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患者需求的延续护理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应用。方法研究于2023年1月至12月间,选取了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分析。结果基于患者需求的延续护理模式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愿,护理团队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全面的护理服务,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基于患者需求的延续护理模式在改善患者护理体验和促进患者康复方面表现更加突出。结论基于患者需求的延续护理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在未来的护理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这一模式,为更多患者提供个性化、全面的护理服务,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同时,需要加强对护理团队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对患者需求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以确保延续护理模式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揭示协同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效能。方法:2021年2月-2022年9月,将104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分两组,各52例,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运用协同护理模式,测算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计量指征,以及接受护理前后的ESCA计量指征、ADL计量指征和SF-36计量指征。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计量指征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ESCA计量指征、ADL计量指征和SF-36计量指征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ESCA计量指征、ADL计量指征和SF-36计量指征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心内科住院患者运用协同护理模式,效能优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在胆道闭锁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住院的胆道闭锁患儿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快速康复护理、试验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结果两组患儿术前禁食禁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除胆管炎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术后胆管炎发生率、再住院率、住院费用、患儿家属遵医嘱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可降低胆道闭锁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再返院和降低住院费用的效果显著,从根本上提高患儿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72例,入院时间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将患者随机分为36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健康宣教)与36例PDCA组(予以PDCA循环管理),分析比较其护理效果。结果:比对两组NIHSS评分,护理前两组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与护理后参照组相比,PDCA组较低,有显著差异,P<0.05;比对两组满意度,相比于参照组的,PDCA组较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老年脑卒中患者时予以PDCA循环管理,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易被患者接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级儿科护生一般资料( 144人),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模式),每组均为 72人。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儿科护生的平均考试成绩得分(理论知识、沟通关怀能力、技能操作、护理礼仪、宣教能力以及总分等)以及对教学效果评价情况(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压力、喜欢此种教学模式等)。结果:实验组儿科护生的平均考试成绩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儿科护生对教学效果评价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中采取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自 2019 年 4 月 -2020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9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的 48 例患者是对照组,另外 48 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状况、护理满意程度、透析效果及营养状况指标。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状况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状况发生率要低,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显著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要高,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患者透析效果及营养指标达标情况更优于对照组患者的透析效果及营养指标,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可促进护理质量有效的提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在临床上值得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