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floordysfunction,PFD)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对社会、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及精神负担。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FPFD的发生成为关注热点。基于此,文章就康复技术对产后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 标签: 盆底康复技术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防治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产后康复治疗干预对于女性产后功能方面的作用。 方法 从 2016 年 3 月到 2017 年 7 月到我院进行生产的产妇中随机选取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使用产后康复治疗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尿失禁、腰骶部疼痛、子宫脱垂的情况。 结果 观察组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明显 ( p<0.05 ), 观察组尿失禁、腰骶部疼痛和子宫脱垂的发生几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明显 ( p<0.05 )。 结论 产后康复护理治疗干预能够帮产女性在产后有效改善功能,促进产妇阴道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 康复治疗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穴位贴敷应用于产后泌乳及产后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已接诊的80例产妇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划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两组中各有40例产妇,对照组行乳房按摩治疗,观察组行穴位贴敷治疗,分析两组的产后泌乳指标和产后康复指标。结果:相较两组,观察组产后泌乳开始时间短于对照组,泌乳量以及血清泌乳素含量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

  • 标签: 穴位贴敷 产后泌乳 产后恢复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时机的个体化产后康复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 6月到 2019年 3月期间内 80例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按照来院康复的产后不同时机分为 :产后 6~8周,产后 2个月 ~6个月,产后 7个月 ~1年和大于产后 1年四组(每组 20人)患者进行个体化康复治疗,分析四组患者的康复效果。 结果:分析四组患者康复前后的肌力、症状、体征的治愈率,据对比结果显示产后6~8周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组。 结论:不同时机的个体化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产后女性的肌力,42天后开始康复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具有普及和推广价值。

  • 标签: 不同时机 个体化盆底康复 产后康复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压迫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接诊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实验组选择子宫压迫缝合术,对照组选择常规的止血方法(宫腔纱布填塞),对比患者止血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止血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实验组患者止血操作时间,填塞物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热和再次出血情况明显比对照组短,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选择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能够改善出血情况,降低再次出血的时间和术后发热现象。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子宫压迫缝合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流产后关爱服务对人流患者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影响。方 法 选取 2018 年 6 月 ~ 2019 年 6 月在我院行人工流产患者 160 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80 例。 对照组人流术后行常规性护理随访 ,观察组人流术后基于微信平台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咨询和集体健康教育,提供避孕知识,指导避方法。结果 人工流产患者术后 6个月 和 12个月随访率、避孕知识掌握均提高,避孕措施选择更加有效, 12个月内非意愿妊娠重复性流产发生率降低 (P. 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流产后关爱延续服务可有效指导人工流产患者术后选择更好的避孕方法,有助于提高生殖健康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细节护理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到2021年7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8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给予细节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手段对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心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律失常 细节护理 心功能
  • 简介:摘要 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医院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包括导医服务、病人情绪安抚、资源配置协调等。在现有模式与制度中,医务社会工作者的通常在病人入院适应困难或医患沟通困难等情况下介入,工作过程则贯穿于患者入院至出院乃至出院后等各个环节。但对于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医院中所能发挥的功能还有较大的发掘空间且值得深入研究。由此,本文将对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医院中的功能展开综述。

  • 标签: 医务社会工作者 医院 功能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伴随吞咽障碍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时间康复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月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共170例,将其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接受时间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在伴随吞咽障碍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时间康复护理方案的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时间康复护理方案 脑梗死后吞咽障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优质护理措施对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效果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时间: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对象:慢阻肺患者共102例,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肺功能指标;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心理状态,确保患者生活质量的可持续提升。

  • 标签: 优质护理 慢阻肺 肺功能指标 自我管理能力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各年龄阶段1型糖尿病(T1DM)患者发生蜜月期的情况,以及蜜月期对各年龄阶段起病患者胰岛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T1DM综合管理门诊规律随访就诊的305例新发T1DM患者。将不同起病年龄患者分为儿童起病组(0~11岁,118例)、青少年起病组(12~18岁,71例)和成人起病组(>18岁,116例)。分析T1DM患者基线和随访过程中收集到的临床资料和各项检测指标,以每3个月随访过程中,混合餐耐受试验出现任一点C肽>300 pmol/L或胰岛素剂量校正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数≤9判断蜜月期起止时间,起病12个月内一直未达到蜜月期标准的患者定义为无蜜月期。蜜月期持续时间比较采用Kaplan-Meier、Log-rank法进行生存分析,起病4年内重复测量的随访C肽数据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305例T1DM患者中共有202例出现蜜月期,蜜月期发生率为66.2%。青少年起病组、儿童起病组和成人起病组中的蜜月期发生率逐渐降低,分别为87.3%(62/71)、61.0%(72/118)和58.6%(68/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内比较儿童起病组与成年起病组患者间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9)。儿童起病组、青少年起病组和成年起病组的蜜月期持续时间分别为7.1(5.1,13.2)、13.6(7.3,23.4)和10.3(6.5,16.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年内C肽分析显示,无蜜月期患者中,成人起病组2 h C肽低于儿童起病组(P=0.029),空腹C肽两组差异无统计意义(P=0.520);而在有蜜月期患者中,成人起病组空腹C肽和2 h C肽均明显高于儿童起病组(P值分别为0.018和0.002)。结论青少年起病患者蜜月期发生率比成年和儿童起病患者更高,儿童起病患者蜜月期持续时间更短。蜜月期是成年起病患者保留胰岛功能的有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1型 蜜月期 年龄 胰岛功能 C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足三里”穴位注射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脾胃病区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在进行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新斯的明肌肉注射,试验组采取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比较两组患者肠鸣音首次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患者肠鸣音首次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三里”穴位注射法可缩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鸣音首次出现时间,减少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穴位注射 重症急性胰腺炎 子午流注 胃肠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足三里”穴位注射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脾胃病区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在进行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新斯的明肌肉注射,试验组采取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比较两组患者肠鸣音首次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患者肠鸣音首次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三里”穴位注射法可促进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穴位注射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胃肠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早期治疗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确诊的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对病患实施分组治疗,45例未进行干预治疗的为A组,45例采用左甲状腺素钠进行早期治疗的为B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A组患者各种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5.56%,明显高于B组的8.89%;A组的妊娠结局不良率为80.00%,明显高于B组的4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早期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妊娠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早期治疗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应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肺功能和疗效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5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按照病例建立的先后顺序予以分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肺部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护理介入后,观察组肺部功能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肺部功能,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儿支气管肺炎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 护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躯干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60.28±12.45)岁;观察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60.71±12.52)岁。两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躯干稳定性训练,观察组给予rTMS联合躯干稳定性训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采用感觉统和测试(SOT)、运动控制测试(MCT)、Brunel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平衡功能,采用步态分析仪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功能。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及四格表χ2检验。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9.13±1.72)分比(12.36±2.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3,P<0.001)。治疗后两组SOT、BBS评分升高,MCT评分降低,且观察组的SOT、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72±6.96)分比(70.26±7.63)分、(47.29±4.95)分比(39.64±4.65)分],MCT评分低于对照组[(113.42±4.01)分比(131.28±6.7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76、8.102、16.357,均P<0.001)。治疗后两组步行速度、患侧步幅、患侧下肢摆动百分比、患侧髋关节关节活动范围(ROM)、膝关节ROM、踝关节ROM均明显升高,患侧下肢支撑期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步行速度、患侧步幅、患侧下肢摆动百分比、患侧髋关节ROM、膝关节ROM、踝关节RO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侧下肢支撑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rTMS联合躯干稳定性训练能够明显改善的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躯干稳定性训练 脑卒中偏瘫 神经功能 步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