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镇肝熄风汤联合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2021.4-2023.4我院收治的50例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将入选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镇肝熄风汤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观察两组神经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镇肝熄风汤联合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改善脑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分布式电源(DG)因具有低污染、低能耗等多方面的优越性逐渐被大量应用。DG的接入使得传统配电网由辐射型网络变为电源和用户互联的复杂多电源网络,使得传统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降低,同时也给继电保护带来了一定困难。目前,含DG配电网故障定位的方法主要有以行波法为代表的距离类故障定位方法和以配电自动化终端为基础的矩阵算法、优化算法等区段类故障定位方法,优化算法主要以开关函数逼近为基本目标建立0~1整数优化模型,进而通过优化算法定位故障,但存在计算速度慢、函数模型构建困难和优化算法收敛性差等问题。
简介:摘要:绕管式换热器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换热设备,目前较多应用于化工领域的深冷装置,其结构紧凑,单位容积传热面积大,可将几股工艺物料同时冷却或加热,且冷热端温差小,换热效率高,冷量的回收较为彻底,在低温甲醇洗装置中还可以减少甲醇的循环量,降低水、电、冷量和蒸汽的消耗,因此备受青睐。绕管式换热器对换热管要求高,管子长,对接质量高,绕制工艺复杂,且处于装置的关键部位,若发生泄漏,则整套装置需要停工。重造一台设备至少需要半年时间,企业损失将非常严重。实际运行过程中,绕管式换热器受制造过程、材料选用、工艺条件、操作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的泄漏问题比较突出。排查换热器泄漏原因,从根本上解决换热器泄漏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SBAR沟通模式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将本次实验所选研究对象按照双盲对照原则分组,对照组所选44例患者实施传统沟通模式,实验组所选44例患者实施SBAR沟通模式,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护患纠纷出现情况、患者亲属对护理工作所持态度,并实施分析比较。结果:比较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护患纠纷出现概率、患者亲属护理认可度相关数据,数据之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价值远远高于传统沟通模式。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使用Ⅲ型便携式睡眠监测仪(PM)进行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HSAT)对稳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睡眠呼吸障碍(SDB)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的76例CHF患者,年龄(57.0±16.9)岁,其中男61例,女15例。先用Ⅲ型PM进行整夜无人值守的HSAT,1周内在睡眠中心同步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和实验室便携式睡眠监测(in-lab PM)。评估三种方法所得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指数(OAI)、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指数(CAI)的一致性,计算Ⅲ型PM诊断SDB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完成HSAT、in-lab PM、PSG的患者分别为65、63和65例。HSAT、in-lab PM的AHI[M(Q1,Q3)]分别为26.1 (10.9,40.1)、27.9 (11.3,43.2)次/h,与PSG的AHI[29.0 (10.2,4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SAT与PSG的AHI、OAI、CAI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92、0.903、0.831,均P<0.05),平均差值分别为3.1、0.8、1.2次/h,一致性区间分别为-15.2~21.4、-9.7~11.3、-10.9~13.2次/h。与PSG相比,AHI≥5次/h时,HSAT诊断SDB敏感度为94.6%,特异度为75.0%。以PSG作为金标准,HSAT诊断陈-施呼吸(CSR)的敏感度为96.4%,特异度为97.2%。结论Ⅲ型PM对CHF患者的SDB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6 h拔除尿管对全身麻醉下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全身麻醉下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男女各60例,所有患者术前排尿正常,泌尿系无感染,排除尿路梗阻性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男性对照组、男性研究组、女性对照组和女性研究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取患者手术结束后留置尿管6 h后拔除,对照组采取术后次日上午(术后12~24 h)拔除尿管,观察并记录术后6~12 h四组患者平卧状态下及翻身时的尿道口刺痛的次数及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结果各组均无排尿困难、尿潴留发生。男性对照组、男性研究组、女性对照组和女性研究组在术后6~12 h内疼痛次数分别为(2.77±1.61)次、(1.00±0.83)次、(1.33±1.09)次、(0.53±0.51)次,四组数据经检验后方差不齐,使用Dunnett's t检验进行比较,男性对照组疼痛次数最高,高于男性研究组(t=5.34,P<0.05),也高于女性对照组(t=4.03,P<0.05),女性对照组疼痛次数高于女性研究组(t=3.64,P<0.05)。尿道口刺痛最明显时的VAS评分分别为(3.80±2.17)分、(1.67±0.88)分、(2.37±1.13)分、(1.20±0.89)分,四组数据经检验后方差不齐,使用Dunnett's t检验进行比较,男性对照组的VAS评分高于男性研究组(t=4.98,P<0.05),也高于女性对照组(t=3.21,P<0.05),女性对照组的VAS评分高于女性研究组(t=4.45,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颈椎前路手术6 h拔除尿管,能减轻患者尿道口疼痛的发生次数和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