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以再灌注为核心优化救治策略是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关键。目前所有指南均推荐,在有效的时间窗内进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STEMI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然而,对于不能第一时间就诊于PCI医院的患者,药物介入联合再灌注治疗提供了一种合理、可行的选择。因此,将溶栓与介入进行良好的结合,在基层医院尽早对STEMI患者进行溶栓,其后尽快转运到大型医院实施直接PCI,是一个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影响环孢素A(CsA)联合雄激素方案治疗输血依赖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TD-NSAA)获得血液学反应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连续收治的77例TD-NSAA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CsA联合雄激素治疗方案获得血液学反应患者的基线临床和血液学特征。结果77例TD-NSAA患者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获得血液学反应分别为43例(55.8%)和53例(68.8%),单因素分析基线血小板计数[19(6~61)×109/L对13.5(5~45)×109/L,P=0.001]是影响6个月获得血液学反应的唯一因素;基线血小板计数[18(6~61)×109/L对10.5(5~45)×109/L,P<0.001]、网织红细胞绝对值[0.03(0.01~0.06)×1012/L对0.03(0.02~0.06)×1012/L,P=0.043]、血小板输注依赖(P=0.007)和红细胞及血小板输注依赖(P=0.012)为治疗后12个月能否获得血液学反应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血小板水平为获得血液学反应独立影响因素(P值分别为0.010和0.009)。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方法显示基线PLT界值为15.5×109/L。结论TD-NSAA患者初诊时较高的血小板基线水平、网织红细胞基线水平和不伴血小板输注依赖均提示预后较好,血小板水平≥15.5×109/L时可以考虑采用CsA联合雄激素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常规中晚期手掌碾压伤术后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体外冲击波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临床确诊为手掌部碾压伤且病程在3个月以上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患者2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关节松动、超声波、肌肉力量训练、作业训练等治疗,每日治疗1次,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月。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体外冲击波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3次,连续治疗2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2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上肢综合功能(DASH评分)、手部力量(握力大小)、手部灵活性(采用9孔木插板试验)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的DASH评分、9孔木插板评分、握力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DASH评分、9孔木插板时间、握力值分别为(31.0±10.1)分、(22.7±4.1)s、(25.7±5.1)kg,与常规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手掌部碾压伤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手部的粗大及精细功能,促进手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难治/复发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二次免疫抑制治疗(IS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IST难治或复发SAA患者应用二次IST[包括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ALG)+环孢素A或大剂量环磷酰胺(HD-CTX)方案]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共23例患者纳入研究,男11例,女12例,进行二次IST时的年龄为21(11~62)岁。难治SAA共10例,两次IST间隔时间为7(6~12)月。复发SAA患者13例,初次IST至复发时间为36(9~50)个月,复发至二次IST时间为1(0.5~24)个月,两次IST间隔时间为39(14~51)个月。6个月总体血液学反应率为69.5%(16/23);二次IST开始1周内早期死亡2例,均为两次IST应用相同剂型ATG/ALG患者。分组疗效:难治SAA 60%(6/10),复发SAA 77%(10/13);二次IST药物选择ATG/ALG组64%(7/11),HD-CTX组75%(9/12)。获得血液学反应的患者中2例患者再次复发,均为复发组患者,第三次应用IST后再次获得治疗反应。结论二次IST是难治与复发SAA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应用相同剂型ATG/ALG进行二次IST时应注意早期血清病反应,更换ATG/ALG剂型或换用其他IST方案可减少相关风险;二次复发患者应用第三次IST仍有机会获得治疗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胃部分离断后胃肠吻合术(TLSPGJ)治疗胃癌合并胃输出道梗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完成的9例TLSPGJ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3.3±5.0)ml,手术时间为(103.3±10.6)min。全部患者术后第1天可进食清流食,术后排气时间为(3.1±0.8)d,术后住院时间为(5.4±1.1)d。9例患者出院时均可耐受半流食,且围手术期未发生出血、胃排空延迟等并发症。结论TLSPGJ可有效治疗胃癌导致的胃输出道梗阻。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7-2019年北京市经报告机构转介的HIV/AIDS抗病毒治疗(ART)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2017-2019年北京市4 917例HIV/AIDS报告卡数据及ART机构数据,无ART记录者记为ART转介失败,确证报告至启动ART的日期间隔>15 d记为ART延迟,分析ART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4 917例HIV/AIDS中,16.53%(813/4 917)未成功接受ART;接受ART的4 104例HIV/AIDS中,30.63%(1 257/4 104)发生ART延迟,启动时间中位数为27(P25~P75:19~42)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由综合性医院报告(相比于ART机构,OR=1.65,95%CI:1.30~2.08)、病程阶段为HIV(相比于AIDS,OR=1.68,95%CI:1.34~2.1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相比于大专及以上,OR=1.42,95%CI:1.13~1.79)、无业(相比于干部职员,OR=1.32,95%CI:1.02~1.70)、异性性传播(相比于同性性传播,OR=1.40,95%CI:1.15~1.72)、来源于专题调查和无偿献血(相比于检测咨询,OR=1.87,95%CI:1.34~2.60;OR=3.52,95%CI:1.79~6.92)者ART转介失败比例较高;由CDC(相比于ART机构,OR=1.43,95%CI:1.07~1.92)或综合性医院报告(相比于ART机构,OR=1.62,95%CI:1.32~1.98)、报告机构在郊区(相比于城区,OR=1.24,95%CI:1.01~1.52)、病程阶段为HIV(相比于AIDS,OR=1.42,95%CI:1.19~1.70)、外省户籍(相比于北京市户籍,OR=1.26,95%CI:1.07~1.48)、来源于无偿献血(相比于性病门诊,OR=2.74,95%CI:1.21~6.22)者延迟比例较高。结论不同特征HIV/AIDS的ART转介失败及延迟比例不同,需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ART工作,减少ART转介失败及延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合并缺铁性贫血(IDA)患者补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8年8月连续收治的48例PNH合并IDA患者,男29例、女19例,中位年龄32(1~62)岁。评估口服/静脉补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48例PNH合并IDA患者中,30例仅口服补铁治疗,18例接受静脉补铁治疗(12例初始即静脉补铁治疗,6例口服补铁治疗无效后再应用静脉补铁治疗)。48例患者中位粒细胞PNH克隆大小为90.2%(38.5%~99.9%)、红细胞PNH克隆大小为69.7%(27.6%~98.1%)。30例口服补铁治疗患者中,56%(20/36)获得血液学反应,HGB较基线中位升高为21(10~52)g/L。18例静脉补铁治疗患者16例(89%)获得血液学反应,其中6例口服补铁治疗未获血液学反应者,静脉补铁治疗后5例获得血液学反应。补铁治疗后患者血清LDH水平明显增高,尿色加深,余不良反应轻微,未发生血栓并发症及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PNH合并IDA患者经补铁治疗可有效提高HGB水平;口服补铁治疗疗效不佳时,静脉补铁治疗仍可作为有效治疗措施;补铁治疗合并铁缺乏经典型PNH不良反应轻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