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中外消化内镜微创切除领域近十年的发文现状及趋势。方法在 Web of Science 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2011-01-01—2021-07-17消化内镜微创切除领域文献,采用VOSviewer 1.6.11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国家、机构、作者及关键词的聚类及时序进行分析,绘制对应的循证可视化图谱,分析国家、学术机构、研究者间合作关系,比较中、英文数据库研究主题差异,预测未来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结果共纳入22 834篇英文文献及4 636篇中文文献,近十年来中、英文文献数目均稳步增长,均以学科专业杂志载文较多。发表文献数量以中日韩及美国较多,均超过2 000篇;日本国立癌症中心发文497篇,是发文最多的机构。发文学术机构间的合作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机构及学者间的合作有待加强。关键词聚类方面,中、英文文献的研究领域聚类相比差异不大,中文文献多出内镜护理与配合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相关聚类。中、英文关键词时序分析显示,内镜外科、隧道技术和黏膜下肿瘤可能是热点及发展方向。结论中外消化内镜微创切除经历了蓬勃发展的十年,文献数量持续增加,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逐步提高。中文文献聚焦主题的先进性与英文文献基本持平,也展现出一定的中国特色。未来应加强区域间合作,重点关注热点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治疗失效患者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的围手术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4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接受POEM治疗,并完成随访的849例AC患者。对比观察既往有治疗患者(既往治疗组,n=245)与既往无治疗患者(既往未治疗组,n=604)的POEM疗效差异,并分析出现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术后临床反流和临床治疗失败的风险因素。结果两组共34例(4.0%,34/849)患者出现气胸、胸腔积液、延迟出血等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但2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11/245)比3.8%(23/604), χ2=0.21,P=0.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持续时间≥60 min(OR=3.82,95%CI:1.81~8.08,P<0.05)是发生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医师熟练程度>100例(OR=0.23,95%CI:0.07~0.76,P<0.05)是避免发生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23个月(1~71个月)的中位随访期间,有203例(23.9%,203/849)出现临床反流,有94例(11.1%,94/849)临床治疗失败。既往治疗组的临床反流率为26.9%(66/245),既往未治疗组为22.7%(137/604),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全层肌切开术(OR=1.49,95%CI:0.98~2.29,P=0.07)是随访期间发生临床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治疗组POEM术后5年临床治疗失败率为18.0%(44/245),既往未治疗组为8.3%(50/60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病程≥10年(HR=1.62,95%CI:1.04~2.52,P=0.03)、有既往治疗(HR=1.90,95%CI:1.26~2.88,P<0.05)是随访期间临床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OEM具有较低的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具有较好的中长期疗效,对于AC治疗失败的患者POEM仍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治疗方法。虽然既往治疗不会明显增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和临床反流的发生,但是会显著增加POEM临床治疗失败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本团队首创的"烧卖缝合法"在胃黏膜下肿瘤(SMT)内镜全层切除术(EFTR)后闭合缺损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单臂临床研究方法。纳入标准:(1)病灶位于胃底或胃大弯,并确认起源于固有肌层;(2)肿瘤直径≤3.5 cm,与腔外腹膜内组织和器官无广泛粘连;(3)肿瘤在超声内镜下无恶性肿瘤特征;(4)患者同意参与研究;排除严重合并疾病的患者。根据上述标准,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收治的20例胃SMT患者入组本研究,其中男性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1.1(38~70)岁。全组均行EFTR并采用"烧卖缝合法"闭合术后胃壁缺损。"烧卖缝合法"使用临床上常见的内镜抓取钳辅助尼龙绳圈套结扎装置,借助抓取钳轻拉缺损胃壁,将尼龙绳圈套锚定在缺损部位并结扎,成功完成闭合。观察记录手术时间、闭合过程时间以及随访情况。结果20例病例的肿瘤均通过EFTR一次性完整切除,全组胃壁缺损的部位均通过"烧卖缝合法"成功闭合。3例肿瘤位于胃大弯的中上部,17例肿瘤位于胃底部。肿瘤直径1.4(0.5~3.5)cm。平均手术时间为43.8(20~100)min,闭合过程平均耗时10.1(3~30)min。所有病例的病理结果均显示肿瘤完整切除,且肿瘤包膜无明显中断,整块切除率为100%。术中和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平均于术后3.1(1~11)d出院。术后6个月时,所有病例的创面均已完全愈合,仅见瘢痕,未见溃疡。中位随访41(15~54)个月,未发现有残留病变、肿瘤复发或转移,亦未发现有消化道漏或窦道的形成。结论"烧卖缝合法"用于闭合胃SMT的EFTR后缺损的胃壁可行、有效、安全,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新型闭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Dual刀预切开在困难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就诊行ERCP治疗的40例患者,对插管困难的患者行Dual刀预切开,再行插管,评估该种方法对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40例患者中胆管结石21例,胰腺或胆管肿瘤15例,良性乳头或胆管狭窄4例。39例Dual刀切开后插管成功,成功率为97.5%(39/40);l例未成功病例为胰腺肿瘤广泛侵犯胆管。术后发生血淀粉酶升高共11例,其中高淀粉酶血症2例,无出血、穿孔、ERCP术后胰腺炎、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Dual刀预切开在增加插管成功率的同时,降低了切开过程中的出血、穿孔及ERCP术后胰腺炎风险,提高了困难ERCP的成功率。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正在我国肆虐。虽然消化内镜学并不是此次抗击疫情的一线学科,但新型冠状病毒经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而且一些医院也出现了明显的院内感染现象,内镜检查过程中患者呼吸道和消化道分泌物暴露风险使得消化内镜诊疗在疫情期间成为"高危"操作。如何在保护医患的情况下开展必要的消化内镜诊疗,是目前消化内镜医师面临的问题。本文结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本内镜中心的实际工作情况,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如何开展急诊胃肠镜临床工作,重点介绍需要开展的内镜诊疗项目、适应证的选择、患者的就诊接诊流程、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我中心在内镜清洗消毒、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方面的特殊措施,希望能对同道提供帮助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