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内改良Overlap法在腹腔镜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行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Siewert Ⅱ型AEG根治术、且吻合方式为胸腔内改良Overlap法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胸腔内改良Overlap食管空肠吻合术步骤如下:(1)Roux-en-Y肠袢制作;(2)Overlap吻合空肠端腹腔外预处理;(3)Overlap吻合食管端腹腔内预处理;(4)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5)检查吻合口,关闭共同开口;(6)胸腔主操作孔置入胸腔引流管,关闭膈肌。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为(327.5±102.0)min,消化道重建时间为50(28~62)min,食管空肠吻合时间为(29.0±7.4)min,术中出血量100(20~150)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4.7±3.7)d,术后住院时间为9(6~73)d。3例(11.1%)患者出现术后Clavien-DindoⅢ级并发症,分别为吻合口漏并脓胸、胸腔积液和胰漏各1例,经穿刺引流、抗感染等治疗后好转。结论胸腔内改良Overlap法在腹腔镜SiewertⅡ型AEG根治术中安全可行。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SiewertⅡ型 腹腔镜手术 胸腔内改良Overlap法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矢量分析法比较角膜地形图引导的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微透镜取出术(SMILE)矫治散光的精准性和稳定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0年1月—7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行FS-LASIK或SMILE手术的近视性散光患者120例214眼,按照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FS-LASIK组58例105眼和SMILE组62例109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对术眼进行视力、屈光度、眼压及角膜地形图检查,比较各组散光矢量分析结果,包括目标散光矢量(TIA)、术后3个月手术引起的散光矢量(SIA)、误差幅度(ME)、误差角度绝对值(|AE|)、差异矢量绝对值(|DV|)、矫正指数(CI)和成功指数(IOS)。结果术后3个月,FS-LASIK组术眼无散光11眼,占10.5%,顺规性散光23眼,占21.9%,逆规性散光和斜轴散光共71眼,占67.6%;SMILE组无散光35眼,占32.1%,顺规性散光58眼,占53.2%,逆规性散光和斜轴散光共16眼,占14.7%;2个组间术后不同散光轴向眼数占比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8.20,P<0.05)。术后3个月SMILE组术眼SIA、|AE|、|DV|、CI和IOS均小于FS-LASI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S-LASIK组术眼ME为-0.20(-0.37,0.00)D,散光轻度过矫,SMILE组为0.20(0.00,0.25)D,散光轻度欠矫。FS-LASIK组术后不同时间点M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LE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等效球镜度(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术后不同时间点其余散光矢量分析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S-LASIK和SMILE对散光均有良好的矫治效果。FS-LASIK术后散光呈轻度过矫状态,而SMILE术后散光呈轻度欠矫状态。SMILE术后轴向误差更小,术后3个月内SE稳定性更好。

  • 标签: 近视 散光 矢量分析 准分子激光 飞秒激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标准化的矢量分析法观察和比较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正混合散光和远视散光的精准性和稳定性。方法: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接受FS-LASIK矫正散光的患者41例(62眼),其中混合散光组21例(30眼),远视散光组20例(32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术眼进行视力、验光、裂隙灯显微镜、眼压及角膜地形图等检查。采用标准化的散光矢量分析法和报告屈光手术散光结果的国际标准图表对手术指标进行评价,包括等效球镜度(SE)、目标散光矢量(TIA)、手术引起的散光矢量(SIA)、误差的幅度(ME)、误差角度的绝对值(|AE|)、差异矢量的绝对值(|DV|)、矫正指数(CI)、成功指数(IOS)等指标。组间ME、|AE|、|DV|、CI、IOS和SE差异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组间不同时间点|AE|、|DV|、ME、SE之间差异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时,混合散光组的|AE|和SE小于远视散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P=0.043;Z=-2.77,P=0.006);混合散光组的ME为负值,CI值大于1,远视散光组的ME为正值,CI值小于1,组间ME和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3,P<0.001;Z=-4.28,P<0.001);组间|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混合散光组术后6个月内各时间点|AE|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V|、ME、SE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98,P=0.001;H=10.54,P=0.014;H=10.90,P=0.012)。远视散光组术后6个月内各时间点|AE|、|DV|、ME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11,P=0.018)。结论:术后6个月内,FS-LASIK矫正混合散光的精准性优于远视散光,矫正远视散光的稳定性优于混合散光,矫正混合散光时有过矫倾向,矫正远视散光时有欠矫倾向。

  • 标签: 散光 远视 矢量分析 准分子激光 飞秒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并分析影响结直肠腺癌患者预后的铁死亡相关基因(FRG)。方法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RNA测序数据,共545例结直肠腺癌患者临床信息,602例数据集。从FerrDb数据库下载FRG基因集。取FRG基因集与TCGA数据库基因集交集,得到FRG表达数据集。使用R软件筛选结直肠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差异表达FRG和预后相关基因,获得影响结直肠腺癌预后的FRG。通过在线蛋白互作网络工具分析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及蛋白质表达的相关性。使用LASSO回归分析构建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预后风险模型,计算TCGA数据库509例结直肠腺癌样本的风险值,以中位风险值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中位风险值)、低风险组(<中位风险值),并绘制生存曲线。绘制依据FRG预后模型的风险值预测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因素。基于基因本体(GO)数据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与结直肠腺癌预后相关的FRG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数据库中545例患者临床信息,602个数据集中,通过比较发现199个在结直肠腺癌中差异表达的FRG,28个预后相关的FRG,取交集后发现21个影响结直肠腺癌患者预后的FRG。DUOX2、NOX4、NOX1、DDIT3、JDP2、ATP6V1G2、ULK1、ATG3与WIPI1基因间可能有相关性;NOX4、NOX5、PLIN4和ATP6V1G2基因表达呈正相关,ULK1与MAPK1、MYB、FANCD2、ATG3、ATP5MC3基因表达呈负相关。使用LASSO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15个FRG(ATP5MC3、NOX4、NOX5、ALOX12B、ATG3、WIPI1、MAPK1、MYB、AKR1C1、DDIT3、JDP2、ATP6V1G2、DRD4、SLC2A3、PLIN4),构建风险模型,风险值=NOX4×0.139-ATP5M3×0.108+NOX5×1.486+ALOX12B×0.475-ATG3×0.030-WIPI1×0.170-MAPK1×0.271-MYB×0.063+AKR1C1×0.021+DDIT3×0.186+JDP2×0.292+ATP6V1G2×0.777+ DRD4×0.294+SLC2A3×0.059+PLIN4×0.113。高风险组患者总生存较低风险组差(P<0.001),低风险组5年总生存率为76.8%,高风险组5年总生存率为48.2%。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和风险值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预后相关FRG构建的风险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患者5年总生存率(曲线下面积0.728)。高、低风险组患者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与细胞外基质组成和细胞外结构构成、局部黏附等基因通路有关。结论依据筛选的FRG构建的预后风险模型可较好评估结直肠腺癌患者预后,这些FRG有望成为结直肠腺癌预后相关新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腺癌 计算生物学 铁死亡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将探讨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需要大量输血的15例患者病例,经判定符合研究标准后纳入本次研究,患者年龄跨度20-70岁,均数(45.37±3.68)岁;男性共9例,占比(60.00%)、女性共6例,占比(40.00%);患者输血量均超过1600ml,或1小时内患者输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50%,输血速度>1.5ml/(kg·min)。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血型等常规术前检查。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对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相关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待手术时间明确后,患者、患者家属、医务人员均需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为了防止输血期间患者有应激反应出现,需要在术前将血液复温处理。结果:输血前: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为(4.84±0.46)g/L、血小板水平值(176.33±61.56)×109/L;输血后: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为(2.09±0.90)g/L、血小板水平值(82.03±25.66)×109/L;大量输血前后各项水平值差异明显,输血后水平值偏低,P<0.05,即检验有意义。统计患者抗凝血功能障碍、低温症、枸橼酸中毒、高血钾、呼吸功能不全及携氧功能障碍发生率,统计结果分别为:1(6.67%)、2(13.33%)、1(6.67%)、1(6.67%)、2(13.33%)、2(13.33%)。结论:患者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经大量输血后变化明显,会影响到凝血功能,导致不同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所以,为了使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安全性得到保障,应减少大量输血的可能性。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 大量输血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循证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挑选了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过程中在本院进行诊疗的40例重症监护病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各20例。对对照组病人施加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病人选取循证护理方案,观察两组病人的下肢DVT出现情况、凝血功能指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水平,并开展对比。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下肢DvT发生率(5%)显著小于对照组病人(35.00%)(P

  • 标签: 循证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