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足关节镜下跟距骨切除治疗青少年疼痛性跟距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后足关节镜技术治疗的15例(16足)青少年疼痛性跟距骨患者资料。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14.3岁(11~17岁);单纯左侧9例,单纯右侧5例,双侧1例;10例患者既往有踝关节扭伤史。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评定手术效果,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9.9个月(12~3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6(6, 7)分降低至1(1, 3)分,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54.1±10.4)分提高至(90.0±16.6)分,SF-36评分由术前的(55.5±12.7)分提高至(88.7±6.5)分,以上项目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骨复发、关节退变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青少年疼痛性跟距骨后足关节镜下跟距骨切除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切除精准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青少年 关节镜检查 踝关节 跟距骨桥 切除 后方入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9关疾病(MYH9-RD)家系患者的临床特征、基因变异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9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断的MYH9-RD 6个家系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基因变异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t检验比较血小板计数仪器法与手工法的结果。结果6例先证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4.0(0.5~7.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低6例,鼻衄3例,皮肤淤点淤斑2例,外伤血肿1例,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1例。其中1例先证者无家族史,余5例均为家系患病。6个家系共12例患者,2个家系2例患者长期存在镜下肾源性血尿,1个家系2例患者有早发性白内障病史,3个家系5例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呈慢性轻度升高。12例患者共发现4种MYH9基因变异,分别为第17号外显子c.2104C>T(p.R702C)变异,第31号外显子c.4270G>A(p.D1424N)变异,第39号外显子c.5521G>A(p.E1841K)变异,第41号外显子c.5797C>T(p.R1933X)变异。经家系验证分析,第一个变异是自发变异,其余变异均来自父亲或母亲。血常规示12例患者血小板数量均下降,仪器法计数结果明显低于手工计数法[(33±17)×109比(60±21)×109/L,t=-5.83,P<0.05],血涂片可见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异常包涵体“三联征”。MYH9基因变异的位置在编码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ⅡA的N端具有ATP酶活性的动力区域“头部”(R702C)患者血小板数量严重减低(<20×10⁹/L),包涵体不明显;而C端“体尾部”位置变异患者包涵体明显可见,血小板数量相对较高(40×10⁹~80×10⁹/L)。结论MYH9-RD临床表型异质性明显,MYH9基因变异位置与血小板数量和包涵体特征有一定关系。对于病史较长、病因不明和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的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不管有无家族史,均应警惕MYH9-RD可能。血常规分析和血涂片形态学是筛查和诊断该病的首要步骤,实验室应重视形态学复检规则和规范报告。

  • 标签: 包涵体 遗传变异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到2016年3月实施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经过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24/2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00%(20/2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中,在进行护理方式选择上,通过研究数据可知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恢复力度并降低患者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无论是从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上来看都是值得在腰椎压缩性骨折护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全髋关节置换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 压力止血较好的 减压方式,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 100例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 术后的 患者用两种方法减压将其随机分成 A和 B组, A组压迫止血 4h, B组压迫 7h,观察 其 止血效果及并发症。 结果 A组明显优于 B组。 结论 A组术后半小时 旋 松半圈,术后一小时再松半圈,后每小时松一圈,至 4小时 松完 ,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减少了 并发症。

  • 标签: 减压时间 减少术后并发症 旋压式压力止血器
  • 作者: 彭源 卢毅飞 邓君 张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03
  • 出处:《中华烧伤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 200011,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疾病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 40003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化铜纳米酶对糖尿病小鼠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采用氯化铜与L-抗坏血酸反应的方法合成氧化铜纳米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氧化铜纳米酶大小和形貌,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和纳米粒度电位仪分别分析其水合粒径和表面电位。(2)采用过氧化氢检测试剂盒、超氧阴离子检测试剂盒、3,3′,5,5′-四甲基联苯胺显色剂分别测定150 ng/mL氧化铜纳米酶的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计算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清除比例(样本数均为3)。(3)将小鼠成纤维细胞系3T3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过氧化氢组和过氧化氢+氧化铜组,每组3孔。将终质量浓度25 ng/mL的氧化铜纳米酶加入过氧化氢+氧化铜组细胞中预处理30 min。然后,在单纯过氧化氢组和过氧化氢+氧化铜组细胞中各加入终物质的量浓度250 μmol/L过氧化氢,空白对照组常规培养。培养24 h后,采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以绿色荧光强度表示),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并计算细胞存活率。(4)取10只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性别、鼠龄下同),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与氧化铜组,每组5只。氧化铜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200 ng/mL的氧化铜纳米酶800 ng/kg,PBS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的PBS。2组小鼠均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7 d。于第8天,取每组5只小鼠,采血行血细胞与血清生化分析,处死后收集心、肝、脾、肺和肾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组织病理学观察。(5)取20只小鼠分为PBS组与氧化铜组,每组1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及高糖高脂饮食法诱导糖尿病,并在其背部制作直径6 mm的层皮肤缺损创面。伤后即刻,PBS组小鼠创面滴加20 μL PBS,氧化铜组小鼠创面滴加20 μL 200 ng/mL的氧化铜纳米酶,连续处理12 d。每组选定3只小鼠分别于伤后0(即刻)、3、6、9、12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未愈合面积。伤后6 d,每组取未行创面观察的3只小鼠,处死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创面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含量。伤后12 d,处死2组各剩余7只小鼠,行HE染色并观察创面新生上皮长度,行二氢乙锭荧光探针染色观察活性氧水平(以红色荧光强度表示)。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Bonferroni检验。结果(1)制备的氧化铜纳米酶大小均匀,在干燥状态下平均直径为3.5~4.0 nm,水合粒径约为4.5 nm,表面电位为(-9.8±0.3)mV。综合判定,成功制备了氧化铜纳米酶。(2)氧化铜纳米酶分别处理2 h、10 min、5 min后,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清除比例分别为(77±5)%、(45±5)%、(84±4)%。(3)培养24 h后,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急剧增高,细胞形态异常且数量减少;过氧化氢+氧化铜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形态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过氧化氢+氧化铜组(P<0.01),而过氧化氢+氧化铜组细胞存活率与空白对照组相近。(4)注射7 d后,PBS组和氧化铜组小鼠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血细胞相关指标均相近;氧化铜组小鼠的心、肝、脾、肺和肾中,均未观察到组织坏死、充血或出血,与PBS组无明显差别。(5)氧化铜组小鼠创面相比PBS组表现出更快的愈合趋势,创面红肿情况较轻。氧化铜组小鼠伤后6、9、12 d创面未愈合面积分别为(28.8±1.9)、(17.6±3.8)、(10.4±1.8)mm2,明显小于PBS组的(38.0±4.3)、(30.2±3.0)、(24.2±3.0)mm2(t=3.706、5.075、5.558,P<0.01)。伤后6 d,氧化铜组小鼠创面IL-1β、TNF-α、IL-6含量均明显低于PBS组(t=6.115、11.762、11.725,P<0.01)。伤后12 d,氧化铜组小鼠创面新生上皮长度长于PBS组,创面组织活性氧水平明显低于PBS组。结论氧化铜纳米酶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具有高效的活性氧清除活性,能够消除糖尿病小鼠层皮肤缺损创面过量表达的活性氧,降低氧化应激、减轻炎症,促进创面修复。

  • 标签: 糖尿病 伤口愈合 氧化性应激 氧化铜纳米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枸橼酸钠与乙二胺四乙酸两种抗凝剂中血细胞的分析结果,探讨二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4月50份血液样本进行血细胞分析,均同时采集3.2%枸橼酸钠抗凝血(采用19的黑头管)(A组)和EDTA-K2抗凝血(B组),分别编号A1~A50,B1~B50,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运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抗凝剂下的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血细胞比容(HCT)和淋巴细胞(LYM)计数。结果3.2%枸橼酸钠抗凝血和EDTA-K2抗凝血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抗凝血样的WBC、RBC、Hb、PLT、HCT、LYM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3.2%枸橼酸钠抗凝血标本和EDTA-K2抗凝血标本的血细胞分析结果类似,有一定可比性,在临床上值得应用。

  • 标签: 全血细胞分析 抗凝剂 3.2%枸橼酸钠 乙二胺四乙酸
  • 简介: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术后应用介入上肢垫联合压迫止血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6例行冠脉介入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压迫止血,在此操作下,观察组结合介入上肢垫止血,比较两组术后6h术侧指端动脉血氧饱和度、疼痛、肿胀、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波动值、疼痛评分及术侧指围分别为(0.27±0.10)、(1.03±0.21)分、(0.16±0.04)cm,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上肢垫联合压迫止血应用于冠脉介入术后,效果显著,可有效止血,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预后效果。

  • 标签: 冠脉介入术后 介入上肢垫 压迫止血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议-遵守-责任-自治(IARA)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恐动症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为完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8例,对照组按髋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IARA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恐动症评分量表(TSK)评分及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前15 d和术后1 d、7 d、1个月恐动症TSK评分分别为(52.12 ± 8.32)、(43.77 ± 6.05)、(39.55 ± 6.29)、(33.64 ± 5.92)分,对照组分别为(53.54 ± 7.29)、(52.56 ± 5.82)、(46.25 ± 7.33)、(44.73 ± 6.37)分,观察组随着时间下降更加明显(F组间、F时间值分别为31.041、15.094,均P<0.001);观察组术前15 d和术后7 d、1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分别为(47.57 ± 5.24)、(57.04 ± 6.74)、(85.58 ± 7.22)分,对照组分别为(48.23 ± 6.38)、(53.51 ± 7.24)、(73.32 ± 7.93)分,观察组随着时间提高更加明显(F组间、F时间值分别为30.008、13.034,均P< 0.001)。结论IARA干预能够减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恐动症严重程度,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恐动症 康复锻炼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议-遵守-责任-自治(IARA)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恐动症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为完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8例,对照组按髋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IARA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恐动症评分量表(TSK)评分及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前15 d和术后1 d、7 d、1个月恐动症TSK评分分别为(52.12 ± 8.32)、(43.77 ± 6.05)、(39.55 ± 6.29)、(33.64 ± 5.92)分,对照组分别为(53.54 ± 7.29)、(52.56 ± 5.82)、(46.25 ± 7.33)、(44.73 ± 6.37)分,观察组随着时间下降更加明显(F组间、F时间值分别为31.041、15.094,均P<0.001);观察组术前15 d和术后7 d、1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分别为(47.57 ± 5.24)、(57.04 ± 6.74)、(85.58 ± 7.22)分,对照组分别为(48.23 ± 6.38)、(53.51 ± 7.24)、(73.32 ± 7.93)分,观察组随着时间提高更加明显(F组间、F时间值分别为30.008、13.034,均P< 0.001)。结论IARA干预能够减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恐动症严重程度,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恐动症 康复锻炼 髋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