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初步评估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用于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操作性能、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平行对照、非劣效研究,选取10头健康巴拿猪作为研究对象,1名内镜医师使用日本Olympus内镜系统(型号GIF-Q260),另一名内镜医师使用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对10头健康巴拿猪按照先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后Olympus内镜系统的顺序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采用量化评分指标,对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进行器械质量评价、图像质量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结果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单人操作时,展开和收纳用时分别为(110.24±8.93)s和(91.33±11.59)s,戴内镜一次性保护套用时(233.48±17.06)s。器械质量评价方面,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的水气吸引性能不如Olympus内镜系统,吸引400 mL生理盐水所需时间为(56.44±5.18)s,用时多于Olympus内镜系统(型号GIF-Q260)的(33.71±3.56)s,但本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吸引仍符合医疗器械技术要求(吸引量>400 mL/min);其他性能(包括整机密封性、活检通道、镜身坚柔、旋钮操作、镜身弯曲度、视野范围)与Olympus内镜系统相当。图像质量评价方面,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的性能(包括图像清晰度、图像变形及失真、图像颜色分辨率、图像照度、图像质量综合评价)与Olympus内镜系统相近。安全性评价方面,仅使用Olympus内镜系统操作时有1头猪出现恶心症状,使用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操作时的10头猪未发生呕吐、咽喉部出血、心脏骤停等不良事件。结论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展收方便,操作安全性好,内镜操作性能和有效性与临床常用内镜系统相当,不足之处在于水气吸引性能略差于临床常用内镜系统,但仍符合医疗器械技术要求,可以满足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简介:摘要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UGIB)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如有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将急诊的AUGIB患者分为出血高危组和低危组,对高危组收入院密切监护,予以相关治疗,并于24 h内行内镜检查,而对低危组予出院观察,则可降低入院率,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目前AUGIB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包括急诊胃镜、鼻胃管吸引、风险评估评分系统等,近年来胶囊内镜也被尝试应用。本文旨在介绍常用的几种风险评估方法,并着重介绍胶囊内镜用于AUGIB患者急诊分层的相关研究,进而为急诊AUGIB患者风险评估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简介:摘要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具有无创、舒适度高的特点,随着CE技术的不断提升,先后有多项临床研究对CE检查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性消化道疾病的可行性和诊断效能进行了探索。食管CE应用于食管静脉曲张筛查安全可行,但其探查食管静脉曲张以及对静脉曲张大小分级的效能与传统胃镜比有一定差距。系线CE提高了胶囊在食管中检查的主动性,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效能有所提升,但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胃腔较大,现有CE评估胃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多为胶囊被动性检查胃腔,效能较低。同时,多项研究将CE应用于门静脉高压性肠病的筛查,并且对门静脉高压性肠病的表现进行了初步分类,加深了临床医师对门静脉高压性肠病的认识。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的操作性能、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随机、非劣效性对照研究,2019年6月—2020年6月间由3个临床研究中心参与,纳入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便携式内镜完成上消化道检查(n=44),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应用的奥林巴斯胃镜完成上消化道检查(n=46)。以后者作为参照,对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的检查成功率、图像质量、操作性能、操作总体满意度、活检成功率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内镜检查成功率为97.73%(43/44),对照组为100.00%(46/46),差值为-2.27%(95%CI:-6.68%~2.13%),大于设定的非劣效界值(-10%);试验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综合评价优良率均为100%,差值为0,大于设定的非劣效界值(-10%)。对照组操作系统性能优良率为100.00%(46/46),试验组为97.67%(42/43),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3);对照组操作总体满意率为100.00%(46/46),试验组为86.05%(37/4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共9例进行了内镜下活检,试验组5例、对照组4例,2组活检通道均顺畅,均能顺利完成活检。共16例出现不良事件,对照组5例[10.87%(5/46)],试验组11例[25.00%(11/44)],2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7,P=0.080),所有不良事件均在48 h内消失,无严重不良事件及器械缺陷事件发生。结论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安全性高,操作性能与图像质量良好,与临床常用的日本奥林巴斯内镜系统效果相当,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L-薄荷醇制剂(NPO-11)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单次喷洒抑制胃蠕动的有效性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按区组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分别局部喷洒NPO-11(含有效成分L-薄荷醇160 mg)或安慰剂20 mL。记录评估给药前、给药后2 min、内镜检查结束时的胃蠕动情况,由术者评估操作难易程度,并分析NPO-11抑制胃蠕动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结果5家研究中心共入组220例患者。NPO-11组共109例,安慰剂组111例,两组基线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试验药物给药后2 min及内镜检查结束时两个时间点蠕动分级均为1级的受试者比例,NPO-11组为40.37%(44/109),安慰剂组为16.22%(18/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P<0.001),在上述两个时间点,与安慰剂组相比,NPO-11组较弱蠕动(1级和2级)的比例分别为67.89%(74/109)、79.82%(87/109),比安慰剂组46.85%(52/111)、48.65%(54/111)更高;亚组分析显示NPO-11对胃蠕动的抑制效果在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组更显著。结论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NPO-11局部喷洒可有效抑制胃蠕动,其效果在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组更显著。其安全性较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操作者评估胃镜操作较容易。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国内结肠镜开展情况和肠镜医师对相关问题的认知情况。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1月,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对全国范围内各级医院的消化内科医师及肠镜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结肠镜开展基本情况,肠道准备方案及宣教情况,结肠镜质量控制措施实施情况,以及肠镜医师对息肉切除方式及息肉切除术后随访间隔的认知情况。结果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36份,涉及全国187家医院,其中143家(76.5%)年肠镜操作量>5 000例。肠道准备方面:采取分次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方案的最多,为113家(60.4%);聚乙二醇电解质使用剂量为3 L的方案被采用得最多,有126家(67.4%);肠道准备宣教方式以医护口头宣教(90.9%)和书面宣教(79.7%)为主;常规使用祛泡剂的有124家(66.3%)。质量控制方面,实施全部4项措施的医院比例仅11.5%(20/174)。息肉切除方式的选择上,对于直径>1 cm的息肉,肠镜医师的选择相对统一,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和热圈套的占到了98.1%(203/207);而对于直径<1 cm的息肉,选择则差异较大。肠镜医师建议的息肉切除术后随访间隔与指南相比相对更短。结论国内结肠镜开展存在一些问题:肠道准备宣教方式单一;肠镜质量控制仍需加强;息肉切除技术和切除后随访需进一步规范及统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利用结肠镜息肉检出率(polyp detection rate,PDR)估算腺瘤检出率(adenoma detection rate,ADR)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利用2017年全年结肠镜数据计算PDR与ADR的换算系数,利用PDR和换算系数估算结肠镜医师的ADR,并与实际ADR进行一致性验证。结果最终纳入25 112例结肠镜和20名结肠镜医师,换算系数为0.483,实际ADR和估算ADR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818(95%CI:0.596~0.924,P<0.01)。结论利用PDR估算ADR可行,但该方法仅是权宜之计,仍应重视建立规范电子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