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旋后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9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给予观察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II度骨折治疗优良率为92.9%,与观察组的9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III度和IV度骨折治疗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III和IV度骨折患者切开内固定法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可根据患者骨折程度选择手术方案。

  • 标签: 切开内固定复位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 骨折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髓内钉治疗老年高龄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选在我院行股骨近端抗髓内钉治疗的老年高龄髋部骨折患者36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平均手术出血量为(325.6±23.5)mL,平均手术时间为(108.6±15.6)min,平均住院时间为(23.4±8.4)d,Harris评分为(86.5±6.7)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结论股骨近端抗髓内钉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式,采用该手术治疗时对术后并发症有充分的认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高龄 髋部骨折 围手术期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别将双柱锁定加压钢板和固定支架应用在 桡骨远端 C骨折治疗中,对比临床疗效。 方法: 将我院在 2017 年 4 月 ~2019 年 12 月诊治的 桡骨远端 C骨折患者 66 例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 双柱锁定加压钢板手术,对照组应用 固定支架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率、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数据。 结果: 研究组术后恢复良好率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数据经过比较均有差异, P<0.05 。 结论: 在 桡骨远端 C 骨折 的临床治疗中,应用 双柱锁定加压钢板 所取得的疗效增加,可显著改善患者腕功能,减少并发症,取得积极疗效,值得应用。

  • 标签: 双柱锁定加压钢板 外固定支架 桡骨远端 C型骨折 疗效
  • 作者: 付发燕 李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国际眼科纵览》 2021年第03期
  • 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 云南省眼科疾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云南省眼病临床医学中心,昆明 650021
  • 简介:摘要3~6岁学龄儿童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学龄儿童远视(定义为等效球镜度数≥+2.00 D )患病率约10.4%~30.03%。但因纳入标准、研究人群、检查方法及年龄等不同,学龄儿童远视患病率存在一定差异。遗传与环境因素、种族差异、不良用眼行为、母亲孕期吸烟等可能是影响学龄儿童远视状态的因素。(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263-268)

  • 标签: 远视 学龄前儿童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以下简称Hp)感染与消化道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某一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共258名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慢性胃炎112名(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98名(消化性溃疡组)、胃癌48名(胃癌组),采用PCR技术对 Hp基因进行了检测,并对其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胃粘膜溃疡组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 (G-17)、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基因型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rafⅡa(-)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11月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行髋关节超声筛查中发现的42至47日龄GrafⅡa(-)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共58例60髋。按早期干预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31例32髋)和干预组(n=27例28髋),观察组予以指导蛙式抱、髋关节展活动等家庭干预措施,干预组行Pavlik吊带治疗。根据3月龄时髋关节超声检查结果,对比分析两组髋关节α角、α角增加值、β角、β角减少值及发育转归差异。结果3月龄时干预组髋关节α角为(63.14±2.86)°,观察组髋关节α角为(61.75±3.30)°,干预组较观察组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髋关节β角为(59.25±4.72)°,观察组髋关节β角为(59.73±5.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髋关节α角增加值为(10.79±2.75)°,观察组髋关节α角增加值为(8.44±3.43)°,干预组较观察组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髋关节β角减少值为(5.61±6.98)°,观察组髋关节β角减少值为(5.69±8.6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月龄时干预组25髋发育为成熟髋关节,3髋未成熟;观察组27髋发育为成熟髋关节,5髋未成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22髋显著好转,剩余6髋好转;观察组15髋显著好转,14髋好转,3髋无改善;两组均无恶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Pavlik吊带作为GrafⅡa(-)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干预方法有效。

  • 标签: 髋关节 干预研究 支具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7年7月3家医疗中心收治的1 243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512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480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51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34例,女509例;平均年龄为65岁,年龄范围为25~89岁。所有患者行直肠癌切除术治疗。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及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情况。(2)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将P<0.10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手术情况及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情况:1 2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直肠癌切除术。1 243例患者,219例行预防性造口,1 024例未行预防性造口。1 243例患者中,7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为5.632%(70/1 243)。其中A级漏19例[27.1%(19/70)],B级漏15例[21.4%(15/70)],C级漏36例[51.4%(36/70)]。(2)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病理学M分期是影响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相关因素(χ2=8.518,6.548,10.834,4.501,P<0.05)。将P<0.10的临床病理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其结果显示:男性、术中出血量≥100 mL是影响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250,1.949,95%可信区间为1.281~3.952,1.142~3.324,P<0.05)。预防性造口是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449,95%可信区间为0.201~1.001,P<0.05)。行预防性造口和未行预防性造口对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分级影响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行预防性造口患者术后C级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4.3%(1/7),未行预防性造口患者术后C级吻合口漏发生率为55.6%(35/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70,P<0.05)。结论男性、术中出血量≥100 mL是影响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造口是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保护因素。对于男性、术中出血量较大患者,建议行预防性造口,从而能降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

  • 标签: 直肠肿瘤 前切除术 吻合口漏 危险因素 性别 术中出血量 预防性造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用于治疗椎动脉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出2023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椎动脉颈椎病患者,按照抽签法将200例椎动脉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其中一组患者予以中医针灸治疗视为对照组;另外一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推拿手法进行治疗,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椎动脉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疗效。结果:治疗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椎动脉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颈椎病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医针灸疗法 推拿手法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