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建立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与动静脉内瘘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3年1月-2024年4月期间52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其中,建立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作为A组,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作为B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炎症指标。结果 B组并发症发生占比、炎症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相比,动静脉内瘘能够显著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透析通路引发的炎症反应。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 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三种不同溶栓方式在血液透析长期导管使用中的重点。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期间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甲组常规肝素生理盐水封管,乙组定期尿激酶+肝素封管,丙组尿激酶+生理盐水(经输液泵分别输入到导管动脉与静脉端),比较三组的导管血流量、通畅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甲组、乙组比较,丙组导管血流量、通畅率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乙组、丙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3%、10.22%、6.67%,无差异性(P>0.05)。结论 与其他两种溶栓方式比较,在血液透析长期的导管使用中,选择丙组溶栓方式,不仅并发症发生率低,还能够在溶解血栓的同时,实现对导管感染的预防,存在推广价值。

  • 标签: 三种不同溶栓方式 血液透析 长期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ANCA相关性血管炎合并肾损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01月至2023年12月间60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合并肾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终末期肾病和死亡作为终点事件将其分为终点组和非终点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肌酐、补体(C3、C4)、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24h尿蛋白定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补体C4、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等因素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肌酐、补体C3、24h尿蛋白定量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ANCA相关性血管炎合并肾损伤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有血肌酐、补体C3和24h尿蛋白定量,临床上可将其作为判断患者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值得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

  • 标签: ANCA相关性血管炎合并肾损伤 预后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在血液透析治疗抗凝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本院接收的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72例,随机分组各36例,对照组肝素钠治疗,观察组甲磺酸萘莫司他,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抗凝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活化凝血时间、凝血酶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血液透析进行抗凝治疗时,使用甲磺酸萘莫司他,能提高疗效,且较为安全。

  • 标签: 血液透析 甲磺酸萘莫司他 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慢性肾小球肾炎和糖尿病肾病所导致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期间收治的6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和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34例,均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比较治疗效果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在治疗有效率与各指标变化情况上,慢性肾小球肾炎都高于糖尿病肾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所导致的贫血症状,进行重组人促红细胞治疗,整体治疗效果,高于糖尿病肾病组,并且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指标也会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慢性肾小球肾炎 糖尿病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贫血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肾病综合症急性肾衰竭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3月到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90例肾病综合症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双色小球法完成分组,参照组45例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45例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的各项肾功能指标较参照组更好,半年内存活率较参照组更高,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肾病综合症急性肾衰竭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能够取得更为确切的疗效,可以更好地稳定患者的病情,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肾病综合症 急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肾功能 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