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因预防或治疗血栓使用达比加群酯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服用达比加群不同剂量时凝血指标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入选服用达比加群酯的患者142例,年龄(79.0±7.5)岁。其中,心房颤动(房颤)128例,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14例。服用达比加群酯后,所有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谷值均较用药前增加(P<0.001)。服用110 mg,1次/d的患者,用药前APTT(32.4±3.0)s,用药后谷值(41.4±5.4)s,峰值(53.9±9.8)s;服用110 mg,2次/d者,用药前APTT(31.0±3.1)s,用药后谷值(42.4±5.5)s,峰值(48.7±7.3)s。服用达比加群酯110 mg/d的患者年龄更大(P<0.001),女性比例更高(P<0.001)、体重(P=0.001)及体质指数(BMI)更低(P=0.018)、肌酐清除率更低(P<0.001),APTT基础值(P=0.008)及峰值(P=0.002)更高,APTT谷值与220 mg/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用药前APTT(β=0.885,P<0.001)、肌酐清除率(β=-0.121,P<0.001)、达比加群酯剂量(β=0.037,P<0.001)、合用胺碘酮(β=3.784,P=0.022)均与APTT谷值相关。结论达比加群酯抗凝疗效存在个体差异,用药前APTT高、达比加群酯剂量大、肌酐清除率低以及合用胺碘酮均使APTT谷值更高。部分女性、高龄、低体重及肾功能下降的患者使用达比加群酯110 mg/d,APTT谷值与220 mg/d相似,而峰值更高。

  • 标签: 抗凝药 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