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旨在评价左心耳封堵器(LEFTEAR)用于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禁忌或抗凝治疗仍有脑卒中风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左心耳封堵(LAAC)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全国9家医院共计200例拟行LAAC的房颤患者。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顺利完成200例入患者年龄(68±8.7)岁,年龄范围38~89岁,男112例(56%),CHA2DS2-VASc评分(3.5±1.44)分,HAS-BLED评分(2.5±1.18)分。入患者均植入新型盘式封堵器LEFTEAR。左心耳成功封堵标准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价封堵周边无或少量残余分流(PDL≤3 mm)。以术后12个月内的复合终点事件(出血性/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心脏性/不明原因死亡)为主要有效性指标,以术后12个月内的严重不良事件(SAE)为安全性指标。结果196例患者植入封堵器,余4例未予植入(1例发现左心耳开口>35 mm,1例尝试封堵失败后放弃,2例完成房颤消融尝试行LAAC出现心脏压塞)。其中房颤一站式手术(消融联合LAAC)133例。截至2019年12月31日,平均随访6(4,11)个月。围随访期均无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SAE均发生在一站式手术患者中,心脏压塞7例,封堵器脱落或明显移位3例。其中9例发生在围期,心脏压塞6例,仅2例需要行急诊外科手术;封堵器脱落或明显移位3例。即刻成功率达到100%,其中178例未见残余分流。累计完成153例随访(79.7%,153/192)已经完成至少1次TEE检查患者中,左心耳成功封堵率为98.7%(151/153),未见封堵器表面血栓形成。结论应用新型盘式封堵器(LEFTEAR)行左心耳封堵,总体较有效安全。房颤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缺血灌注时机体内皮功能紊乱心肌细胞凋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3只雄性大鼠制备心肌缺血灌注模型,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方式模拟心肌缺血,根据大鼠的缺血灌注时间(30 min、90 min、180 min)是否使用卡托普利将其分成观察Ⅰb、观察Ⅰa、观察Ⅱb、观察Ⅱa、观察Ⅲb观察Ⅲa各组大鼠的循环内皮细胞(CEC)、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心肌细胞凋亡率进行测定。结果在a大鼠中,观察大鼠CEC、ET水平较对照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NO水平较对照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均P<0.05);使用卡托普利进行预防性干预后,观察Ⅱb、观察Ⅲb大鼠CEC水平、ET水平均分别低于观察Ⅱa、观察Ⅲa,NO水平均分别高于观察Ⅱa、观察Ⅲa(均P<0.05);a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从高到低依次为观察Ⅲa[(235.71±40.25)%]>观察Ⅱa[(197.28±43.56)%]>观察Ⅰa[(138.55±32.87)%]>对照[(5.81±2.02)%](均P<0.05);观察Ⅱb[(125.67±26.51)%]、观察Ⅲb[(124.91±33.28)%]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率均分别低于观察Ⅱa、观察Ⅲa(均P<0.05)。结论缺血灌注可引发机体出现内皮功能紊乱心肌细胞凋亡率上升,此种变化程度缺血灌注时间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适当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进行抑制。

  • 标签: 心肌缺血再灌注 内皮功能紊乱 心肌细胞凋亡 大鼠模型
  • 简介:摘要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减重能有效减轻体重改善肥胖症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本文肥胖症患者减重术后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进行综述,潜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控制肥胖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肥胖症 减重术 心脏结构和功能 机制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心导管室接诊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管理流程,从制度流程优化、全程质量防控管理、特殊消毒隔离等多方面实现全面管理。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借鉴,保证患者得到快速高效救治的同时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为临床护理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心导管室 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心肌梗死 管理
  • 简介:摘要第2代冷冻球囊用于肺静脉电隔离的成功率显著高于第1代,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手术中使用广泛,持续性房颤消融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多,但应用于肺静脉以外心脏组织的消融仍处于探索阶段。

  • 标签: 心血管病学 冷冻球囊 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