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中心医院 CCU ,山西临汾, 041000
【摘要】目的 探索压力止血器较好的减压方式,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100例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的患者用两种方法减压将其随机分成A和B组,A组压迫止血4h,B组压迫7h,观察其止血效果及并发症。 结果 A组明显优于B组。 结论 A组术后半小时旋松半圈,术后一小时再松半圈,后每小时松一圈,至4小时松完,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减少了并发症。
【关键词】减压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旋压式压力止血器
随着经桡行冠脉介入术的发展,旋压式压力止血器应运而生,其术后减压方式存在争议,本文探索不同减压方式对术后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从而找到较好减压方式,以便更好地服务患者[1]。
选择2016年6~10月在我院CCU住院,诊断为冠心病并经桡行冠脉介入术的患者100例。入选者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排除术后在病房拔鞘管者、血小板低于正常者或凝血功能异常者。其中单纯冠脉造影50例,支架术50例,入选者术前艾伦实验均为阴性(确认其尺桡动脉间侧支循环良好)。按手术时间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A、B组。其中,A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41~65岁,平均56岁;B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41~65岁,平均55岁。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腕围、手掌周径、疾病合并症、手术时间、手术方法、介入治疗情况及使用肝素量具有同质性。
术后退出4F桡动脉鞘2cm,用上海生产的 WORK压迫型止血器对穿刺处压迫止血,将压迫垫及硅胶的中心点对准穿刺点,并将固定带活动端绕过胶体后,穿过固定板,固定端侧孔,拉紧扣住,旋转压迫垫螺母,然后拔出鞘管,调节压迫垫深度至目测穿刺点不渗血,一般以摸到术侧肢体远端桡动脉搏动为宜。A组术后半小时旋松半圈,术后一小时再松半圈,后每小时松一圈,术后4小时松完;B组术后半小时旋松半圈,术后两小时后再松半圈,后每两小时松一圈,术后7小时松完。每次逆时针旋转螺旋手柄,以穿刺点不出血或血肿为原则,同时观察穿刺点和桡动脉搏动情况,如有出血或血肿,则再顺时针旋转螺旋手柄。
观察两组术后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水疱、麻木、桡动脉急性闭塞。比较术侧手部肿胀程度:术前右手五指并拢时,以拇指第2关节为起始点,测手掌周径,术后每次旋松前至松至底后,用同样的方法测,测值与术前相减,<0.5cm无肿胀,0.5~1.4cm轻度,1.5~3.0cm中度,≥3.0cm重度。比较两组术后BCS(舒适度):0分持续痛;1分为安静无痛,深呼吸或咳嗽痛重;2分为平卧安静无痛,深呼吸或咳嗽微痛;3分为深呼吸无痛;4分为咳嗽无痛[2-3]。
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平均值±标准差( ±s)描述,计数资料比较使用t检验和卡方(²)检验,检验水准α=0.05。
A组96%BCS评分4分,4%BCS评分3分,80%无肿胀,20%轻微肿胀;B组74%BCS评分4分,26%BCS评分3分,16%无肿胀,58%轻微肿胀,26%中度肿胀;故A组舒适度及肿胀程度优于B组,而两组血氧值均在正常范围(SaO2≥90%)内,无可比性。详见表一。
表一 BCS评分、血氧值、肿胀值比较
分,%,cm,±s
组别 例数 BCS评分(分) 血氧值(%) 肿胀值(cm) |
A 50 3.960±0.196 97.793±1.037 0.313±0.252 B 50 3.740±0.439 96.317±1.844 1.049±0.547 t 1.833 1.662 1.667 P <0.01 >0.05 <0.01 |
A组皮肤发绀例数较B减少,两组均无桡动脉闭塞和迷走性昏厥,且渗血或血肿、水疱和麻木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二。
表二 相关并发症对比
组别 例数 渗血或血肿 水疱 麻木感 发绀 桡动脉闭塞 迷走性昏厥 |
A 50 1 0 1 1 0 0 B 50 1 3 5 9 0 0 ² 0.521 3.191 3.556 8.672 - - P >0.05 >0.05 >0.05 <0.01 - - |
综上所述,A组术后半小时旋松半圈,一小时再旋松半圈,后每小时旋松一圈,4小时松完,能明显降低穿刺部位出血、皮肤发绀、肿胀和舒适度。因个人体质特殊性,A组仍有1例出现渗血、皮下血肿和麻木的情况,将为日后的研究素材;加之本研究因时间、物力与人力限制,样本量尚有一定不足,无法全面收集资料,在将来的研究中,尽可能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存,魏国芬.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止血的研究进展[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03:402-404.
[2] 陈蓓蓓,曾章芳,滕智敏. 止血器不同减压时间对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14,06:47-48.
[3]肖可喜,唐迎红,赵芝香,陈洁琼,杜瑜丹.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不同止血器止血效果比较[J]. 护理研究,2015,01: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