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防治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资料,选取我区2014年6月—2016年4月的人员240例,其中已患病人员120例,由于教育模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模式,实验组则应用健康教育模式,对比各组人员的干预效果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进行不同的教育模式后疗效不同,其中实验组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各小组间的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后,差异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病人员进行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缓解其焦虑抑郁的情绪,及早的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信赖和在慢病干预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疾控中心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某区疾控中心管辖的慢性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宣传教育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进行常规宣传,观察组进健康教育宣传,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宣传前后的健康知识掌握率和不良行为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宣传前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与对照组相比无较为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宣传后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具有较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宣传前的不良行为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较为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宣传后的不良行为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具有较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可较好的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减少患者的不良行为的发生,为较好的预防慢性病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急诊科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登记的82例患者,按照半年期限划为两组,2021年1月以前登记的患者设为对照组(C组)41例,2021年1月后登记的患者设为研究组(S组)41例。C组只采用安全管理模式,S组在C组的模式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的方式,最终对S组和C组的护理质量进行分析。结果:S组的护理质量高于C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安全管理这样的单一管理模式,风险管理的加入能够完善安全管理所无法视见的短板,在两种管理方式的双重结合下,使得急诊科的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施行PDCA循环模式,探究其所产生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5月-2021年5月为时间段,从我院病例信息管理系统中选取出72例急诊科患者,将其纳入实验研究范围,所有患者对半划分,其中36例归为A组(观察组),另外36例归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实行普通急救护理,对A组患者则实行PDCA循环模式,就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看法及PDCA循环模式实施前后急诊科的护理工作质量等作为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从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看法来看,A组中多数患者均对护理模式持满意态度,总满意率高达97.2%;从护理质量各指标来看,A组的护理水平较高,与B组形成显著差异(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所体现出的临床价值极高,不仅能够使护理质量飞速上升,同时还能得到患者的认同,进一步促进护患关系友好发展,值得全面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细节服务管理用于医院门诊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2年11月-2023年10月本院门诊接诊病人(n=200)。试验组采取门诊细节服务管理,对照组行常规管理。对比管理质量等指标。结果:关于管理质量: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8.14±0.93)分,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9.25±1.82)分,相比较下,试验组的管理质量更好(P<0.05)。关于就诊满意度: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8.0%,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5.0%,相比较下,试验组的就诊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医院门诊用门诊细节服务管理法,病人的管理质量改善更加明显,就诊满意度提升更为迅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60岁老年人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与焦虑状态之间的关联。方法研究纳入"我国大气污染的急性健康风险研究"项目2017年7月18日至2018年2月7日调查的≥60岁老年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与焦虑之间的关联。结果共纳入3 897名≥60岁老年人,年龄为(73.4±8.0)岁,焦虑者占6.5%;睡眠质量差者占1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在调整一般人口学、社会经济因素、生活方式、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程度及大气PM2.5暴露等因素后,睡眠时间过短是老年人焦虑的危险因素,与睡眠时长7 h者相比,睡眠时长≤6 h者焦虑的OR值(95%CI)为2.09(1.49~2.93)。与睡眠质量好者相比,睡眠质量差者焦虑的OR值(95%CI)为5.12(3.88~6.7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各条目评分升高与焦虑均存在统计学关联,其中睡眠障碍、主观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障碍与焦虑的关联更强,OR值(95%CI)分别为4.63(3.55~6.04)、2.75(2.33~3.23)和2.50(2.19~2.86)。亚组分析显示男性、<80岁老年人的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与焦虑的关联更强。结论睡眠时间较短和睡眠质量差与老年人焦虑风险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童预防接种门诊中运用电子核签技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1月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疫苗儿童展开研究,总例数260名,按是否实施电子核签技术分为对照组(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未实施电子核签技术,n=130)、观察组(2023年1月-2024年1月实施电子核签技术,n=130),分析实施前后效果。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门诊停留时长、接种操作时长更短,(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家长(监护人)满意度更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服务可行性、设备智能性等)更高(P<0.05)。结论:儿童预防接种门诊中运用电子核签技术效果显著,可大幅度缩短门诊停留及接种操作时长,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获得更高的家长(监护人)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与基础-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按1∶1随机分为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组(试验组,75例)及基础-餐时胰岛素组(对照组,75例)。基础-餐时胰岛素组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给予强化治疗4周。主要研究终点为血糖达标时间,次要终点为第4周时体重较基线改变、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及低血糖情况。分别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协方差分析及χ²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72和73例。试验组共有3例(4.0%)发生4次低血糖,对照组有10例(13.3%)发生14次低血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4.227,P=0.040)。经强化治疗4周后,试验组血糖达标时间为(6.0±1.8)d,对照组为(5.6±1.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6,P=0.165)。第4周结束时,试验组体重较基线下降(1.61±0.73)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4,P=0.029),对照组体重较基线上升(1.15±0.81)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3,P=0.162)。试验组HOMA-IR较基线下降6.24±0.34,对照组HOMA-IR较基线下降5.80±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642、19.853,均P<0.01)。采用协方差分析发现,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可以较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进一步改善HOMA-IR(F=2.620,P=0.027)。结论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不仅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不劣于基础-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且还具有减轻体重、减少低血糖风险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优势。