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后的组织学逆转和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方法入组符合肝活检或临床诊断标准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初治患者,予以恩替卡韦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每半年进行1次随访评估,治疗第5年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Metavir系统联合“北京标准”(P-I-R评分),评价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5年后的组织学逆转率,并分析其丙氨酸转氨酶(ALT)、肝脏硬度值(LSM)等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对计量资料进行Kruskal Wallis、Wilcoxon秩和检验,对计数资料行Fisher精确检验,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入组73例具有抗病毒治疗5年肝活检标本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初治患者。根据Metavir系统和P-I-R评分,治疗5年后肝硬化逆转率为72.6%(53/73),其中显著逆转组患者(Metavir评分下降≥2期)占比30.1%(22/73),轻度逆转组患者(Metavir评分下降1期或Metavir评分不变但P-I-R评分判定为逆转为主型)占比42.5%(31/73),不逆转组患者占比27.4%(20/73)。与治疗前相比,抗病毒治疗5年后显著逆转组、轻度逆转组及不逆转组患者血清HBV DNA、ALT、天冬氨酸转氨酶、LSM(分别由12.7 kPa降至6.4 kPa、18.1 kPa降至7.3 kPa、21.4 kPa降至11.2 kPa)及Ishak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血小板和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治疗前LSM升高是治疗5年后组织学显著逆转的独立危险因素(OR=0.887,95%CI为0.802~0.981,P=0.020)。结论长期抗病毒治疗后,72.6%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发生组织学逆转,且所有患者的临床指标均获得改善。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逆转 临床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