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患者的临床特点、胸部CT影像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浙江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COPD合并IPA的9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按1∶2配对原则,选取同年入院、性别一致、年龄±5岁的COPD未合并IPA的18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影像学特征,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OPD合并IPA的危险因素。结果COPD合并IPA的90例患者中,下呼吸道标本培养出烟曲霉78例、黄曲霉6例、烟曲霉合并黄曲霉1例、土曲霉1例、黑曲霉1例;1例痰脱落细胞学找到曲霉菌丝,2例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阳性。病例组患者胸部CT影像学表现为片状浸润影(87.8%)、胸腔积液(36.7%)、结节(33.3%)、空洞(18.9%)、实变影(17.8%)、晕轮征(14.4%)和空气新月征(2.2%),且片状浸润影、实变影、晕轮征以及空洞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 <0.05或<0.0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长(OR=1.183,95%CI 1.047~1.336)、两种抗菌药物联用(OR=5.391,95%CI 1.241~23.421)、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 d(OR=5.275,95%CI 1.586~17.541)、抗菌药物累计使用品种数多(OR=2.270,95%CI 1.406~3.664)是COPD合并IPA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若COPD患者存在住院时间较长、两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14 d、抗菌药物使用种类较多这些危险因素,应进行病原学、血清学检查和胸部CT动态监测,以便于临床早期诊断和预防IPA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气压环境对注射泵使用安全性及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输液精度实时监测系统,分别设定注射泵流速为20 ml/h及5 ml/h,实时监测高压、常压环境下相应瞬时及平均流速变化。每个方案观察时间为120 min,采集每间隔10 min共13个时间点的流速数据,两个方案均重复检测10次。结果在高压及常压环境下使用注射泵均未出现安全事故。当设定注射泵流速为20 ml/h时,在高压环境或常压环境下瞬时流速及平均流速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瞬时流速、平均流速在高压、常压环境下亦无显著差异(P>0.05)。当设定注射泵流速为5 ml/h时,相同时间点瞬时流速在高压、常压环境下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高压环境下0 min瞬时流速显著快于120 min瞬时流速(P<0.05),其它时间点瞬时流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压环境下各时间点瞬时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20 min至100 min共9个时间点,发现高压环境下平均流速显著快于常压环境下平均流速(P<0.05),其余4个时间点高压、常压环境下平均流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或常压环境下各时间点平均流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泵在高压及常压环境下120 min时间点平均流速(设定流速为20 ml/h及5 ml/h)误差率均在±2%范围内。结论高气压环境下使用注射泵相对安全;当注射泵设定流速较高(如20 ml/h)时,高气压环境对注射泵流速无明显影响;当注射泵设定流速较低(如5 ml/h)时,尽管高气压环境对瞬时流速及平均流速有部分影响,但注射泵最终平均流速仍在要求精度范围内。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共情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共入组35名脑小血管病患者和26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使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the 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IRI-C)、中文版多维度共情测试(Chinese version of the multifaceted empathy test,MET-C)评估被试的共情,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总体认知功能及情绪状态。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CSVD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共情的影响因素。结果CSVD患者在IRI总分、观点采择(perspective taking,PT)、想象(fantasy,FS)及同情关心(empathy concern,EC)得分[(37.25±11.71)分,(6.94±4.35)分,(9.45±4.68)分,(16.40±4.34)分]均低于对照组[(50.61±11.07)分,(11.84±3.90)分,(13.23±5.01)分,(19.69±3.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RI总分:t=4.506,P<0.05;PT:t=4.539,P<0.05;FS:t=3.021,P<0.05;EC:t=3.308,P<0.05)。而个人痛苦(personal distress,PD)CSVD组得分[(4.68±4.16)分]与对照组得分[(6.00±4.6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4,P>0.05)。MET-C结果显示,两组间共情情绪识别正确数,[CVSD组为(25.08±6.77)个,对照组(32.30±3.42)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78,P<0.05),而情感共情得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0,P>0.05)。经过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CSVD组IRI总分及PT与教育程度呈正相关(r=0.374,0.471,均P<0.05),PT与MoCA得分呈正相关(r=0.458,P=0.006)。PD与HAMA得分及HAMD得分呈正相关(r=0.521,0.541,均P<0.05)。情绪识别正确数与教育程度呈正相关(r=0.600,P<0.001),与MoCA得分呈正相关(r=0.665,P<0.001),与HAMA得分及HAMD得分呈负相关(r=-0.445,P<0.05;r=-0.421,P<0.05)。结论CSVD患者较正常人群的共情下降,并且表现为认知共情的下降,而认知共情与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呈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非外伤性纵隔气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19年我院收治的经胸部CT诊断纵隔气肿患儿的临床资料,除外新生儿及外伤患儿,分析其病因、病原及发病机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共86例纵隔气肿患儿,平均年龄(50.3±35.2)个月,男49例,女37例。主要病因包括肺部感染38例(44.2%),支气管异物25例(29.1%),间质性肺疾病5例(5.8%),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异常5例(5.85%),支气管哮喘4例(4.7%)等。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为:肺炎支原体11例和流感病毒12例。支气管异物合并纵隔气肿的25例患儿中有20例伴有呼吸困难,属于危重症,应尽早行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异物。间质性肺疾病合并纵隔气肿的患儿有2例误诊为感染,延误治疗,应引起呼吸科医师重视。结论纵隔气肿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治疗关键在于积极寻找病因,因病施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应用手术治疗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状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80例,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手术正位率、双眼视功能以及斜视度差、立体视锐度差的差异。结果手术后患者正位率明显高于手术前[88.8%(71/80)比40.0%(32/80)],欠矫率以及过矫率明显低于手术前[7.5%(6/80)比36.2%(29/80)、3.8%(3/80)比23.8%(19/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同时视(Ⅰ级)率、近立体视率、融合(Ⅱ级)率、远立体视(Ⅲ级)率均高于术前[91.2%(73/80)比26.2%(21/80)、17.5%(14/80)比5.0%(4/80)、21.2%(17/80)比3.8%(3/80)、33.8%(27/80)比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斜视度差、立体视锐度差、融合功能差值均低于术前[(29.5 ± 2.8)Δ比(46.2 ± 3.1)Δ、(190.6 ± 19.4)°比(240.3 ± 18.5)°、(3.1 ± 0.8)°比(4.3 ± 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是至关重要的,能促进患者正位率的提高,明显改善患者双眼视功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报道1例急性创伤性肩关节后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病例。患者因车祸致左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就诊。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左肩关节后脱位、大结节骨折。麻醉下手法复位失败后,MR检查发现肱二头肌长头腱和冈上、冈下肌等软组织嵌顿在肱骨头和肩胛盂之间,是导致急诊闭合复位失败的原因。对左侧肩关节骨折后脱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切断肱二头肌长头腱,并在结节间沟行腱固定术,解除肩袖嵌顿后,肱骨头后脱位顺利复位,复位并固定大结节骨折。结合手术过程探讨其可能的创伤机制为移位的大结节骨折破坏了结节间沟外侧壁的完整性,肱二头肌长头腱脱出结节间沟,向内侧移位,嵌顿于肱骨头和肩胛盂之间,从而导致肱骨头向后脱位、大结节骨折向前内下移位。对高能量损伤患者应重视其可能伴随的急性肩关节后脱位,结合多角度X线或肩关节CT检查是避免漏诊的惟一方法。对闭合复位失败的急性肩关节后脱位患者应当借助MR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肩袖和(或)肱二头肌长头腱嵌顿情况。大结节骨折的解剖复位是恢复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D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在滨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并住院治疗的伴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103例为冠心病组,52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测定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DC值及差异。冠心病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通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评价。分析两组患者DC值、血清Hcy水平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4.97±1.59)ms比(6.02±1.97)ms,t=-3.989,P<0.05],血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16.79±6.31)μmol/L比(11.46±4.38)μmol/L,t=4.260,P<0.05]。冠心病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患者的DC值和Gensini评分分别为(5.52±1.34)ms、(5.06±1.29)ms、(4.39±1.19)ms,(21.35±17.10)分、(26.93±18.18)分、(49.39±30.14)分,三支病变患者DC值较单支病变患者减小(F=7.349,P<0.05),Gensini评分升高(F=13.487,P<0.05),三支病变患者较双支病变患者及双支病变患者较单支病变患者的DC值及Gensin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患者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4.67±5.97)μmol/L、(15.85±6.29)μmol/L、(16.97±7.13)μmol/L,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27,P<0.05)。冠心病组DC值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310,P<0.05),血清Hcy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369,P<0.05)。结论伴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DC值显著减小,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两者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施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及复发率。方法:针对 72 例本医 院诊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纳入实验资料, 2019 年 8 月至 2020 年 8 月是抽取时间,以奇偶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 组各 36 例。分别予行常规治疗、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比对两组治疗前后宫内微环境相关指标、临床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 结果:(1)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宫内微环境相关指标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治疗后宫内白介素 6、肿瘤坏死因子a、干扰素Y 低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rm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w-AIHA)的临床特征、疗效及临床干预策略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9年3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21例w-AIHA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和疗效。结果21例重度w-AIHA患儿平均年龄8.0(2.5,20.0)个月,随访时间33.0(18.5,110.0)个月。10例(47.6%)患儿血红蛋白低于30 g/L,5例(23.8%)患儿表现为Evans综合征,5例(23.8%)患儿为继发性病例,9例(42.8%)患儿有感染史,2例患儿摄入花粉诱发;溶血危象5例(26.3%),12例(57.1%)存在配血困难,8例(38.1%)入住ICU,5例(23.8%)出现休克。所有患儿均使用了皮质类固醇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16例(76.2%)患儿予以二线方案(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等)治疗,15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及死亡。结论感染仍是儿童重度w-AIHA病例的重要诱发因素,继发性病例比例高,继发病因以免疫缺陷病为主,溶血危象发生率高,且存在配血、输血困难,成功输血为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重度w-AIHA患儿应早期入住ICU密切监测,利妥昔单抗需提前应用,保证成功输血。
简介:摘要:提到绿色建筑,有的人可能还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解误区。绿色建筑并不是简单指建筑物体外表的颜色、立体绿化、 屋顶花园 ,而是对其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所提出的一种建筑模式与建筑理念。它指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能够获得节能环保,且拥有较高的建筑效益。通过利用较少建筑材料与建筑资源,可以达到比传统建筑施工中更好的建筑质量,与获得更舒适健康的建筑效果。现阶段,绿色建筑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其主要原因在于,绿色建筑的施工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约建筑资金与建筑材料,更能极大程度地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也能减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此有效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