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硬膜外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拟行无痛分娩的9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产妇分为联合组(45例)及单纯组(45例)。单纯组采取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联合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新生儿结局及治疗前后产妇IL-6、NO水平。结果联合组产妇的总有效率(93.33%,42/45)高于单纯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P<0.05)。联合组产妇的IL-6水平[(68.71±10.83)pg/ml]低于单纯组[(96.40±12.59)pg/ml],P<0.05;NO为(50.12±10.96)μmol/L,低于单纯组的[(64.83±13.94)μmol/L,P<0.05。联合组产妇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67%,3/45)低于单纯组(28.89%,1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1,P<0.05)。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可对初产妇具有理想的镇痛效果,抑制炎症反应及机体应激反应,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可确保母婴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股骨骨折术后患者应用快速康复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及其对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股骨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快速康复护理措施。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DVT发生率、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术后DVT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P=0.038)。试验组的FIM评分平均值为93.2±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4.8(P<0.001)。护理满意度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分别为90%和68%(P=0.004)。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在预防股骨骨折术后DVT、提高患者功能独立性和护理满意度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因此,该护理模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为了能更好的控制振动及噪音问题,我国的交通行业也在不断地开发出新的轨道设计。为了解A市轨道交通12号线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的轨道振动、轨道结构位移及减振效果,并正确反映预制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的实际减振效果,本文通过预制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和作为对比的普通整体道床测试断面,隧道形式(矩形、圆形盾构)、线路条件(60kg/m钢轨、无缝线路、平面曲线半径、坡度)、列车类型、载重、列车速度、加减速匀速等。测试断面选择在轨道施工质量良好地段,扣件安装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测试断面处隧道内无积水等。本文对A市轨道交通12号线地下段预制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的轨道振动及减振效果进行测试与评价。通过现场测试,对地铁列车运行在非减振措施地段、预制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地段时引起的隧道内振动进行分析,并对比相同工况条件下采取各减振措施与未采取减振措施地段桥面的振动水平和频谱特性,通过测试来实现评估减振的目的,从而测试减振效果,并探讨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运用该项技术,从而推动我国的交通行业的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脑室外引流装置在脑室钻孔引流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08月37例采用一次性颅脑外引流装置的患者为观察组,并以2008年1月—2009年12月39例使用一次性无菌引流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管道堵塞、颅内感染、气颅、低颅压发生率。结果采用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进行引流,管道堵塞、颅内感染、气颅、低颅压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进行引流,既解决了使用传统的引流袋存在的不足,缩短了引流管留置时间,又减少了可能引起的引流管堵塞、颅内感染、气颅、低颅压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简介:摘要脑血管造影是9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崭新的X线检查新技术,是应用含碘造影剂注入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经连续DSA造影在不同时期显示脑内动脉、回流静脉和静脉窦的形态、部位、分布和行径的一种显影技术。目的分析DSA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均选自2016年2月~2018年9月中心医院收治的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共38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19人,实验组19人。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74%,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8.42%,实验组高出对照组26.1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疾病患者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术治疗期间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临床护理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脑血管造影是 9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崭新的 X线检查新技术,是应用含碘造影剂注入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经连续 DSA造影在不同时期显示脑内动脉、回流静脉和静脉窦的形态、部位、分布和行径的一种显影技术。目的分析 DSA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均选自 2016年 2月~ 2018年 9月中心医院收治的行 DSA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共 38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 19人,实验组 19人。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4.74%,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 68.42%,实验组高出对照组 26.1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脑血管疾病患者行 DSA全脑血管造影术治疗期间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临床护理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绷带式接触镜治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早期滤过泡渗漏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8年11月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角膜绷带式接触镜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渗漏38例(38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戴镜前眼压为(7.3±1.31) mmHg,戴镜后1周升至(12.1±1.10) mmHg(1 mmHg=0.133 kPa, P=0.000)。戴镜前中央前房深度为(1.53±0.13)mm,戴镜后1周升至(2.10±0.19) mm(P=0.000)。戴镜前下睑中央泪河高度为(0.24±0.324) mm,戴镜后1周升至(0.48±0.28) mm(P=0.000),戴镜后2周泪河高度(0.25±0.11) mm(P=0.863)。戴镜后1周有28例(73.68%,28/38)滤过泡渗漏消失,眼压及前房稳定;戴镜后2周8例(21.05%,8/38)滤过泡渗漏消失。结论角膜绷带式接触镜治疗小梁切除术后青光眼滤过泡渗漏是安全有效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应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6月-2022年3月作为研究时段,此期间在本院住院手术的120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统计患者的个人信息后按照双盲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单组设置60名患者。观察组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电切术进行治疗。在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进行评价确认,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出现了并发症状况,记录所有患者手术后满意状况,评估组间差异,记录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费用、并发症、对比手术时间长短。结果:在实验结果中发现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来说,等离子电切在时间上略有缩短,但在出血和电切综合症以及术后并发症,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满意度结果分析,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更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表明,针对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疗效更优,相较于单极电切来说,等离子电切在时间上略有缩短,但在出血和电切综合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多个方面展现出来的优势明显,值得进行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在汽车总装生产中,整车输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输送效率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产效果。因此,需要在认识到总装输送重要性的基础上,积极引入板链输送技术,改变过去传统的输送方面,以保证输送效率,适应汽车总装及其发展提出的需求。本文针对汽车总装中的板链输送,阐述了板链输送设备的定义、分类、结构和组成,并结合实例,对其布置形式及选型设计进行深入分析,为板链输送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