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体重及体重指数(BMI)与各骨骼部位骨密度(BMD)及骨质疏松症(OP)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长沙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10例老年男性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患者腰椎(LS)、左侧髋部[包括股骨颈(FN)、大转子(G.T.)、转子间(InTro)、总体髋部(TH)]的BMD。根据BMI将患者分为三组:超重组(24.0 kg/m2≤BMI<28.0 kg/m2)、肥胖组(BMI≥28.0 kg/m2)、体重正常组(18.5 kg/m2≤BMI<24.0 kg/m2)。分析体重及BMI与各骨骼部位的BMD及OP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髋部各骨骼部位BMD均较体重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体重及BMI分别与髋部各部位BMD呈正相关(r=0.239~0.427,P<0.05)。按体重和BMI的三分位数分组(T1~T3),髋部各骨骼部位BMD均随体重三分位组增加而增加(P<0.05);TH-BMD亦随BMI三分位组增加而增加(P<0.05)。进一步分别以三分位组的最高组(T3)和较高组(T2)为对照组,最低组(T1)为病例组计算LS、FN、TH三部位的OP患病风险比值比(OR)。以体重三分位分组的股骨颈OP患病风险分别增加4.50倍(OR=4.50,95% CI:1.41~14.35)和9.27倍(OR=9.27,95% CI:2.03~42.30);整体髋部OP患病风险分别增加3.25倍(OR=3.25,95% CI:1.10~9.59)和8.50倍(OR=8.50,95% CI:1.85~38.99)。以BMI三分位分组的股骨颈OP患病风险分别增加4.13倍(OR=4.13,95% CI:1.28~13.25)和5.58倍(OR=5.58,95% CI:1.53~20.42);而整体髋部患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体重还是BMI三分位分组,各组间腰椎BMD及OP患病风险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男性T2DM患者,体重及BMI是影响髋部BMD的重要因素,亦是影响髋部尤其是股骨颈OP患病风险的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体重及BMI增加,股骨颈OP患病风险减少。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体重及体重指数(BMI)与各骨骼部位骨密度(BMD)及骨质疏松症(OP)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长沙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10例老年男性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患者腰椎(LS)、左侧髋部[包括股骨颈(FN)、大转子(G.T.)、转子间(InTro)、总体髋部(TH)]的BMD。根据BMI将患者分为三组:超重组(24.0 kg/m2≤BMI<28.0 kg/m2)、肥胖组(BMI≥28.0 kg/m2)、体重正常组(18.5 kg/m2≤BMI<24.0 kg/m2)。分析体重及BMI与各骨骼部位的BMD及OP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髋部各骨骼部位BMD均较体重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体重及BMI分别与髋部各部位BMD呈正相关(r=0.239~0.427,P<0.05)。按体重和BMI的三分位数分组(T1~T3),髋部各骨骼部位BMD均随体重三分位组增加而增加(P<0.05);TH-BMD亦随BMI三分位组增加而增加(P<0.05)。进一步分别以三分位组的最高组(T3)和较高组(T2)为对照组,最低组(T1)为病例组计算LS、FN、TH三部位的OP患病风险比值比(OR)。以体重三分位分组的股骨颈OP患病风险分别增加4.50倍(OR=4.50,95% CI:1.41~14.35)和9.27倍(OR=9.27,95% CI:2.03~42.30);整体髋部OP患病风险分别增加3.25倍(OR=3.25,95% CI:1.10~9.59)和8.50倍(OR=8.50,95% CI:1.85~38.99)。以BMI三分位分组的股骨颈OP患病风险分别增加4.13倍(OR=4.13,95% CI:1.28~13.25)和5.58倍(OR=5.58,95% CI:1.53~20.42);而整体髋部患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体重还是BMI三分位分组,各组间腰椎BMD及OP患病风险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男性T2DM患者,体重及BMI是影响髋部BMD的重要因素,亦是影响髋部尤其是股骨颈OP患病风险的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体重及BMI增加,股骨颈OP患病风险减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痘暴发疫情中2剂次水痘疫苗对高危暴露人群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2017—2019年发生水痘暴发疫情的学校中的病例数≥3例的班级内所有水痘病例作为病例组。采用病例对照1∶3配对,按照每个病例的座位选择其前、后、左、右邻位任意3名未罹患水痘的同学作为对照,评价2剂次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接种水痘疫苗总保护效果为46.0%(95% CI: 42.7%~49.0%),1剂次疫苗保护效果为44.7%(95% CI: 41.2%~48.0%),2剂次疫苗保护效果为80.0%(95% CI: 63.1%~89.2%);接种2次疫苗0~2年后的保护效果为87.6%(95%CI: 52.0%~96.8%),3~5年后的保护效果为76.6%(95% CI: 33.6%~91.5%)。结论接种2剂次保护效果好于1剂次。与1剂次相同,接种2剂次疫苗保护效果随时间推移也呈现递减趋势,可以考虑在接种间隔较长的高危暴露人群中实行再次加强免疫。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受体结合SET结构域蛋白2(NSD2)和狐猴酪氨酸激酶-3(LMTK3)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20年12月大庆油田总医院病理学检查确诊的2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和80例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NSD2蛋白和LMTK3蛋白的表达水平,选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NSD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2.50%(58/80),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19.23%(5/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95,P<0.01);前列腺癌组织中LMTK3阳性表达率为32.50%(26/80),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织[61.54%(16/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7,P<0.01)。NSD2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精囊腺侵犯、临床分期明显相关(χ2=6.304、4.287、5.205,P<0.05)。LMTK3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精囊腺侵犯、临床分期明显相关(χ2=4.828、4.941,P<0.05)。结论NSD2高表达和LMTK3低表达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NSD2和LMTK3有助于判断前列腺癌侵袭转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