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品管圈活动对有效应对静脉炎发生的护理。方法 选择 2017年 5~ 9月在我科住院静脉输液患者 114例,将 2017年 2—4月未开展品管圈活动的 5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 2017年 5—9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 5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统计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 23.6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 59.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实施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静脉炎 相关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循证护理法加强对银屑病患者皮肤的护理管理,整体改进护理质量,以便在之后的护理实践过程中,全力守护患者的皮肤健康。方法:将100例确诊为银屑病的住院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和实验组,同一时期开展银屑病的皮肤护理管理工作,利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发现护理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更理想,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更高,远超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方法,它的临床应用,可以大大提升银屑病的皮肤护理质量,可以实现护理管理效果的不断优化,如此一来,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将有更大程度的提高,医院建立良好形象,有着更大的社会影响力,现代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会因此变得异常顺利。

  • 标签: 循证护理 银屑病 皮肤护理管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穴位敷贴联合中医护理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和2022年1月时间节点内的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平均分到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对照组,以及接受穴位敷贴联合中医特色护理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在不同治疗与护理方法影响下,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发生了明显性改变,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SF-36评分也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中医护理能有效改善荨麻疹患者病症,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使用优势。

  • 标签: 穴位敷贴 中医特色护理 慢性荨麻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房护士集体宣教联合手术室专职护士术前访视在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运动医学中心住院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2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将2019年5月收治的10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19年6月收治的104例患者纳入干预组。对照组实施病区常规手术宣教及常规术前访视,干预组实施病房护士集体宣教联合手术室专职护士术前访视。对两组患者术前准备完成度、膝关节镜手术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康复锻炼依从性、访视前及访视后焦虑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的术前准备完成度、康复锻炼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膝关节镜手术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96.1%(100/104),对照组膝关节镜手术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81.7%(85/10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均较访视前下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区集体宣教联合术前访视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能够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提高疾病知识知晓率,增强康复锻炼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关节镜 护理 术前访视 集体宣教 术前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积极心理暗示疗法联合Teach-back健康教育在银屑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40例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例),试验组给予积极心理暗示疗法联合Teach-back健康教育(20例),比较2组负面情绪。结果:试验组护理后负面情绪评分均更低,P<0.05。结论:积极心理暗示疗法联合Teach-back健康教育在银屑病患者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

  • 标签: 积极心理暗示疗法 Teach-back健康教育 银屑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症状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血管重构模式与支架置入术后穿支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行支架置入术且接受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R-MRI)检查的有症状颅内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斑块特征、手术过程及术后并发症等资料,通过HR-MRI观察斑块特征,分析血管重构模式与支架置入术后穿支卒中的相关性。结果共41例患者纳入分析,年龄(60.1±8.8)岁(范围49~77岁),男性31例(75.6%)。其中21例(51.2%)为正性重构,20例(48.8%)为非正性重构;5例(12.2%)术后发生穿支卒中。正性重构组穿支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正性重构组(23.8%对0%;P=0.048)。穿支卒中组正性重构率显著高于非穿支卒中组(100.0%对44.4%;P=0.048)。结论血管正性重构的颅内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更易发生穿支卒中。

  • 标签: 颅内动脉硬化 椎动脉 基底动脉 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卒中 磁共振成像 血管重塑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手术室系统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在降低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中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85例颈椎或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8例,女127例;年龄38~59岁[(47.8±8.5)岁]。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38例实施手术室系统化护理,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系统化评估和管理(观察组);147例实施常规术中护理,仅进行术中的压疮预防护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当天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术后3 d损伤程度及损伤部位、术后当天和3 d损伤面积,其中损伤程度根据美国国家压疮顾问组(NPUAP)发布的新的压力性损伤分期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当天压力性损伤发生率[5.1%(7/138)]低于对照组[12.2%(18/147)](P<0.05)。术后3 d损伤程度Ⅰ期、Ⅱ期、Ⅲ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2.9%(4/138)、2.2%(3/138)、0.0%]也均低于对照组[8.2%(12/147)、3.4%(5/147)、0.6%(1/147)](P<0.05)。术后3 d两组膝部、胸部、面部和髂前上棘发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面部和髂前上棘压力性损伤的总占比为71%(5/7),对照组的总占比为83%(15/18)(P>0.05)。观察组的损伤面积在术后当天和术后3 d分别为(3.2±1.2)cm2和(3.2±1.1)cm2,均小于对照组[(5.1±1.5)cm2、(5.1±1.4)cm2](P<0.01)。结论相比于常规术中护理方法,手术室系统化护理可显著降低或减少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损伤程度和损伤面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手术室 压力性溃疡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