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适用于我国住院医师的非专业临床能力框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内容分析、访谈等方法,形成专家函询问卷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围绕住院医师非专业临床能力的概念和内涵、维度、定义及权重对19名专家进行了2轮函询,运用优序图法判定各维度的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5.0%(19/20)和100.0%(19/19),专家权威系数为0.89,经Kendall's W检验专家意见具有一致性。整合专家意见,讨论后形成住院医师非专业临床能力内涵和6个能力维度,即人文关怀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住院医师非专业临床能力内涵明确,住院医师非专业临床能力框架包括6个维度,各个能力维度定义清晰、可操作性强,可用于住院医师非专业临床能力测评工具的开发。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压疮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接待的56例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采取同样的治疗方式,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精细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28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对照组有6例未痊愈,经比较分析可知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则为82.14%,经比较分析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压疮患者有效的治疗与科学合理的精细护理后,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不规则抗体的临床特征及其意义。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输血治疗和孕妇产前检查者均接受微柱凝胶法筛查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显示血标本为阳性者共25例,用同样的方式鉴定抗体特异性,分析统计血型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特异性,和各科室分布状况。结果经检测后发现,25例血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占比最多的为抗2例抗E,2例抗Ec,2例冷自身抗体,分别为8.00%。科室分布状况为8例妇产科,5例血液科,5例内分泌科,其他4例;妊娠或多次输血≥2次共15例,新生儿及孕产妇溶血者共7例,原因不明或初次输血共3例,结论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对确保优生优育上作用突出,治疗和手术及时输血、用血的安全性得到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诸暨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予以丙硫氧嘧啶治疗,观察组55例予以甲巯咪唑治疗,两组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甲状腺功能指标、骨代谢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分别为(4.46±1.02)pmol/L、(14.45±2.16)pmol/L、(1.89±0.64)mU/L,均低于对照组的(6.37±1.38)pmol/L、(18.54±4.46)pmol/L、(3.47±0.99)m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54、6.121、9.940,均P<0.05);观察组降钙素(CT)为(68.62±6.75)ng/L,高于对照组的(61.45±6.47)ng/L,血清骨钙素(BGP)为(6.38±1.64)ng/L,低于对照组的(8.21±2.1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87、4.960,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3%(51/55),高于对照组的78.18%(43/5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5/55),低于对照组的25.45%(1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4.681、5.153,均P<0.05)。结论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安全有效,可促使甲状腺功能、骨代谢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创新性。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儿科临床给药护理缺陷的相关因素,讨论有关对策建议。方法以本院在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任职的78名护理人员为研究样本,记录不同护龄、不同职称护理人员给药缺陷发生率,以及给药缺陷事件具体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合理改善建议。结果 未满3年和3-6年护理人员给药缺陷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超过6年护理人员给药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满3年和3-6年护理人员(P<0.05);护师及以上给药缺陷率低于护士给药缺陷率(P<0.05);剂量有误、核查不仔细、口服药错发是主要给药缺陷事件。结论 影响儿科临床给药护理缺陷的相关因素较多,院内应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力求将给药护理缺陷发生率降至最低。
简介:[ 摘要 ] 目的: 浅析 护理干预对预防前列腺术后尿失禁 的 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126 例进行前列腺手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 n=63 )与观察组( n=63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的护理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进行前列腺手术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尿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效果及对患者嗅觉功能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武装警察部队河南省总队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额窦炎患者的资料,其中48例实施鼻内窥镜下改良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为观察组,32例实施鼻内窥镜下常规入路额窦开放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手术前、手术2周后嗅觉功能,以及术后6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平均嗅觉阈值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可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复发率,利于患者嗅觉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个中国抗肌萎缩蛋白病家系的表型和基因型特点,为疾病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个抗肌萎缩蛋白病家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取3个家系15名成员外周静脉血进行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相关基因检测。结果3个家系共有患者8例,均以进行性四肢无力为主要表现,肌酶升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改变;家系1先证者15岁,病史1年,表现为运动后肌肉疼痛无力,肌肉病理仅见变性和萎缩肌纤维,未见坏死及增生肌纤维;家系2先证者9岁,病史1年,肌肉病理除肌营养不良样改变外,尚见脂质沉积的肌纤维;家系3先证者16岁,病史10年,全身肌肉萎缩,脊柱、胸廓畸形,肌肉病理呈典型肌营养不良样改变;基因检测发现家系1先证者DMD基因外显子45-47缺失、家系2先证者DMD基因c.2636T>G新发突变,家系3先证者DMD基因外显子61-76重复,其中c.2636T>G经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会遗传变异及评定指南评级为致病性变异。结论抗肌萎缩蛋白病表型和基因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DMD基因c.2636T>G为新发致病突变;早期患者可仅表现为运动后肌肉疼痛无力,应尽早行肌肉病理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