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雨课堂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对国内医学本科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有关雨课堂教学法与传统教学在医学本科教育中应用的教学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9年10月;按照既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个随机对照研究;共3 662名医学本科生。Meta分析结果表明,雨课堂教学组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理论成绩:WMD=8.52,95%CI=7.30~9.74,P<0.001;实践技能成绩:WMD=8.95,95%CI=5.42~12.49,P<0.001)。结论雨课堂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成绩,其应用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并为雨课堂教学法在医学本科课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循证依据。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评价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清 CA125、血红蛋白水平影响。方法:本次的讨论对象为我院妇科 8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在我院治疗时间在 2015年 10月 -2018年 10月 ,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甲睾酮片的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曼月乐的治疗措施,治疗三个月后,比较两组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清CA125和血红蛋白的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 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 70.00%,子宫体积比对照组小,血清 CA125和血红蛋白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 p小于 0.05。结论:对子宫腺肌症的患者采用曼月乐的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清 CA125和血红蛋白的指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宫、腹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治疗输卵管堵塞致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的讨论对象为我院80例输卵管堵塞致不孕症患者,在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镜插管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宫、腹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一年受孕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时间长,但是一年受孕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输卵管堵塞致不孕症患者采用宫、腹腔镜输卵管插管疏通术的治疗手术和住院时间长,但是可以提高患者的一年受孕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D44、CD166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上皮内瘤变(IN)中的表达,明确其在正常肠黏膜及UC-IN中的解剖特征,探讨其病理学意义。方法选取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月UC-IN患者53例[男38例,女15例,年龄(47.95±7.16)岁]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正常肠黏膜组织者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49.05±7.31)岁],采集标本制成组织芯片,以免疫组化法检测CD44、CD166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定位CD44、CD166阳性细胞,统计CD44、CD166染色结果。比较CD44、CD166在UC-IN及正常肠黏膜中的表达,分析不同病灶浸润深度、不同病理分级UC-IN患者CD44、CD166的临床表达。结果53例UC-IN患者CD44阳性细胞沿腺管基底侧呈小灶性弱阳性染色,CD166阳性细胞沿腺管基底侧呈黄色胞浆染色;14例正常肠黏膜组织者CD44均为阴性染色,CD166基本为阴性染色,部分可见腺管基底侧小灶性浅黄色胞浆染色。UC-IN患者CD44、CD16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者(P<0.05)。病灶浸润至浆膜层的UC-IN患者CD44、CD16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病灶浸润至肌层者(均P<0.05)。病理分级为中的UC-IN患者CD44、CD166表达水平低于病理分级为低的UC-IN患者(均P<0.05)。结论CD44、CD166在UC-IN患者中呈高表达,且与病灶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关系密切,通过检测其水平对UC-IN临床诊疗、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有助于分析UC-IN患者病灶恶性病变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粗隆间骨折实行Gamma钉内固定的护理体会。方法针对2007-2008年60例行股骨颈粗隆间骨折手术的患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手术前后护理1.术前引导沟通做好心理护理及安慰。2.做好手术前的各种准备。3.术后密切观察病情,肢体正确姿势的护理。4.术后肢体功能锻炼的指导。5.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结果60例手术患者1-2周下地活动,6-18个月随访,除1例骨折移位,2例复位不理想,1例术后继发股骨颈骨折外其他无一例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效果非常满意。结论对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粗隆间骨折术前、术后患者进行正确合理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踝上弧形截骨治疗内翻型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行踝上弧形截骨治疗的13例内翻型踝关节炎患者资料。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16~65岁,平均47.2岁;采用改良的Takakura分期对关节炎分期:2期3例,3a期4例,3b期6例。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足部功能指数(FF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炎Takakura分期、背伸、跖屈角度及整体活动度(ROM)、胫骨远端关节面正位角(TAS)、胫骨远端关节面侧位角(TLS)及距骨倾斜角(TT)。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9个月(平均17.2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的踝-后足评分[(86.5±8.0)分]、FFI(14.5±1.6)、VAS评分[(1.5±1.0)分]、Takakura分期(2.7±1.3)、ROM(39.4°±8.0°)、TAS(92.4°±6.0°)、TT(3.7°±4.4°)较术前[(68.3±14.4)分、43.7±3.0、(4.2±1.4)分、3.2±0.8、43.3°±7.6°、78.2°±8.3°、7.0°±5.1°]显著改善,背伸角度(10.9°±4.4°)较术前(13.6°±5.1°)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跖屈角度(28.5°±5.2°)、TLS(78.1°±5.3°)与术前(29.7°±4.6°、77.8°±4.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上弧形截骨治疗内翻型踝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疼痛,纠正畸形,改善关节炎进展和功能,但可能会对背伸功能造成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模块式护理干预在鼻内镜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模块式护理。比较两组疼痛评分、焦虑心理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术后3 d,两组疼痛及焦虑心理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疼痛及焦虑心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护理,模块式护理能够有效地减轻鼻内镜术后患者疼痛及焦虑心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胫后肌移位术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所致足下垂及内翻畸形的早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6例腓总神经麻痹性足下垂及内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33~48岁[(39.5±6.0)岁]。左侧4例,右侧2例。患者均行胫后肌移位术,通过异体肌腱移植,将胫后肌止点重建于第四跖骨,纠正足下垂及内翻畸形。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踝关节主动背屈和跖屈的活动度、足内翻和外翻的活动度;60°/s角速度时,踝关节背屈和跖屈的等速力矩峰值、足部冠状面内翻和外翻的等速力矩峰值。末次随访时观察足部的影像学Meary角、跟骨投照角及第四跖骨直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7个月[10(6,15)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主动背屈为6(0,10)°,足外翻为3(0,5)°,较术前[-31(-33,-28)°、-10(-12,-8)°]均显著改善(P<0.05);60°/s角速度的等速力矩峰值,踝关节背屈力矩[(7.7±0.8)Nm]、足外翻力矩[(7.2±0.7)Nm]较术前[(0.0±0.0)Nm、(2.1±0.6)Nm]均显著提高(P<0.01)。影像学检查未见获得性扁平足畸形和第四跖骨止点处形变。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50~73分[(61.3±8.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75~97分[(86.8±7.2)分](P<0.01)。结论改良胫后肌移位术治疗腓总神经损伤后足下垂及内翻畸形,能够增加踝关节背屈和外翻的力矩,改善踝关节活动度,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诱导"突出颈椎间盘自然吸收的情况。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36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保守治疗组和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组( CMEL组)。保守治疗组18例,男7例,女11例;手术治疗组18例,男10例,女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应用PACS软件对突出颈椎间盘体积进行测量分析,以一定指标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分别评估突出颈椎间盘自然吸收(RHNP)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0.23~36.00(17.31±11.19)个月。以5%作为测量误差的标准:保守治疗组与CMEL组突出颈椎间盘的吸收率和吸收比例分别为6.79%±0.66%、36.65%±29.90%及2/18、1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保守治疗组和CMEL组突出颈椎间盘的再突出比率分别为64.91%和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保守治疗组和CMEL组优良比分别为13/18和16/18。结论CMEL术后早期即能广泛"诱导"突出的颈椎间盘发生RHNP,提示CMEL术式可以减少或避免联合一期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术,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从而为CSM治疗提供新的更为合理可靠的策略及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法对提高ICU患者入院24h内营养风险筛查率的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2022年6月1日—12月31日49例ICU住院患者为改进前,2023年6月1日—12月31日45例ICU住院患者为改进后。运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方法,采用二八定律、鱼骨图、三现原则、5W分析法等,分析影响ICU住院患者入院24h内营养风险筛查的根本原因,提出改进方案,并进一步实施,对比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实施前后ICU住院患者入院24h内营养风险筛查率的数据变化情况。 结果: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后,ICU患者入院24h内的营养风险筛查率由原来的36.7%提高到9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结论:运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可提高ICU患者入院24h内营养风险筛查率,使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促进患者疾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