RR0.68,95%CI0.45~0.91,P<0.001)。VDD与重度VDD患儿均未在脓毒症病死率及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时间方面表现出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危重症儿童中,重度VDD与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合并重度VDD可使脓毒症患儿的cv-SOFA评分显著上升,明显优于VDD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