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疼痛干预护理在骨折患病人群术后自身情况改善的作用。方法:抽取医院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00例骨折患者,其均接受手术治疗。在随机数字表法的作用下,分别向对照组(100例)与实验组(100例)提供常规护理、疼痛干预护理。结果:对照组抑郁情绪评分(35.44±3.74)、焦虑情绪评分(41.49±4.78)明显高于实验组抑郁情绪评分和焦虑情绪评分的值;对照组满意度评分(89.31±5.62)在实验组满意度评分(97.02±2.89)之下。结论:骨折患者在术后接受疼痛干预护理,在护理人员周到且有效的服务模式中,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可以在临床中大范围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调研表示,我国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病占比是23%,临床上有增生性与非增生性之分,前者占比是2.8%,后者为19.1%。当患者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会促使其视力功能出现异常情况,严重者会致盲,鉴于此,当患者有此类疾病时,需要积极进行科学治疗,本次内容主要围绕该疾病的临床眼科整体护理干预疗效进行调研。方法:调研中主要以确诊病例为主要调查对象,此次选入目标有88例,护理前通过随机形式做组别划分,44例为对照组患者,该组选择基础护理,剩余的例数是观察组,主要为整体护理模式,内容部分主要对此次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视力恢复情况、血糖指标控制状况分析,同时对小组满意度进行调研。结果:对患者血糖情况进行对比,护理后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其中观察组基本达到正常指标;查看各小组患者视力状态,患者此项情况有改善,其中对照组部分患者情况不佳;大部分患者对此次护理是认可的,部分患者存在不满情绪,多在对照组(P<0.05)。结论:在控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方面,除了要选好治疗手段,还应该加以科学的护理服务,临床调研表示选择眼科整体护理手段能够得到更佳的护理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情况,患儿对该护理手段也表示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高频电刀定点松解治疗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2021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318例经皮高频电刀定点松解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分为对照组(159例:未联合康复护理干预)与实验组(159例:联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牵引装置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中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2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镜中心经ESD治疗的结直肠LST患者资料,根据手术过程中是否使用牵引,分为传统ESD组(不使用牵引)及牵引辅助ESD组(利用3个夹子和1个橡皮圈组成弹性三角形牵引装置进行牵引)。分析两组总切除时间、黏膜下剥离时间、黏膜下剥离速率以及安全性等相关指标。结果共纳入54例结直肠LST患者,其中29例为传统ESD组,25例为牵引辅助ESD组。两组年龄、性别构成、病变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辅助ESD组的病变面积为13.30(7.55,15.91)cm2,较传统ESD组的6.90(5.50,13.50)cm2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03.50,P=0.014)。传统ESD组与牵引辅助ESD组总切除时间[48.00(35.50,58.00)min比34.00(29.00,35.00)min,U=109.00,P<0.001]和黏膜下剥离时间[(39.52±12.37) min比(25.68±7.37)min,t=4.89,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牵引辅助ESD组黏膜下剥离速率快于传统ESD组[0.17(0.13,0.30)cm2/min比0.52(0.30,0.62)cm2/min,U=604.00,P<0.001]。传统ESD组有2例(6.9%)穿孔,牵引辅助ESD无穿孔发生,但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3)。结论利用夹子及橡皮圈进行牵引辅助的ESD相对于传统ESD治疗结直肠LST更加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凝血指标及炎性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至3月31日收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COVID-19患者67例,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组(n=20)、重型组(n=20)及危重组(n=27),根据患者出院情况将危重组分为治愈(n=12)和死亡(n=15)。以患者好转出院或住院期间死亡作为观察终点。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静脉血并检测其血液中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铁蛋白水平,比较3组间的水平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VID-19住院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组患者的红细胞、血小板(PLT)、FIB、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普通组、重型组和危重组的WBC、hs-CRP、铁蛋白、PT、APPT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高于重型组和普通组(P<0.05)。危重组患者NT-proBNP、CK-MB、MYO、hs-cTnI明显高于普通组及重型组,且危重型组中死亡患者NT-proBNP、CK-MB、MYO、hs-cTnI高于治愈患者(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TnI(OR=1.053,95%CI 1.010~1.098,P=0.016)、D-二聚体(OR=1.253,95%CI 1.026~1.531,P=0.005)是COVID-19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OVID-19危重型患者在入院治疗过程中伴随着凝血功能障碍及炎症因子的升高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hs-cTnI、D-二聚体升高是COVID-19危重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