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形式母乳喂养指导应用于产科门诊优质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将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我院产科门诊收治的64例即将分娩的孕产妇选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一组采取普通形式的健康教育,设为对照组,孕产妇例数为32例,另一组采取形式母乳喂养指导,设为研究组,孕产妇例数为32例,对比两组孕产妇开奶时间、干预满意度、泌乳量满足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开奶时间更短,干预满意度与泌乳量满足率更高,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科门诊优质护理中引入形式母乳喂养指导有助于优化护患关系,缩短孕产妇开奶时间,增强泌乳量满足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产科门诊 优质护理 多形式母乳喂养指导
  • 简介:〔摘要〕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利益于课外。我们把局限在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是对课内知识的延伸,课外阅读可发让学生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可以与书本中的人物对话,还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写能力。

  • 标签: 〔〕语文课堂读的重要性教 学探讨
  • 简介:摘要"早临床、临床、反复临床"是21世纪世界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某高校立足现行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着手改革,构建适合我国实际的"早临床、临床、反复临床"教学模式;并运用问卷调查和OSCE考试进行效果评定。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式对促进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成效。

  • 标签: 早临床 多临床 反复临床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电力系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动力支持,而输电线路对供电的安全稳定性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保证输电线路,尤其是特高压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特高压输电线路跨越区域范围广、所处地形复杂、所在自然环境恶劣、设备长期暴露在外,导致输电线路非常容易受到机械张力作用、雷击闪络、材料老化、覆冰、高温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断股、磨损甚至是腐蚀等各种问题。

  • 标签: 特高压 输电线路 仿真模拟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EICU/ICU危重患者镇静镇痛实施状况,为镇静镇痛规范化实施提供改进依据。方法2018年6月26日在全国116家综合性医院EICU/ICU内纳入年龄大于18周岁的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信息,评估镇静镇痛指征,筛选"需要镇静/镇痛治疗组",进一步收集该组患者实际镇静镇痛信息,最后比较镇静/镇痛合理性及达标情况。结果⑴最终共116家医院1 195例患者纳入研究并分析,116家医院包括三甲105家(90.5%),三乙9家(7.8%),二甲2家(1.7%)。1 195例患者中位年龄65(49,78)岁,男性769例(64.4%),女性426例(35.6%),APACHE Ⅱ评分16(10,22)分。⑵机械通气536例,已镇静未达标166例(31.0%),需镇静未实施29例(5.4%),镇静不合理占36.4%(195/536);非机械通气659例,已镇静未达标36例(5.5%),需镇静未实施35例(5.3%),镇静不合理占10.8%(71/659)。14.0%的机械通气和15.9%的非机械通气患者未使用镇静评估工具。已实施镇静的341例患者,机械通气患者达标率为40.3%(112/278),非机械通气患者达标率42.9%(27/63)。⑶清醒患者760例,已镇痛未达标133例(17.5%),需镇痛未实施24例(3.2%),镇痛不合理占20.7%(157/760);非清醒患者435例,已镇痛未达标85例(19.6%),需镇痛未实施27例(6.2%),镇痛不合理占25.7%(112/435)。17.9%的清醒患者和13.3%的非清醒患者未使用镇痛评估工具。已实施镇痛的345例患者,清醒患者达标率为25.7%(46/179),非清醒患者达标率为48.8%(81/166)。⑷73例患者(6.1%)发生谵妄,谵妄评估工具使用率为35.3%。结论本次调查范围内的EICU/ICU镇静镇痛实施状况并不理想,有必要对医护人员进行镇静镇痛规范化培训,进一步规范镇静镇痛实施状况。

  • 标签: 镇静镇痛 实施状况 EICU ICU
  • 简介:摘要:当前教育改革倡导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化学学科作为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科学探究精神。在此背景下,“思达”教学法应运而生,强调学生在掌握基本化学知识的同时,通过深入阅读拓宽视野,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本文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思达”教学法的实施路径,以期为高中化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 “读思达”教学法
  •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在金属矿勘探工作上已取得很大进展,研究者已经研发出多种金属矿矿产勘查技术,其中通道瞬变电磁技术是一个较为普遍使用的方法,主要是因为通道瞬变电磁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勘探结果分辨率较高、数据精准性较好以及勘探深度较大等功能,为此通道瞬变电磁技术被很多勘探人员较为称赞,这种技术在使用上能够进一步提高勘探工作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为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通道瞬变电磁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通道瞬变电磁技术在金术矿产勘查工作中的应用。

  • 标签: 多通道瞬变电磁技术 金属矿产勘查 基本原理 技术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急危重症医护人员对镇静镇痛指南和规范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采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6月26日在全国116家综合性医院的EICU和ICU,针对医生和护士开展横断面中心调查。参照指南制定认知状况调查表,采用电子版在线方式填写,内容涉及ICU镇静镇痛治疗的主要原则和知识。结果最终共2 615名医护人员参与调查并纳入分析。116家医院包括三甲105家(90.5%),三乙9家(7.8%),二甲2家(1.7%)。2 615名医护人员中,医生与护士比例为38.6% vs 61.4%,男女比例为31.2% vs 68.8%,职称(初/中/高级)和科室(EICU/ICU)构成比为56.9% vs 33.4% vs 9.7%和77.7% vs 22.3%。其中80.6%的调查对象所在科室具有镇静镇痛的标准流程,89.2%的调查对象对结果进行记录,评估记录间隔时间为4(1, 4)h。约80%医护人员对镇静镇痛指南较熟悉,且按照指南进行实践。但对于镇痛的原则、镇静深度的选择、谵妄的处理原则和每日唤醒等的认知尚有不足。结论本次调查范围内的大部分急危重症医护人员对镇静镇痛指南较熟悉且能按照指南实践,但尚有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培训学习。

  • 标签: 镇静镇痛 指南 EICU ICU 医护人员 认知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个连续3次妊娠早孕期超声均提示胎儿四肢短小家系的遗传学分析。取第2次妊娠引产胎儿组织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提示DYNC2H1基因存在EX64-EX83 Del及c.8190G>T杂合变异。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Sanger测序验证2个变异分别遗传自表型正常的父亲和母亲,前者为疑似致病性变异,后者为临床意义未明变异。综合病史及变异基因特点,高度怀疑胎儿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复合杂合变异导致的短肋指综合征Ⅲ型。第3次妊娠胎儿引产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与第2次妊娠胎儿一致。由于第2、3次妊娠胎儿表型相似,提示DYNC2H1基因EX64-EX83 Del及c.8190G>T杂合变异可能是该家系短肋指综合征Ⅲ型的致病变异。

  • 标签: 短肋多指(趾)畸形综合征 胞浆动力蛋白类 骨软骨发育不良 肋骨 杂合子 遗传变异 全外显子组测序
  • 作者: 武丽君 董凌莉 李涯松 肖长虹 史晓飞 张岩 李芹 赵毅 周彬 方勇飞 戴冽 叶志中 周毅 尉世同 刘剑平 李娟 石桂秀 孙凌云 邹耀红 李敬扬 李鸿斌 刘湘源 张奉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乌鲁木齐 830001,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风湿免疫科,武汉 400030,浙江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杭州 310014,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病科,广州 510315,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洛阳 471003,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西安 710038,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昆明 650224,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成都 610041,四川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成都 610072,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医与风湿免疫科,重庆 400038,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广州 510235,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518033,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广州 510632,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风湿内科 264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血液内科,南充 637000,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风湿病科,广州 510515,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361003,南京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 210008,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214002,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 412007,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呼和浩特 010050,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100191,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10003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我国RA患者在临床实践中的托珠单抗使用模式、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招募407例来自全国23个中心的接受托珠单抗治疗的RA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并收集托珠单抗的使用模式,有效性,以及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396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330例(83.3%)接受托珠单抗联合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csDMARD)治疗,托珠单抗单药治疗比例为16.7%(66/396)。基线时,224例(56.6%)患者和38例(9.6%)患者分别在csDMARDs和其他生物制剂改善病情抗风湿药(bDMARDs)失败后开始注射托珠单抗。随访6个月期间,托珠单抗平均用药频率为(3.7±1.6)次,平均托珠单抗剂量为(7.4±1.2)mg/kg体质量,平均给药间隔时间为(40±13)d。6个月时,102例(25.8%)的患者继续接受托珠单抗治疗。6个月时观察到疾病活动度、关节症状、患者报告结局等均显著改善。90例(22.7%)的患者发生过至少1次治疗后出现的不良事件,8例患者发生过至少1次严重不良事件。结论RA患者使用托珠单抗治疗6个月时有效性、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患者使用托珠单抗的持续性需改善。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抗风湿药 生物制剂 托珠单抗 非干预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