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原始Patlak Plots,应用两次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Double FLASH)冠状动脉CTA(CCTA)评估心肌血流灌注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因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负荷动态心肌CT灌注(CTP)+CTA扫描的非缺血性心脏病受试者。入组患者年龄>18岁且CTA上无中度以上狭窄。使用FRONTIER平台分析软件进行动态CTP分析,并计算心肌血流量(MBFCTP)。通过测量Double FLASH扫描2个时间点的主动脉和心肌的CT衰减值来计算MBFCTA。使用线性回归、Pearson相关性和Bland-Altman分析比较MBFCTP和MBFCTA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0例受试者。MBFCTA与MBFCTP存在线性相关,室间隔中部:MBFCTA=0.936MBFCTP-11.999,r²= 0.600,P<0.01;左心室游离壁:MBFCTA=1.010MBFCTP-9.206,r²=0.448,P<0.01;心尖部:MBFCTA=0.822MBFCTP+16.904,r²=0.375,P<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MBFCTA与MBFCTP的测量结果无显著偏差。与动态CTP扫描[(4.33±1.89)mSv]相比较,Double FLASH扫描明显降低了辐射剂量[(1.38±0.19)mS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78,P=0.030)。结论本研究以CTP为参考标准,验证了基于Patlak Plots理论、利用Double FLASH CCTA图像计算MBF方法的可行性和一致性,该方法有潜力为同时评估冠状动脉与心肌缺血状态的一站式检查拓展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缺血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毛发移植改善除皱术后发际位置异常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4年3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收治61例除皱术后发际位置异常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65岁,平均41岁。其中45例为额部(内镜)联合中面部除皱术后,11例为额颞部除皱术后(内镜),5例为中面部除皱术后。除皱术与毛发移植术的间隔为6~79个月,平均18.4个月。根据美学理论重新设计额部、颞部和鬓角的发际位置和形态,采用毛发移植予以修复。术后随访计算毛发成活率,由患者和1位第3方整形外科主治医师分别评价患者发际线的满意程度和对颞下发际线瘢痕的遮挡程度。结果25例行额颞发际线联合颞下发际线植发,23例行额颞发际线植发,13例行颞下发际线植发。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2~24个月。额颞部发际线的毛发成活率平均为94.3%[90.8%(51.1/56.3)~98.9%(52.5/53.1)],颞部发际线内切口的颞下区域毛发成活率平均为93.2%[89.1%(31.1/34.9)~98.6%(34.4/34.9)],颞部发际线边缘切口的颞下区域毛发成活率平均为81.2%[60.4%(17.2/28.5)~87.6%(26.8/30.6)]。额颞发际线植发满意程度评价:患者为4.1~5.0分,平均4.5分;医生为4.3~4.9分,平均4.7分。颞下发际线植发满意程度评价分为2部分,发际线内切口评分患者为4.0~5.0分,平均4.4分;医生为4.2~4.9分,平均4.7分;颞下发际线边缘切口评分患者为2.8~4.7分,平均4.0分;医生为3.1~4.9分,平均4.2分。颞下发际线的瘢痕遮挡程度评价:患者为2.6~5.0分,平均3.7分;医生为3.1~5.0分,平均3.9分。结论应用毛发移植技术修复除皱术后的发际位置异常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由于颞下发际线的位置和瘢痕上毛发成活率较低,术后毛发遮挡瘢痕的效果一般,再次植发和改进除皱手术切口设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 标签: 毛发 自体移植 整容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