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谱CT评价基于2011及2020年版病理分级系统不同病理分级实性肺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经手术证实的76例实性肺腺癌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2011及2020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提出的病理分级系统进行分组(低级别组为G1、G2级,高级别组为G3级),并以临床分期Ⅰ~Ⅱ为非进展期,Ⅲ~Ⅳ为进展期。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的临床特征(性别、年龄、吸烟史、临床分期)、常规CT参数(肿瘤大小、形态学特征、平扫CT值及动静脉期强化幅度)及能谱参数[碘含量、有效原子序数、单能量CT值(CT40 keV~CT200 keV)及其曲线斜率k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参数诊断肺腺癌病理分级的效能,AUC间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76例患者中,按照2011版病理分级系统,低级别组59例、高级别组17例;按照2020版病理分级系统,低级别组46例、高级别组30例。临床非进展期62例,按照2021版病理分级系统,低级别组50例、高级别组12例;2020版病理分级系统,低级别组37例、高级别组25例。临床进展期14例,2011及2020版病理分级结果均相同,均为低级别组9例、高级别组5例。对于非进展期肺腺癌,2011版病理分级系统中高级别组动脉期的强化幅度、k值、CT40 keV~CT60 keV以及静脉期的强化幅度、k值、CT40 keV~CT70 keV低于低级别组(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0版病理分级系统中高级别组动脉期的CT60 keV及静脉期的CT50 keV~CT70 keV均显著低于低级别组(P<0.05)。2011和2020版病理分级系统进展期肺腺癌中高级别组的临床特征及CT参数与低级别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进展期腺癌中,动脉期的强化幅度、k值、CT40 keV~CT60 keV以及静脉期的强化幅度、k值、CT40 keV~CT70 keV对于2011版高级别肺腺癌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AUC为0.700~0.853),以静脉期CT50 keV最佳;但对于2020版高级别组肺腺癌,动脉期CT60 keV及静脉期CT50 keV~CT70 keV的鉴别诊断效能均较低(AUC为0.652~0.688),以静脉期CT60 keV最佳,当联合使用吸烟史及静脉期CT60 keV时,检出效能略有提高(AUC=0.7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3,P=0.176)。结论光谱CT的能谱参数有助于区分实性肺腺癌的病理分级,且对于2011版高级别组肺腺癌的评价效能略优于2020版。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临床血透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将常规的护理措施,与饮食+心理护理在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比对,分析饮食+心理护理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选取的68例样本,均选自2020年9月-2022年7月,在本院接受化疗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根据其入院时间分为两个组别,分组情况为:34例样本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设为对照组;另34例样本采用饮食+心理护理的方式进行干预,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护理前,两组间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P>0.05);经过护理干预,两组的社会关系、生理功能、环境、独立性、精神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改善,且研究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组间对比(P<0.05)。结论: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之后,通过饮食+心理护理的方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化院内感染护理管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管控及预防感染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4月~2020年9月收治的14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3)与研究组(n=73)。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研究组基于对照组予以强化院内感染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消毒合格率,院内感染率,护理风险事件和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无菌操作、环境管理、护理安全、仪器操作、护患沟通、护理效率评分高于对照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