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长径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评估患者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是否有明显益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组28例,开腹手术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病理特征、围手术期结果、住院总费用。对比术后使用和不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生存率。结果开腹组和腹腔镜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1%(9/28),开腹组为52.3%(23/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2.5±3.2)d比(15.0±3.5)d,P=0.004];术后中位住院天数明显缩短(7.5 d 比 9.0 d,P=0.006);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03)。中位随访时间58个月(13~129个月),期间未出现与肿瘤相关的死亡病例。开腹组有2例死亡,分别因乳腺癌和心脏病;腹腔镜组有1例死亡,死亡原因与胃间质瘤无关。72例患者中,40例术后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开腹组22例(50.0%),腹腔镜组18例(64.3%),两组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患者例数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4,P=0.234)。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组总体生存率与未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治疗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实现R0切除的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未增加生存率,且未使用伊马替尼者未出现与肿瘤相关的死亡、复发及转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武警部队海警总队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诊治的肝性脑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周。观察两组肝功能指标、血氨水平变化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氨(NH3)分别为(61.84±11.34)IU/L、(47.67±12.37)IU/L、(37.96±5.56)μmol/L、(54.85±12.73)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48±10.63)IU/L、(64.30±13.52)IU/L、(50.74±6.73)μmol/L、(68.56±12.63)μmol/L(t=8.935、6.417、10.352、5.406,均P<0.05);观察组肝性脑病评分为(0.77± 0.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8±0.10)分(t=55.177,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45/50),高于对照组的74.0%(36/50)(χ2=5.263,P<0.05);观察组数字连接试验(NCT)时间为(45.85±4.27)s,短于对照组的(59.58±5.63)s,数字符号试验(DST)、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分别为(56.25±9.76)分、(4.76±0.6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1.53±9.62)分、(3.31±0.25)分(t=13.740、7.595、15.127,均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可有效改善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降低NH3水平,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104例在本院进行肝功能检验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和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标本不作处理,研究组标本制作成溶血标本,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DBiL、TBiL、ALB、TP、GLO、AST、ALT和LDH均高于对照组,IBiL、A/G、GGT和AL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钾离子和氯离子水平高于对照组,钠离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钙离子水平对比,差异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溶血标本会对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负面影响,应当妥善控制溶血标本的质量,避免对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整体护理在小儿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10-2022.6期间我院60例患儿,以入院先后时间分为对照组(普通护理)、观察组(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控制糖效果和治疗依从性、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空腹血糖(5.70±0.82)mmol/L,餐后2h血糖(7.08±1.15)mmol/L,好于对照组(P<0.05)。患儿治疗依从性(83.56±3.65)分、家属满意度96.67%(29/3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糖尿病患儿,采取整体护理模式能更好地发挥控糖效果,增进临床疗效和患儿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康复路径在髋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髋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翻修术后临床规范化康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髋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翻修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传统组沿用传统康复治疗模式,临床康复路径组实施康复路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SAS焦虑评分、住院天数、患者满意度、康复训练达标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临床康复路径组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SAS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康复路径组患者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康复训练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专病康复路径可以有效提高髋关节假体松动翻修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为髋关节假体松动翻修术后规范化康复管理提供了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层线性模型(HLM)模式分析心理弹性、正负性情绪与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6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骨折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正负性情绪量表及疼痛评估量表对骨折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并采用HLM模式分析心理弹性、正负性情绪与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 d骨折患者的疼痛平均得分为(5.81±1.69)分,2~6 d的疼痛平均得分逐渐降低;在心理弹性得分上术后1 d平均得分为(56.83±3.84)为最低,术后2~6 d后得分逐渐上升,最高为(79.82±2.95)分;正负情绪在术后1 d为最低(52.43±3.71),术后2~6 d逐渐上升,最高得分为(76.85±4.59);不同时间节点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会随着时间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心理弹性越高则感知疼痛得分越高,疼痛得分下降趋势越明显;积极情绪越高者,疼痛得分会随着时间下降地越快;反之,负性情绪越高者,疼痛得分会随着时间下降地越慢。结论心理弹性和正负情绪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心理弹性程度越高,患者术后疼痛感知敏感性越低,积极情绪越高则疼痛感知度越低,反之,消极情绪越高,则疼痛感知越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肺转移重要的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整合素β3(ITGB3)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9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以及相应淋巴结组织中ITGB3的表达。其中37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分析ITGB3表达与患者结直肠癌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ITGB3主要在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癌旁正常肠黏膜细胞质以及相应淋巴结的间质中表达。ITGB3在不同组织的表达不同,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淋巴结ITGB3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淋巴结上皮细胞ITGB3的表达与淋巴结间质组织的表达呈正相关(r=0.395,P=0.005);且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上皮细胞ITGB3表达与淋巴结上皮细胞ITGB3表达呈正相关(r=0.514,P=0.001)。ITGB3在淋巴结表达、上皮细胞表达以及间质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659,P<0.0001;r=0.661,P<0.0001;r=0.354,P=0.013)。结论ITGB3淋巴结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ITGB3可能是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分子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