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向肠腔内突出结肠憩室,形态上类似肠息肉,易被误诊而切除,导致术后医源性肠穿孔、感染等不良事件。本文报道了1例拟行新型冷切除术治疗"肠息肉"病例,术中黏膜下注射含亚甲蓝溶液后抬举不良且无明显界线,继续注射后病灶处内镜下表现异常,最终诊断为"息肉样"肠憩室,从而避免了误切。

  • 标签: 结肠内窥镜 肠息肉 肠憩室 冷切除术 黏膜下注射
  • 简介:摘要近年来,消化内镜技术模拟培训价值已经被广泛认可,目前已有的内镜模拟培训模型可分为机械模拟模型、活体动物模拟模型、复合动物模拟模型、虚拟现实模拟模型等。为了展现目前各种内镜模拟培训模型不同及优缺点,本文对已有的消化内镜技术模拟培训研究及应用现状作综述。

  • 标签: 模拟训练 消化系统 培训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复合分光染色技术(compound band imaging, CBI)与普通内镜检查对结肠息肉检出率影响。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2019年1月—2019年7月行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CBI组(在CBI模式下进行结肠镜检查)和白光组(进行常规结肠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息肉检出率。结果最终入组307例患者。CBI组患者结肠息肉总体检出率为44.2%(69/156),高于白光组30.5%(46/151)(χ2=6.208,P=0.013)。CBI组共检出息肉191枚,白光组共检出98枚,其中平坦型息肉(101枚比42枚)、非肿瘤性息肉(116枚比50枚)、直径≤5 mm息肉(99枚比41枚)、隆起型息肉(90枚比56枚)检出数量CBI组多于白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性息肉(75枚比48枚)、直径>5 mm息肉(92枚比57枚)检出数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I可提高结肠息肉检出率,尤其微小息肉和平坦型息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肠息肉 复合分光染色内镜 息肉检出率
  • 简介:摘要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组、p38MAP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干预组。结果显示,干预组大鼠胰腺病理损伤较ANP组显著减轻,p38MAPK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调,TNF-α表达也显著下调。表明p38MAPK在ANP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其表达可有效改善ANP严重程度。

  • 标签: p38mapk信号通路 重症急性胰腺炎 SB20358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纳米炭标记法在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前定位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经活检病理诊断为直肠癌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镜超声标记组(A组)、结肠镜标记组(B组)与无标记对照组(C组)。记录肠镜下标记时肠腔内染料漏渗率、不良反应情况,腹腔镜术中观察被标记直肠浆膜黑染情况。记录术中寻找病灶时间、总手术时间、切除肠段长度、切缘距肿瘤距离、手术保肛率,比较术后病理结果。结果A组内镜超声发现2例肿瘤肛侧可疑壁内扩散,扩散长度分别为0.42 cm和0.71 cm,显微镜下观察扩散长度分别为0.36 cm和0.64 cm;B组病理检查发现1例肿瘤肛侧壁内扩散,显微镜下观察扩散长度为0.53 cm;C组病理检查发现3例肿瘤肛侧壁内扩散,显微镜下观察扩散长度分别为0.43 cm、0.36 cm和0.28 cm。被标记者术中均易在直肠浆膜面发现黑染标记点,B组3例腹膜表面和肠系膜存在散在斑点状黑染。3组间数据对比如下:(1)术中寻找病灶时间:A组、B组均明显小于C组[(1.29±0.87)min、(1.31±0.63)min比(15.3±10.50)min,P均<0.05];(2)总手术时间:A组、B组均明显小于C组[(176.12±27.64)min、(175.67±26.48)min比(198.65±38.67)min,P均<0.05];(3)肠段切除长度:A组、B组均明显小于C组[(11.81±5.76)cm、(12.31±3.94)cm比(15.24±4.12)cm,P均<0.05];(4)切缘距肿瘤距离:A组、B组均明显小于C组[(3.61±1.26)cm、(4.57±1.58)cm比(6.13±2.47)cm,P均<0.05];(5)A组、B组、C组保肛率分别为65.0%(13/20)、60.0%(12/20)、40.0%(8/2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标本切缘均未发现肿瘤细胞残留。结论在腹腔镜直肠癌术前,进行内镜下纳米炭注射标记,可减少术中不必要肠段切除、缩短手术时间。而内镜超声引导下纳米炭标记更能直接了解肿瘤有无向肛侧壁内扩散,为直肠癌肛侧手术切端定位提供更精确依据。

  • 标签: 直肠肿瘤 染色与标记 超声检查 纳米技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标记纳米碳在进展期结直肠癌治疗中应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18岁首次发现并且肠镜及活检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患者;(2)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前TNM分期为T3或N1以上)、局部无法切除、M1期同时性转移灶可切除并同意行新辅助治疗患者;(3)进展期结直肠癌(T3或N1以上分期)、同时性转移灶不可切除或不同意行外科手术而选择放化疗患者。排除既往腹部外科手术史和放化疗史者、急需手术或内镜支架置入治疗者以及严重过敏体质者。根据以上标准,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消化内科确诊为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共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纳米碳标记组和非标记组。纳米碳标记组均于放化疗前1~7 d内进行标记,病灶标记点位置:(1)若肠镜能顺利通过者,在肿瘤口侧、肛侧旁开1 cm处分别予相对两侧肠壁注射4个点;(2)若肠腔严重狭窄、肠镜无法通过者,仅在距肿瘤肛侧1 cm处予四象限行4个点注射。每个注射点注射0.1 ml纳米碳原液,并依据病灶纳米碳黑染范围测量病灶大小。放化疗治疗8周后评估患者疗效,经评估为可行外科手术患者于放化疗结束后6周手术,比较两组术中探查病灶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远端切缘距病灶长度、保肛率、首次切缘阳性率等术中和术后情况。经评估为无手术指征患者中,放化疗有效者继续原方案化疗,治疗无效则更换化疗方案,半年后最终评估疗效[参照修订版RECIST指南(1.1版)]。结果有3例患者脱落本试验,最终共有11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纳米碳标记组59例,非标记组58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术前放化疗不良反应较轻微,通过对症处理后均能耐受,所有患者未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纳米碳标记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发热、腹痛、腹胀、便血等不适。被标记后肠黏膜均黑染清晰。评估为有手术指征患者共77例,其中纳米碳标记组39例(纳米碳标记组可手术),非标记组38例(非标记组可手术);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手术指征继续放化疗患者共40例,其中纳米标记组20例(纳米碳标记组非手术),非标记组20例(非标记组非手术);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纳米碳标记组可手术术中均能够轻易快速地在直肠浆膜面发现黑染纳米碳标记点,被标记肠段均未发现明显水肿、坏死、脓肿等。与非标记组可手术相比,纳米碳标记组可手术术中探查病灶时间[(3.4±1.4)min比(11.8±3.4)min,t=-14.07,P<0.001]和总手术时间更短[(155.7±44.5)min比(177.2±30.2)min,t=-2.48,P=0.015],术中出血量更少[(101.3±36.7)ml比(120.2±38.2)ml,t=-2.22,P=0.029],远端切缘距病灶长度更短[(3.7±1.0)cm比(4.6±1.7)cm,t=-2.20,P=0.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肛率相对较高[66.7%(16/24)比45.5%(10/22),χ2=2.10,P=0.234],首次切缘阳性率较低[0比4.5%(1/22),χ2=0.62,P=0.480],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肿瘤分化程度及术后病理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评估为无手术指征患者,半年后再次评估放化疗疗效,纳米碳标记组非手术完全缓解(CR)者1例,部分缓解(PR)者8例,疾病稳定(SD)者10例,疾病进展(PD)者1例,疾病好转率45.0%(9/20);非标记组非手术CR者0例,PR者6例,SD者11例,PD者3例,疾病好转率30.0%(6/20);两组疾病好转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14)。结论内镜下注射纳米碳标记法用于结直肠肿瘤定位安全可靠,能够辅助新辅助治疗后行手术时快速探查到病灶,精准地进行切除,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能辅助肠镜精确测量放化疗前后病灶大小,增加评估疗效手段,以指导后续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内镜标记 纳米碳 新辅助治疗 放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