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静脉采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6月和2021年1-6月两个时间段来我院门诊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各56例,前者为对照组,此时门诊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后者为试验组,此时门诊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融入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符合统计学原理(χ2=8.39,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1%,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2,P<0.05)。结论 将护理风险管理融入门诊静脉采血工作中,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有利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用力肺活量(FVC)测定的结束标准。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1—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用肺量测定法进行肺功能检查,且用力呼气量曲线满足出现呼气平台(呼气流量<0.025 L/s、且持续1 s以上)的成人受试者。按通气功能诊断标准分为肺功能正常组(正常组,610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组(阻塞组,536例)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组(限制组,306例),测定不同组受试者的用力呼气时间(FET);探讨以FET的不同时间段为FVC的结束标准时,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安全性。结果正常组、阻塞组和限制组的FET分别为(4.00±1.07)s、(8.08±1.56)s和(2.97±0.76)s,95% CI分别为3.88~4.12 s、7.02~10.14 s和2.21~3.73 s(F=2 263.80,P<0.01)。在限制组,随肺功能损害程度加重,FET缩短;在阻塞组,随肺功能损害程度加重,FET延长(均P<0.05)。以出现呼气平台作为FVC的结束标准时,正常组和限制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1%和1.3%,均低于阻塞组的17.2%(χ2分别为92.73和48.49,均P<0.05)。在阻塞组,FET达6 s、7 s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和3.9%(χ2=0.01,P=0.93);其后随呼气时间的进一步延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在阻塞组,与FEV1/FVC相比,用FEV1/FEV7诊断的敏感度为99.25%,高于FEV1/FEV6时97.76%(χ2=4.06,P=0.04);诊断的特异度相同,均为100%。结论FET随肺功能状态改变,以FET≥6 s的固定界值作为成人FVC的结束标准并不合适。对于正常人群和限制性肺疾病患者,应以出现呼气平台作为结束标准;对于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以FET达7 s作为结束标准更为合适。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罹患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实施控制性阶梯式颅内减压手术过程中采取风险护理的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抽选我院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间接诊的100例罹患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将患者按相同人数和不同治疗措施重新归类,执行普通的护理手段的患者归为常规组,应用风险护理的患者归为实验组。对常规组和实验组的患者半年的恢复情况,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几率,谵妄评定量表评分,风险事件的出现几率,卒中量表评分,手术的结果以及颅内压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风险事件率低于常规组,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率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患者的住院时长,手术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长都要比常规组的患者低,两组的有关信息经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罹患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予以风险护理的效果较好,能够显著减少患者发生风险事件和相关并发症的几率,可以稳定患者的颅内压,减少患者的卒中量表评分以及谵妄评定量表评分,促进患者病症恢复,提升治疗的安全度。
简介:【摘要】 目的:对血透护理中常见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进行探究。方法: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于本院进行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按照病例建立先后顺序予以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血透护理,观察组在以上护理内容上加入风险管理干预。对比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投诉情况、护理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事件、并发症、护理投诉发生占比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对本次护理工作的评价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引入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血透室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降低患者血透中出现不良事件、并发症及护理投诉情况,提高护理评价。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手术室收治患者,随机均分组别,参照组为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样本,研究组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接受手术室护理风险干预,将两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考核评分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研究组两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考核评分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两组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结论:手术室是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对患者术后康复及医院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应积极制定更完善的手术室护理制度,提高手术室护理可操作性,手术室护理风险干预对降低不良风险事件有着关键的作用,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均在本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样本60例,均在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随机分组,观察组行风险防范护理措施,对照组看展常规手术护理措施,将两组不良事件、考核评分、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两组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观察组考核评分更高,两组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结论:风险防范护理措施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可以有效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促进样本术后效果,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代谢病中心(MMC)对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邳州市人民医院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MMC对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血糖指标改善情况及用药依从率。结果通过MMC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用药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MC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有利于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同时改善血糖指标变化,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全国高等学校外语类本科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价的依据,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现有的研究中有从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培养目标出发,解读阐释专业课程设置要点,指出当前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设计理论视角等提出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建议。也有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设置的研究,而对照“国标”探究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或者改革实践的相对较少。本论文有助于对国家标准指导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