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心血管事件(CV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CVE对患者入院后30 d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山东省和云南省的5家教学医院住院的所有CAP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将入选患者按是否发生CVE分为CVE组和无CVE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入院当天肺炎严重性指数(PSI)/CURB-65评分、血常规、生化检查和影像学资料,以及入院后30 d死亡人数。研究主要终点为住院期间发生急性CVE,次要研究终点为入院后30 d死亡。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CAP患者发生CVE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发生和未发生CVE的CAP患者入院后30 d的累计生存率,生存曲线之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CVE对CAP患者入院后30 d死亡的影响。结果共有3 561例住院CAP患者纳入该研究,其中210例(5.9%)发生了CVE(CVE组),3 351例(94.1%)未发生CVE(无CVE组)。与无CVE组比较,CVE组患者年龄较大(P<0.001),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衰)、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脏病、吸入因素、长期卧床者比例较高(P均<0.001),CURB-65评分3~5分和PSI分级Ⅳ~Ⅴ级者比例较高(P均<0.001)。与无CVE组比较,CVE组患者腋温<36 ℃、呼吸频率≥30次/min、意识改变、血白细胞计数>10×109/L、血红蛋白<100 g/L、血小板>300×109/L、血白蛋白<35 g/L、血尿素氮>7 mmol/L、空腹血糖>11 mmol/L、血C反应蛋白>100 mg/L、血降钙素原≥2 μg/L、动脉血pH值<7.35、动脉血氧合指数≤300 mmHg(1 mmHg=0.133 kPa)以及胸部X线或CT显示多肺叶浸润和胸水者比例较高(P均<0.05),入院后30 d病死率也较高(P<0.001)。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CVE发生率高于无心脑血管基础病的患者[13.9%(150/1 079)比2.4%(60/2 482),χ2=178.737,P<0.001)]。PSI分级Ⅰ/Ⅱ级的患者CVE发生率为1.7%(22/1 273),Ⅲ级的患者为7.8%(40/512),Ⅳ/Ⅴ级的患者为16.9%(72/426),依次升高(χ2=228.350,P<0.001)。CURB-65评分0~1分的患者CVE发生率为3.8%(110/2 924),2分的患者为17.1%(78/457),3~5分的患者为18.9%(14/74),依次升高(χ2=387.154,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5,95%CI 1.02~1.09,P=0.002)、基础疾病为冠心病(HR=1.88,95%CI 1.01~3.51,P=0.048)和慢性心衰(HR=4.25,95%CI 1.89~9.52,P<0.001)、PSI分级(HR=1.66,95%CI 1.50~2.62,P=0.029)以及血降钙素原≥ 2 μg/L(HR=3.72,95%CI 1.60~8.66,P=0.002)是CAP患者发生CVE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发生CVE的CAP患者入院后累计30 d生存率低于未发生CVE的CAP患者(P<0.001)。校正了年龄、性别、基础疾病、CURB-65评分和PSI分级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CVE增加CAP患者入院后30 d死亡风险(HR=6.05,95%CI 3.11~11.76,P<0.001)。结论虽然CVE在我国CAP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不高,但在重症肺炎和原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中则较为常见。年龄、心血管基础疾病和PSI分级以及血降钙素原是住院CAP患者发生CVE的重要危险因素。CVE可增加CAP住院患者30 d死亡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CIS患者207例,均接受溶栓治疗,根据溶栓后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发生HT,42例)与对照组(未发生HT,16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I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溶栓后发生HT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T组≥80岁、有心房颤动病史、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20分、大面积脑梗死、CT显示脑白质疏松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HT组行溶栓24 h内抗血小板治疗者比例(76.19%,32/42)低于对照组(89.70%,148/165),P<0.05。两组其余因素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心房颤动病史(OR=1.81,P=0.004)、NIHSS评分≥20分(OR=3.11,P=0.001)、大面积脑梗死(OR=2.56,P=0.022)、CT显示脑白质疏松(OR=1.40,P=0.006)是老年CIS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溶栓24 h内抗血小板治疗(OR=0.39,P=0.012)是保护性因素。结论老年CIS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包括心房颤动、NIHSS评分≥20分、大面积脑梗死、CT显示脑白质疏松,对于此类患者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把握抗血小板治疗的时机,以降低出血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护理管理预防胆囊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疾病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给予护理安全管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纤维蛋白原(Fbg)等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术后DVT发生率;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APTT以及PT均明显升高,Fb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胆囊术后患者DVT发生率,改善凝血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的广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全程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和效果。方法病例选取的是我院2012年7月—2014年2月这段期间内接受诊断、治疗的哮喘患儿,从中选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入院顺序进行1至100号的编号,由患儿或者家属抽取,奇数是对照组,偶数归于观察组,都是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显效25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的数据存在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哮喘症状,可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与效果,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方法: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选取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接受新型药物治疗,而对照组接受传统药物治疗。通过记录患者的药物依从性、血压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药物治疗依从性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患者更加积极地按时服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降低,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低。结论:新型药物治疗在提高高血压患者药物依从性和降低血压水平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中,应考虑采用新型药物,并重视患者的药物依从性,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正念认知治疗(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改善抑郁障碍的效果,并探索对患者早期适应不良图式(EMSs)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纳入抑郁障碍患者60例,开展为期8周的MBCT治疗,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第4周后和干预第8周后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五因素正念量表(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FFMQ)、Young图式问卷-短版(Young schema questionnaire-short form,YSQ-SF)评估。使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三个时间点量表评分,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抑郁焦虑症状改善程度与正念水平、图式变化的关系。结果HAMD-17、HAMA、FFMQ总分在基线[(15.4±5.0)分、(21.0±9.6)分、(115.8±11.7)分]、干预4周末[(11.4±6.7)分、(15.9±10.1)分、(121.9±14.2)分]和干预8周末[(11.0±6.2)分、(15.4±8.7)分、(122.6±15.5)分]三个时间点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22,20.95,14.02,均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治疗4周末和8周末抑郁障碍患者HAMD-17、HAMA总分均较基线下降(均P<0.05),FFMQ总分较基线增加(P<0.05);治疗8周与4周比较,患者HAMD-17、HAMA、FFMQ总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YSQ-SF中的情感剥夺、遗弃/不稳定、失败、脆弱/对伤害或疾病的易感性、纠结/未发展的自我、苛刻的标准/苛求、权利感/优越感分量表分在三个时间点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0~17.11,均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FMQ总分差值与HAMA总分差值呈线性关系(β=-0.363)、情感剥夺量表分差值与HAMD-17总分差值呈线性关系(β=0.292),依赖/无能力和屈从量表分差值与HAMA总分差值呈线性关系(β=0.334、0.278)。结论MBCT可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部分EMSs的改善可能是MBCT改善抑郁障碍的机制。
简介:所谓混合式教学,就是将传统课堂(线下)与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线上)相结合,有效弥补单纯面授课程和单纯网络教学的不足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本文采用调查问卷、师生访谈及材料收集等多种调查方式研究影响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国外汉学研究课程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因素,通过对各因素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该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有限时空局限,极大地扩展了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深度,完善了网络教学的不系统性,使学生真正实行了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实现了理想的师生互动关系.但与此同时,混合式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教师的主动性不强,对该种新型模式理解粗浅,师生对其价值认识不够等.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身心治疗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我们收集了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82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数据,并采用对比法进行分析。其中,一部分患者接受了身心治疗,另一部分接受传统相关治疗。结果:经过对比分析,接受身心治疗的患者表现出较显著的临床改善。他们的消化系统症状减轻,如胃痛、腹泻和消化不良等症状得到缓解。此外,他们的心理状态也有所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减少。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身心治疗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效果。该方法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并促进其心理健康。因此,我们建议将身心治疗纳入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中,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