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UC患者发生异型增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12年3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东院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11家医院的154例UC患者,随访至2017年12月1日。所有UC患者均需结肠镜检查并行组织病理学评估。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我国UC患者发生异常增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33例UC患者,年龄为(50.0±11.9)岁,诊断年龄为(35.5±11.6)岁,病程为(14.5±6.7)年,结肠镜检查次数为(3.4±1.6)次。共检出21例异型增生患者,未检出结直肠癌患者。单因素分析筛选出诊断年龄(风险比为1.05,95%CI 1.01~1.10,P=0.009)和广泛结肠型(风险比为2.92,95%CI 0.97~8.79,P=0.057)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诊断年龄大(风险比为1.06,95%CI 1.02~1.11,P=0.003)和广泛结肠型(风险比为3.68,95%CI 1.21~11.19,P=0.022)均为UC患者发生异型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广泛结肠型UC患者异型增生的累积发病率高于左半结肠型患者[24.3%(17/70)比6.3%(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3,P=0.005)。结论广泛结肠型和诊断年龄大是我国UC患者发生异型增生的2个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对长病程广泛结肠型UC患者的癌变监测。
简介:摘要肠道微生态不仅包括肠道的细菌,还包括大量的病毒、真菌及少量古细菌和原虫,它们之间的平衡在维持机体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病毒感染既影响肠道菌群,又可借助肠道菌群刺激机体免疫反应,从而影响机体健康。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益生菌制剂的辅助治疗作用引发关注,基于相关研究,其机制主要与调节免疫反应,协助恢复免疫系统平衡,抑制炎症风暴,同时发挥间接抗病毒作用有关;此外还参与了肠道微生态平衡重建和保护肠黏膜屏障,避免继发细菌感染导致的二次打击。肠道菌群与肠道病毒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肠道微生态调控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治疗潜力一定是今后的研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