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深圳市全科医生担任的具体工作和培训需求,探讨深圳市全科医生应对重大疫情的能力和改进培训的措施。方法2020年2月19—29日,使用问卷星软件向深圳各医院和社区的4 002名全科医生发布《深圳地区全科医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对》调查问卷,调查疫情期间深圳市全科医生具体工作内容变化、宣教模式以及对疫情期间所担任角色的认知变化;比较2008年前、后从事全科工作的全科医生在宣传教育与社区工作角色的差异;了解全科医生对防疫相关知识培训的需求。结果共回收382份问卷,其中361份有效,有效率为94.5%。83.1%(300/361)的全科医生认为疫情期间患者明显减少,主要工作内容为对社区内疫区来源人员的筛查(68.9%,249/361)、电话咨询(54.0%,195/361)以及对密切接触人员的筛查和随访(42.9%,155/361);98.9%(357/361)的社区医生参与了门诊宣教。2008年前从事全科工作的全科医生较2008年后从事全科工作的全科医生更愿意在抗击疫情中承担更多的管理工作(χ2=77.370,P<0.05)。全科医生对培训的需求依次为隔离人群的心理干预(80.6%,291/361)、社区人员入户防护知识(74.2%,268/361)、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家庭隔离措施(67.3%,243/361)、穿脱防护隔离衣(65.1%,235/361)、采集咽拭子标本(57.3%,207/361)和患者的转诊流程(52.4%,189/361)。60.6%(219/316)的全科医生认可来源于政府和专家的新闻发布会或所在组织(例如医院管理部门)内部网的疫情相关信息。结论深圳市全科医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担任了重要的筛查和宣教工作,应加强对全科医生与疫情相关心理干预和防控知识方面的培训,以应对公共卫生事件。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胱抑素C和冠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80例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在造影以后48h内是否发生造影剂肾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未发生造影剂肾病)和观察组(发生造影剂肾病),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造影后8h、24h、48h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造影以后的血清S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造影后血清Cys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造影前和造影后的血清CysC和血清Scr呈正相关。结论在造影剂是肾病患者中,血清CysC能够及时的反应出肾功能的损害问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状况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临床结局、治疗副反应和成本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北京协和医院2018年5月1日至9月1日同步放化疗宫颈癌患者。根据判定标准将患者分为营养异常和营养正常两组分别为81例和94例,记录血常规、肝功能及相关治疗和营养支持费用;观察两组呕吐、腹泻、骨髓抑制、感染等发生率;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及临床结局。结果与营养正常组比较,营养异常组感染率(27.2% 比 14.9%,χ²=4.007,P=0.045)、骨髓抑制发生率(86.4% 比 69.1%,χ²=7.36,P=0.007)、骨髓抑制治疗费用[324.0(164.2~648.0)比587.8(243.6~1728.0),Z=2.698,P=0.007]和治疗成本[(71.4(45.2~123.7)比85.1(57.0~198.9),Z=1.994,P=0.030)]均显著升高。临床结局不佳者也显著多于营养正常组(29.6% 比 8.5%,χ²=12.987,P<0.001)。仅7.2%患者曾就诊营养门诊,营养干预比例极低。结论同步放化疗宫颈癌患者存在较高比例的营养异常。营养异常患者感染、骨髓抑制等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成本更高,临床结局更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在EB病毒(EBV)相关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EBV-IM的158例患儿作为EBV-IM组。将本院同一时间段、同年龄和性别的158例非EBV-IM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EBV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BV-DNA,并对两种检测方法诊断儿童EBV-IM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进行比较。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M,Min~Max)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例(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调整α水平为0.017。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各检测方法间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单一指标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法对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EBV-IM组中≤6岁学龄前儿童EBV-IM患病率最高,为82.9%(131/158)。EBV-IM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χ2=1 1728、1.529,P均>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BV-DN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6.2%、91.6%,AUC值为0.703(95%CI:0.644~0.761)。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单一指标中AUC值最高的2项分别为低亲和力EBV-CA IgG和EBV-CA IgM,其AUC值分别为0.820(95%CI:0.771~0.869)和0.677(95%CI:0.617~0.737)。与PCR法进行联合诊断,EBV-CA IgM+低亲和力EBV-CA IgG、EBV-DNA+EBV-CA IgM、EBV-DNA+低亲和力EBV-CA IgG以及EBV-DNA+EBV-CA IgM+低亲和力EBV-CA IgG的AUC值分别为0.934(95%CI:0.900~0.959)、0.757(95%CI:0.706~0.804)、0.963(95%CI:0.935~0.981)和0.999(95%CI:0.986~1.000)。EBV-DNA+EBV-CA IgM+低亲和力EBV-CA IgG联合检测的AUC值最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91.6%,与其他单一以及联合检测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在EBV-IM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在EB病毒(EBV)相关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EBV-IM的158例患儿作为EBV-IM组。将本院同一时间段、同年龄和性别的158例非EBV-IM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EBV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BV-DNA,并对两种检测方法诊断儿童EBV-IM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进行比较。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M,Min~Max)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例(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调整α水平为0.017。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各检测方法间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单一指标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法对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EBV-IM组中≤6岁学龄前儿童EBV-IM患病率最高,为82.9%(131/158)。EBV-IM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χ2=1 1728、1.529,P均>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BV-DN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6.2%、91.6%,AUC值为0.703(95%CI:0.644~0.761)。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单一指标中AUC值最高的2项分别为低亲和力EBV-CA IgG和EBV-CA IgM,其AUC值分别为0.820(95%CI:0.771~0.869)和0.677(95%CI:0.617~0.737)。与PCR法进行联合诊断,EBV-CA IgM+低亲和力EBV-CA IgG、EBV-DNA+EBV-CA IgM、EBV-DNA+低亲和力EBV-CA IgG以及EBV-DNA+EBV-CA IgM+低亲和力EBV-CA IgG的AUC值分别为0.934(95%CI:0.900~0.959)、0.757(95%CI:0.706~0.804)、0.963(95%CI:0.935~0.981)和0.999(95%CI:0.986~1.000)。EBV-DNA+EBV-CA IgM+低亲和力EBV-CA IgG联合检测的AUC值最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91.6%,与其他单一以及联合检测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在EBV-IM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