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经内镜下切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的2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1例患者均成功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切除病灶大小为0.5~2.8 cm,整块切除19例,分块切除2例。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2.4%(11/21)。术后迟发性出血8例(38.1%),5例患者通过内镜下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3例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穿孔2例(9.5%),经过抗炎、腹腔穿刺引流等保守治疗后愈合;术后胰腺炎5例(23.8%),给予生长抑素和消炎痛栓肛塞处理后好转。术前活检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慢性炎症2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腺癌4例,腺瘤17例。术前活检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的吻合率为38.1%(8/21),其中术前活检病理低估11例(52.4%),高估2例(9.5%)。切缘阳性4例。所有患者预后良好,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早期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应当采取积极的切除治疗策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可以作为首选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灶切除对Ⅳ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首诊为Ⅳ期的132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原发灶切除组(85例)和原发灶未切除组(47例),分析原发灶切除、手术时机选择、淋巴结摘除与清扫、是否放疗对Ⅳ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脏转移是Ⅳ期乳腺癌患者原发灶切除的独立影响因素(OR=2.590,95% CI为1.090~6.15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灶切除是Ⅳ期乳腺癌患者预后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OR=0.582,95% CI为0.400~0.847)。原发灶切除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37.20个月,高于原发灶未切除组(24.10个月;χ2=8.108,P=0.004)。在年龄≥50岁的患者中,原发灶切除组和原发灶未切除组中位OS分别为39.30和23.0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91, P<0.001)。确诊至原发灶切除手术时间<6个月组(66例)和≥6个月组(19例)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38.00和35.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0,P=0.035)。单侧腋窝淋巴结清扫组与腋窝淋巴结摘除组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45.37和33.4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2,P=0.005)。术后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44.80和33.2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50,P=0.086)。结论部分晚期乳腺癌患者切除原发灶可延长其生存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颅脑损伤中运用CT与MRI检验的实际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共选取6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在入院后对行CT与MRI检查,通过影像学数据对比不同部位损伤检出率。结果:经过研究表明,两种检查方法对在颅骨骨折、硬膜外与硬膜下血肿的检出率相对较为一致。(P>0.05)。C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而对于脑深部挫伤以及脑叶挫裂上MRI的检出结果相对较优,与CT的数据相比有较大的差异表现。(P<0.05)。同时经过计算MRI的总检出率也显著高于CT。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治,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外,MRI均有较强的诊断敏感性,实际检出率相对较高,可为后期救治工作提供精确数据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在乳腺癌诊断中探讨钼靶X线、超声及MRI的协同应用及价值。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为研究实施阶段,该过程也是明确研究对象和开展研究的主要阶段,经过本院初步诊断后疑似乳腺癌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样本量,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的患者接受诊断的过程中分别采取钼靶X线诊断、超声诊断和MRI诊断,在不同方法诊断的过程中,对各个诊断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分析。结果:钼靶X线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分别为49(81.67%)、44(73.33%)、47(78.33%);超声诊断分别为50(83.33%)、43(71.67%)、46(76.67%);MRI诊断分别为56(93.33%)、53(88.33%)、55(91.67%);联合诊断分别为57(95.0%)、57(95.0%)、58(96.67%);通过上述结果可知,三种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MRI明显高于钼靶X线和超声诊断(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不仅高于MRI,且高于其他两种诊断方法(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乳腺癌的诊断中无论是采用MRI,还是钼靶X线、超声进行诊断,均有良好的诊断效果,但三种诊断方法存在不同的差异和不足之处,将其联合应用,对诊断准确性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性和适用性。
简介:摘 要 目的 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VCDS)技术对子宫内膜病变进行诊断,并对其应用价值做研究分析。 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在 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抽取了100例疑似子宫内膜发生病变的患者,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经阴道超声技术检查。结果 将经阴道超声检查和病理学诊断的检出符合率情况做了调查,并制成了统计学表。经阴道超声检查应用于子宫内膜各项病变的检出符合率为94.00%,与金标准病理学诊断的检出率结果对比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具有相当高的检出率。结论 经阴道超声技术应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其诊断的符合率情况与金标准的病理学诊断很接近,具有很高的检出率,是一项临床诊断准确率很高的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管理在健康管理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2021年1月-6月在某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受体检的100名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体检者的受检时间;体检者对体检效率、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人员在体验中的主动服务、沟通能力、健康教育维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受检时间少于对照组,其对体检效率、护理人员态度以及在体检中的主动服务、沟通能力、健康教育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缩短健康管理中心体检者的受检时间,提高体检效率及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职业素养。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留置尿管后行护理干预并观察其预防尿路感染护理效果。方法:观察对象设置为我科老年前列增生留置尿管患者54例,观察时间设置为2020年1月--2021年7月之间,观察方法为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干预组(采用预防尿路感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生活质量、满意度、尿路感染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常规组和干预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和尿路感染发生率对照中,常规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低于干预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x2=13.456,p=0.011),两组有差异。结论: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留置尿管后行护理干预效果优良,尿路感染发生率低,该方式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男34例,女19例,年龄(53.45±5.27)岁;观察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52.19±5.04)岁。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以康复手册、微信、电话随访、同伴支持的方式向患者提供院外持续健康照护。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与出院6个月后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遵医行为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6个月后的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为(146.48±7.15)分、生活质量评分为(72.90±5.33)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29.82±9.66)分、(64.66±6.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出院6个月后遵医率高于对照组[94.34%(50/53)比81.13%(43/53)],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7%(2/53)比15.09%(8/5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增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升遵医率,减少抗凝并发症,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标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07例急诊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n=53)和常规组(n=54)。常规组给予常规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护理标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差错、工作投诉事件和护患纠纷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差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投诉事件及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标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作用显著,能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减少护理投诉事件及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灶切除对Ⅳ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首诊为Ⅳ期的132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原发灶切除组(85例)和原发灶未切除组(47例),分析原发灶切除、手术时机选择、淋巴结摘除与清扫、是否放疗对Ⅳ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脏转移是Ⅳ期乳腺癌患者原发灶切除的独立影响因素(OR=2.590,95% CI为1.090~6.15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灶切除是Ⅳ期乳腺癌患者预后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OR=0.582,95% CI为0.400~0.847)。原发灶切除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37.20个月,高于原发灶未切除组(24.10个月;χ2=8.108,P=0.004)。在年龄≥50岁的患者中,原发灶切除组和原发灶未切除组中位OS分别为39.30和23.0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91, P<0.001)。确诊至原发灶切除手术时间<6个月组(66例)和≥6个月组(19例)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38.00和35.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0,P=0.035)。单侧腋窝淋巴结清扫组与腋窝淋巴结摘除组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45.37和33.4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2,P=0.005)。术后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44.80和33.2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50,P=0.086)。结论部分晚期乳腺癌患者切除原发灶可延长其生存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失败后的耐药状况。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行抗病毒治疗失败的156例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耐药采用HIV-1 ViroSeq™基因型检测法,与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http:∥hivdb.stanford.edu/)比对检测结果。结果156例抗病毒治疗失败的艾滋病患者中,有122例(78.21%)发生了耐药。106例(67.95%)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其中对拉米夫定、恩曲他滨、阿巴卡韦3种药物同时耐药的患者104例(66.67%); 118例(75.64%)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对依非韦伦和奈韦拉平同时耐药118例(75.64%); 7例(4.49%)对蛋白酶抑制剂耐药。122例耐药患者中,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位点为16个,M184V/I位点突变次数最高,为87次(71.31%);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位点13个,K103N/R位点突变49次(40.16%);蛋白酶抑制剂耐药位点11个,A71V/T位点突变49次(40.16%)。对拉米夫定、恩曲他滨中高度耐药者102例(83.61%),对依非韦伦、奈韦拉平中高度耐药者117例(95.90%),这些药物一旦发生耐药即呈现中度或高度耐药。对齐多夫定、替诺福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中高度耐药者分别为29例(23.77%)、48例(39.34%)、5例(4.10%),这些药物耐药屏障相对较高。结论抗病毒治疗失败的艾滋病患者的耐药发生率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且耐药位点存在多样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临床实践心得体会。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82例气管插管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规范组42例。结果:2组咽拭子培养结果和口腔黏膜破损/溃疡情况比较:规范组插管后3d和7d咽拭子培养阳性率和口腔黏膜破损/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口腔清洁度评分比较:规范组插管后3d和7d口腔清洁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规范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7%,3/42)显著低于对照组(28%,1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26,P<0.05)。结论:综上所述,实施规范化口腔护理,可有效改善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后口腔健康状态,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临床应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