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心电图QTc间期变化在预测心血管事件及中风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80例为研究组,在血透前按血钾水平对患者进行分组,血钾<5.5mmol/L患者为A组(n=27);血钾5.5~6.0mmol/L患者为B组(n=31);血钾>6.0mmol/L患者为C组(n=22)。三组患者予以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检测校正QT离散度(QTcd)、QT离散度(QTd)、校正后最大QT间期(QTcmax)、最大QT间期(QTmax);分析肾衰竭患者血钾水平与心电图QTc间期的相关性。血透后追踪随访研究组人群3年,按照是否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应用Cox分析比较QT间期等指标的危险系数,评估QT间期指标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A组QT离散度(QTcd)、QT离散度(QTd)、校正后最大QT间期(QTcmax)、最大QT间期(QTmax)显著小于B组,B组小于C组(P<0.05)。慢性肾衰血液透析前血钾与QTcd间期呈正相关(P<0.05)。A组血透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B组低于C组(P<0.05)。结论 慢性肾衰晚期病人透析前QT间期、QT离散度(QTd)显著延长,血透后卒中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QTd和QT间期可作为临床监测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根据本院2020.03~2023.01期间,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选取80例用作研究,以患者入院时间顺序进行分组,每组各有40例,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为对照组,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腹痛缓解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对比,观察组数值要比对照组数值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最佳,可有效加快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应用在心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意义。方法:纳入2022年1-12月于我院心内科进行实习的82名护生为研究对象。按实习时间将护生分入2组,将2022年1-6月进行实习的41名护生设置为对照组,将2022年7-12月进行实习的41名护士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在护理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观察组在护理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从护生出科考核成绩与对护理教学满意度2方面评估教学效果。结果:2组护生出科考核成绩显示,观察组护理基础知识与病例分析得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2组护生对护理教学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应用在心内科护理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护生护理基础知识与病例分析得分等出科考核成绩,护生对护理教学满意度也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2018年安徽省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数据,比较不同特征成年居民慢性肾病(CKD)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8岁居民进行询问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使用复杂加权方法估算不同特征居民的CKD患病率,CKD患病及其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复杂抽样数据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共纳入7 181人,成年居民CKD患病率为11.06%,女性CKD患病率(12.49%)高于男性(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CKD进展的中、高和极高风险程度比例分别为8.66%、2.02%和0.3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95%CI:1.00~1.05)和BMI(OR=1.05,95%CI:1.01~1.09)增加、女性(OR=1.38,95%CI:1.22~1.55)、高血压(OR=2.50,95%CI:1.76~3.56)、糖尿病(OR=2.28,95%CI:1.51~3.43)、血脂异常(OR=1.26,95%CI:1.11~1.43)和高尿酸血症(OR=2.16,95%CI:1.68~2.78)均为CKD的危险因素。结论安徽省成年居民CKD患病率较高,CKD与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相关,应当注重相关危险因素的管控,包括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预防CKD及其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Braden评分表导向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老年HF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01月-2022年01月间86例长期卧床老年H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等量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行Braden评分表导向的针对性护理),各43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压力性损伤面积小于参照组(P<0.05),每日翻身次数少于参照组,翻身耗时短于参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Braden评分表导向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价值更高,可降低长期卧床老年HF患者压疮发病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眼周边视网膜病变的分布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2019年1~ 12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DR患者265例38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8例211只眼,女性117例177只眼;平均年龄(58.4±12.3)岁。采用英国欧堡Daytona行超广角眼底成像(UWF)检查。应用Photoshop软件模拟标准7方位(S7F)区域,并作为中央视网膜区域1~ 7;周边视网膜区域3~ 7(P3~ P7)分别为中央视网膜区域3~ 7相邻的周边视网膜区域。将DR分为周边病变为主型(PPL)及中央病变为主型(PCL)。PPL定义为至少有1个周边视网膜区域的病变较其相邻的中央区域更严重。对不同DR分期患眼各视网膜区域中PPL构成比差异进行χ2检验。结果388只眼中,PPL 200只眼(51.5%,200/388)。不同分期DR患眼PPL构成比比较:轻度非增生型DR(NPDR)、中度NPDR、重度NPDR及增生型DR分别为32(36.8%,32/87)、89(55.3%,89/161)、42(51.9%,42/81)、37(62.6%,37/59)只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0,P=0.010)。PPL在DR患眼中各视网膜区域分布状况比较:PPL 200只眼中,区域3、4、5、6、7分别有87、101、78、67、38只眼。PPL在DR患眼中各视网膜区域分布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40,P<0.001)。结论DR患眼中PPL占51.5%,且DR分期越严重,PPL占比越高;颞侧视网膜周边部病变最常见。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临产前经高压氧(HBO)治疗的效果,指导优化未来HDCP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娩的200例HDCP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临产前联合HBO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分娩后测量2组患者血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记录2组患者分娩结局、胎儿结局和观察组HBO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分娩后,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患者PT、APTT值较治疗前升高,FIB值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PT、APTT值高于对照组,FIB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产后感染、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胎儿结局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O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HDCP患者临产前经HBO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血压和凝血功能,妊娠结局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EVB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phoma, B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分子病理学分析及治疗方法等。方法对2例散发性双侧卵巢BL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FISH基因检测,结合临床特征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2例患者肿瘤均发生于双侧卵巢。例1,19岁,术中见肿瘤广泛转移,送检左附件病理诊断为BL,累及输卵管;例2,44岁,有“淋巴结肿大”病史20余年,送检左附件病理检查示BL。二者光镜下均表现为弥漫一致的中等大细胞,伴有“星空现象”和多量的核碎片,易见核分裂象。免疫表型示瘤细胞CD20、CD79a,PAX5弥漫阳性,C-MYC阳性(分别为90%和95%),Ki-67阳性指数约100%,bcl-2、bcl-6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均阴性。均存在MYC/IgH基因融合。结论BL属高度恶性淋巴瘤,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病理学分析相互结合方可明确诊断,该瘤通常生长迅速,预后不佳,联合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早期患者预后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2激光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进行CO2激光治疗的607例CIN和(或)VaIN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CIN为451例(74.3%),单纯VaIN为104例(17.1%),CIN合并VaIN为52例(8.6%)。采用成组t检验,对不同类型患者年龄等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类型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史发生率及CO2激光治疗部位、CO2激光治疗次数构成比等,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接受CO2激光治疗后,人乳头瘤病毒(HPV)转阴及病理级别降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组607例患者中,CO2激光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79/607),疾病复发率为4.6%(28/607)。其中,单纯CIN、单纯VaIN、CIN合并VaIN患者的CO2激光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3%(430/451)、98.1%(102/104)与90.4%(47/52)。②本组607例患者接受CO2激光治疗后,HPV转阴率为74.1%(450/607)。其中,单纯CIN、单纯VaIN、CIN合并VaIN患者的HPV转阴率分别为80.0%(361/451)、54.8%(57/104)与61.5%(32/52)。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EEP史(OR=0.500,95%CI:0.273~0.915,P=0.025)为CIN和(或)VaIN患者接受CO2激光治疗后2年,HPV转阴的独立影响因素。④本组607例患者接受CO2激光治疗后,病理级别降低率为93.7%(569/607)。其中,单纯CIN、单纯VaIN、CIN合并VaIN患者的病理级别降低率,分别为93.6%(422/451)、98.1%(102/104)与86.5%(45/5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2激光治疗部位为宫颈+阴道(OR=11.727,95%CI:1.337~102.859,P=0.026)是CIN和(或)VaIN患者接受CO2激光治疗后2年,病理级别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O2激光治疗CIN和(或)VaIN有效。CIN和(或)VaIN患者接受CO2激光治疗后,HPV转阴、病理级别降低受不同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